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培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提高培智语文教学有效性,需提高培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要我们创新教学策略,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中,我们要营造愉悦和谐氛围,实施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多样化教学中快乐学习。
关键词:培智语文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一线教师的共同希望,也是当今新课改的重要主题。培智语文在这课改热潮中,也踏上了提效增质的快车道。我们知道,培智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有智障或身体残疾的学生,他们学力基础差,反应较正常儿童迟钝,注意力持久时间更短,主体性参与也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教师必须低下头来认真思考的实践课题。在这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可帮助我们快速达到预定教学目的。
一、营造愉悦和谐教学氛围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放开束缚,主动参与的重要前提,是他们创新思维灵动生成的根本原因,培智学生更需要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是他们“信其道、乐其学”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他们在认知、思维、活动等方面存有缺陷,在生活和学习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比常人多得多,他们普遍存在退缩和自卑等不良心理。他们对所从事的事情缺乏自信,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着手做,就觉得无法成功,从而放弃努力。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和谐温馨、欢乐愉快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地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间的信任,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积极参与学习打好情感基础。
二、基于学生学力现实教学
基于学生学力现实教学就是要求加强教学针对性,只有根据学生学力基础教学,他们才可能想“跳一跳”去摘“桃子”,过高的要求或过低易实现要求都不能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学会所教知识和技能。当学生感到自己能够学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别人赞许的目光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拼音时,对于某些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拼读就可以,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独立拼读。再好些的学生,就可以请他帮助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这个过程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分层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做他能做到的事,先建立自信,再增加难度,这样,螺旋上升,逐步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语文学习自信。
三、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教学
培智语文,又名生活语文,是基于培智学生生活实际,为他们提供解决生活问题的语文知识的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脱离生活教语文,要尽可能搭建生活平台,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教语文,这就是所谓的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知道,培智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在知识迁移及适应能力上存在较大难度。而我们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让学生获取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正常地与他人相处,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因此,教学时,我们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与生活实际存在的联系,进行生活场景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再现生活场景,展示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现象,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角色扮演,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生活实践经验,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促进其生活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运用电教创设趣味情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与学科教学有了有效整合。实践证明,运用这种科技手段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创设动感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化抽象知识为直观形象,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最重要的还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有效性。培智学生由于其特殊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更需要兴趣作动力支撑,来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是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源泉。又特别是培智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就能很好地起到这一作用。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我先以动画的形式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播放给学生观看,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学生对故事情节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学习了课文,教学效果很好,老师也感觉比较轻松。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是主导的一方,学生是主体的一方,主导的作用就要体现在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主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上,从而引导学生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
当然,提高培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远不止这些,这只是我们实践策略中的一部份。我认为,要达到提效目的,我们就应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增强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乐于语文学习,才能使主体性更好发挥,从而积极参与,与教师共同建构,达到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海珍,浅谈教学媒体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电子版),2013年。
[2]王洪富,试析如何提高培智生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J].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
[3]刘爽,游戏教学用于培智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
[4]康艳玲,创建和谐灵动的培智语文课堂[J].新语文学习,2010年。
关键词:培智语文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一线教师的共同希望,也是当今新课改的重要主题。培智语文在这课改热潮中,也踏上了提效增质的快车道。我们知道,培智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有智障或身体残疾的学生,他们学力基础差,反应较正常儿童迟钝,注意力持久时间更短,主体性参与也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教师必须低下头来认真思考的实践课题。在这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可帮助我们快速达到预定教学目的。
一、营造愉悦和谐教学氛围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放开束缚,主动参与的重要前提,是他们创新思维灵动生成的根本原因,培智学生更需要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是他们“信其道、乐其学”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他们在认知、思维、活动等方面存有缺陷,在生活和学习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比常人多得多,他们普遍存在退缩和自卑等不良心理。他们对所从事的事情缺乏自信,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着手做,就觉得无法成功,从而放弃努力。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和谐温馨、欢乐愉快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地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间的信任,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积极参与学习打好情感基础。
二、基于学生学力现实教学
基于学生学力现实教学就是要求加强教学针对性,只有根据学生学力基础教学,他们才可能想“跳一跳”去摘“桃子”,过高的要求或过低易实现要求都不能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学会所教知识和技能。当学生感到自己能够学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别人赞许的目光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拼音时,对于某些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拼读就可以,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独立拼读。再好些的学生,就可以请他帮助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这个过程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分层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做他能做到的事,先建立自信,再增加难度,这样,螺旋上升,逐步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语文学习自信。
三、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教学
培智语文,又名生活语文,是基于培智学生生活实际,为他们提供解决生活问题的语文知识的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脱离生活教语文,要尽可能搭建生活平台,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教语文,这就是所谓的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知道,培智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在知识迁移及适应能力上存在较大难度。而我们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让学生获取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正常地与他人相处,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因此,教学时,我们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与生活实际存在的联系,进行生活场景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再现生活场景,展示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现象,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角色扮演,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生活实践经验,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促进其生活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运用电教创设趣味情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与学科教学有了有效整合。实践证明,运用这种科技手段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创设动感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化抽象知识为直观形象,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最重要的还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有效性。培智学生由于其特殊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更需要兴趣作动力支撑,来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是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源泉。又特别是培智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就能很好地起到这一作用。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我先以动画的形式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播放给学生观看,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学生对故事情节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学习了课文,教学效果很好,老师也感觉比较轻松。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是主导的一方,学生是主体的一方,主导的作用就要体现在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主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上,从而引导学生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
当然,提高培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远不止这些,这只是我们实践策略中的一部份。我认为,要达到提效目的,我们就应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增强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乐于语文学习,才能使主体性更好发挥,从而积极参与,与教师共同建构,达到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海珍,浅谈教学媒体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电子版),2013年。
[2]王洪富,试析如何提高培智生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J].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
[3]刘爽,游戏教学用于培智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
[4]康艳玲,创建和谐灵动的培智语文课堂[J].新语文学习,2010年。
- 【发布时间】2017/3/27 14:32:10
- 【点击频次】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