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群文阅读理念对教材的补充策略

 

【作者】 李正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实验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群文阅读不是阅读教学的主流,但引入它会给阅读教学注入鲜活的血液,让阅读教学活起来,更具有时代感,更能有效完成课标规定学生的小学阶段总共不少于345万字的标准。这个课外阅读的层次是非常明显的:1-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叙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能以点带面, 起到对课本的有效补充,还能教给学生很多的阅读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群文阅读  引导阅读  补充策略
  蒋军晶老师,把群文阅读的概念带到了广大教师的面前,也当然带到了我的面前。这个新鲜的词语,这个新的理念,让我觉得眼前一亮。什么是群文阅读呢?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过:“精读是准备,略读是运用。”如果说课内阅读是一道门,那么群文阅读的实践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打开又一扇窗,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补充,它为我们语文补充了大量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运用。因为群文阅读可以增加阅读的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群文阅读可以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群文阅读可以丰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得更深。怎么让群文阅读这个理念成为教材的有效补充呢?这一直是我探索的方向。
  一、把一个单元主题确定为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有的是写景的,有的是写人的,有的是童话,有的是以某个视角为主题。所以,教师就可以以单元主题为议题,拓展学生的阅读量,给学生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目。
  二、围绕议题,选择适合学生的篇目。
    (一)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进行组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选择选择群组文本,要充分了解学生,呈现学生喜欢的篇目,让他们有往下读的强烈欲望,更要有读一本书的欲望。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
  (二)选择同一文题,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组合。
  为了让学生学习描写同一事物的多种表达方式,现在的教材选择的文章都比较容易仿写,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的仿写痕迹较重。虽然这样的编写有利于学生模仿,但容易造成学生对文章表达方式的惯性思维,导致写的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举个例子说,三年级上册《太阳》一课是说明文教师就可以确定议题“不同作家眼中的太阳“为议题,加入散文、诗歌、儿歌、写景状物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看到描写太阳可以如此丰富多彩,补充了教材的不足,让学生明白,描写同一种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语言的一次升华。
   (三)以多元的主题为线索进行组合。    
  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群文阅读的具体实施。
  在“群文阅读”的课堂实施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的操作模式:“明确主题──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这五大板块。以四上“童话”一组为例。
  第一步是明确主题。旨在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这需要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借助课外填写的“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
  学生们这些独特的体验,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则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促使学生做出判断,进行质疑、重读、辨析,解疑……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
  第五步是“主题拓展”。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童话”一组教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拟人的、夸张的写法,编一编童话故事,能在故事中体现出真、善、美的意义。并向学生推荐国外的《假话国历险记》、《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国内的《小巴掌童话》、《“小溜溜”溜了》等童话故事,布置做一份关于“童话”的手抄报,对比中外童话的特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和对更多童话的了解。
  经过一学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将大量的阅读资料与课文有机整合起来放在了课内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儿童阅读量,综合提高了儿童的语文能力。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相信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2年)
  2、《群文阅读,让语文教学绽放异样的光彩——“群文阅读的组文形式研究”研究报告》
  • 【发布时间】2017/3/27 14:29:05
  • 【点击频次】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