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 慧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6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教学复杂而又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不但要联系实际,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小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要注重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地把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数学教学环节之中,这样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阶段 发展心理学 数学教学
  人们常说:“人为万物之灵长”,这是因为与万物相比,人有着复杂的心理。在人类知识的科学体系中,心理学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知识,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教学与心理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小学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是搞好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科学依据,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注重兴趣培养,激发数学学习动机 。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的去探索,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的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联系,为学习兴趣所作用。因此教师上课应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要使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创设了“敌人来袭,雷达搜索”的情境,并通过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演示主题图,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很快的帮助学生理解位置用数对表示的方法,平时我也会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口算、笔算题的竞赛,同时设立一定奖项,发奖品或奖状,还有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要和生活实际关联,我都会让学生表演出来,在黑板上画出来,加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了解学生需要, 找准角色定位。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形成了初步的学习态度,教师对低年级的儿童影响很大,他们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随着年级增高儿童逐渐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只有那些他们认为好的老师才会得到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像太阳一样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在进课堂之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认识到现在的角色是教书育人给学生传递知识的教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心定身舒,进到班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            
  三、注重赏识教育,激发学习的自信心 。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个适当的表达方法就是赏识。实施赏识教育要注意赏识过程,而不是只赏识结果,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看到并接纳个体差异,比如计算课上学习算理和算法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很快的理解并应用,但也有部分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运用。这时候只要学生愿意去参与,尽力去学就可以了,我们关注到的是他努力的过程,静待花开。再比如说学生做十道题用了一个小时错了九道,只做对了一道,该怎么赏识呢,应该赏识他坚持一个小时这个行为,这就是有毅力的表现,至于做错了没有关系,查缺补漏再订正。但他愿意坚持做题并且付出了努力这个过程一定要得到赏识。赏识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努力的价值,这样他努力的积极性就越高,他的潜在能力也会发挥的更好。
  四、采用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展心理学指出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来自于家长、老师及伙伴。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常受学习失败的困扰,加之时常听到不适当的评价,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进一步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正向引导为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比如我的数学作业讲评就分为正确奖,努力奖,字迹端正奖,及时订错奖,习题拓展奖等,让学生完成作业后得到及时评价与回应,上课的表扬形式也多样化,不仅是身体语言:眼神,手势等,还有当下流行的语言形式如:出彩好学生某某,为某某点赞,某某-拍手两下-完美。
        五、在交往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
  学会合作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性,那么教师要怎样促进同伴关系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呢?首先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我将班中的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每一组都有自己赋予意义的队名和队徽,每一组又分为大组长小组长和两个组员,组长起到领导示范的作用,尤其是整理与复习课的时候,组长将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分享给组员,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又起到了强化知识的作用。在计算的分层练习中也由两个组长给组员分别讲解算理算法,这样也很好的达到了培优补差的目的。在纪律、作业评比等方面,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教师如果能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认知学生的学习特性,在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寻找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心理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在教师的积极评价鼓励下,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民族出版社.2012修订版.
         [2] 陈彦.小组评价在心理活动课中的运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7总304期.
        [3] 沈建 .心灵源头的教学方略 . 吉林出版集团. 2013年10月第一版.
  • 【发布时间】2017/3/27 14:47:29
  • 【点击频次】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