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戚家军”的战斗力之形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明朝中后期,南方沿海倭寇侵扰;北方边境,蒙古骚扰,史称“南倭北虏”之患。面对外敌的侵扰,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在东南沿海荡平了倭寇;北上边关抵御住了蒙古铁骑。
关键词:戚家军 ;战斗力 ;原因
一、帮助将士树立正确的军旅人生观
军人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各种困难,面临生死的考验。军人要想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戚继光为了培养将士的爱国爱民、奋勇杀敌的道德情操,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爱百姓的思想
戚继光对将士们说:“凡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这银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纳来的。你在家那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让士兵们意识到自己是从百姓中来的,因而体念百姓养兵的苦楚,能替百姓设想,愿意真心实意地保障百姓。
(二)建立正确的功名观
戚继光努力发扬建立功名报效国家的爱国思想,让士兵明白自己是“为立功名报效而集。”他处处鼓励将士们立功报效国家,突破为领饷银的雇佣思想境界。
(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他教育士兵:“凡忠臣义士,英雄良将,必须把艰苦厉害、死生患难,都丢在一边。”,“临阵只思退缩,乃是见阵上杀伤,说就一个死,焉知不能我,指望退缩的必生。孰不思,一动了脚,个个都死。若同心力战,我胜过他,务使他退缩,我如何得死。”让将士们懂得军人只有具备不怕死的精神,勇敢拼搏,才能在残酷的战场上有更多的求生机会,从思想上树立起勇敢作战的坚定信念。
在戚继光的教诲之下,“戚家军”上下逐渐形成了以苦为乐、以殉国为荣、保国安民、建功立业的军旅人生观。正确的军旅人生观是“戚家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二、加强军队意志和胆气训练
戚继光非常注重号令和胆气的训练,让将士们在严格的训练中磨练意志,形成绝对的服从命令的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英勇杀敌的气概。
(一) 号令训练
戚继光以号令旗鼓来使全军号令一致、步调统一,其训练方法如下:
首先,他将军中的各种金鼓、号炮、旗帜所代表的号令制定成册,发给士兵,让他们熟练掌握。其次,士兵们还要掌握主将的各种命令和指示。将士们必须要绝对执行命令, “如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若擂鼓不住,便往水里火里,也要前去。如鸣金该退,就是前面有金山银山,若鸣金不止,也要依令退回。”
经过严格的号令训练,全军都能做到耳目齐一、步调一致,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全军整体的战斗力。
(二)胆气训练
戚继光认为战争的胜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将士的士气。所以要对士兵进行胆气训练。
对于士气的培养,要注重平时的养成,培养军人的优良作风。戚继光时常对士兵进行教育,他说:“苟无威,则气决不作;苟无恩,则威决不行,故恩如形威如影” 。
“戚家军”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士们意志坚定、精神饱满、士气高昂、军容严整而壮观,在战场上往往气势如虹、排山倒海、威震敌胆,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常常立足于不败之地。
三、注重榜样示范作用,保持官兵团结
在军队中,将领必须以身作则、体现出示范作用。才能使全军上下万众一心,培养强大的战斗力。
(一)以身作则,给将士做出表率
戚继光严于律己,他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每次作战,戚继光必亲临前线,“身缨前锋,亲发劲矢”或“执锐披坚,见贼则轻身先进” ,以表率作用来鼓舞士气。
正是由于戚继光长期以来的榜样示范,将士们心悦诚服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定了亲上死长的意志,卫国保民的决心。
(二)处理好官兵关系,维护军队团结
戚继光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认识到:必须要处理好官兵关系,才能保持内部团结。
戚继光严格要求自己所辖的部将,要求他们与体恤士卒,“凡为主将者,至诚待下。平居时,视其疾病,察其好恶,实心爱之,真如父子一家;又谆谆忠义之辞,感召乎众。入操之时,虚心公念,犯必不赦,至亲不私,必信必果。出征之日,同其甘苦,身先矢石;临财之际均分礼让。”
正是由于戚继光爱护将士、体察下情,注重搞好官兵关系,在戚家军内部,将领关爱士卒如子弟、士卒尊敬长官如尊长,官兵之间在感情上得到较好的沟通,从而使全军保持高度的团结,增强了整个军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制定全面的纪律,严格执行
戚继光制定出比较全面的纪律条款,发给官兵们,要他们熟记在心。在平时,官兵们要严格执行纪律,违反纪律者,“便是亲子侄,亦要依法施行”,事事如此、久而久之,信守法令就成为将士的习惯。
(一)战场纪律
戚继光规定:在战场上不准贪慕首级和辎重,“只要觑见涂地即向前杀艾,不尚首功,惟依军门赏票冲锋者倍之。首级侯贼没,另发兵割取,通营均分。凡有持级报功者即斩首,并贼首级悬示。”戚继光通过这一套战场纪律,全军在战场上众志成城、齐勇若一,有效地压倒敌人的效果。
(二)群众纪律
戚继光规定:将士每到一地要不侵民,“若未寻歇家,而军敢先行,及已到门首,未奉军令而先入者,拿出捆打八十,同伍之人连坐。将官先入者,以违令论。”
“戚家军”军纪严明、秋毫不犯,逐渐受到人民的理解、拥护,故戚家军被人民赞誉为“仁义之师”。
五、赏罚分明,引导将士们积极向上
在戚继光的职权内,赏罚是宽严结合、严中有宽、以奖赏和鼓励为主,在严格中渗透了人情味。这种以赏劝人心、以罚齐人心的方法 ,使将士们“感心发,则玩心消;畏心生,则怨心止” ,将士们心里没有怨恨,时时刻刻争赏戒罚,自觉地遵守法令,从而达到了增强军力的目的。
在戚继光的精心训练和教育下,戚家军很快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威武之师。在东南沿海,戚家军肃清了倭患。在北部边防,戚家军确保了北部边境的平安,保卫了国家安全。他们的丰功伟业将流芳百世、万世敬仰。
参考文献:
[1]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八卷本)[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
[2]戚继光.练兵实纪[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
[3]戚继光.莅戎要略[M].中华书局出版社,1912.
关键词:戚家军 ;战斗力 ;原因
一、帮助将士树立正确的军旅人生观
军人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各种困难,面临生死的考验。军人要想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戚继光为了培养将士的爱国爱民、奋勇杀敌的道德情操,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爱百姓的思想
戚继光对将士们说:“凡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这银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纳来的。你在家那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让士兵们意识到自己是从百姓中来的,因而体念百姓养兵的苦楚,能替百姓设想,愿意真心实意地保障百姓。
(二)建立正确的功名观
戚继光努力发扬建立功名报效国家的爱国思想,让士兵明白自己是“为立功名报效而集。”他处处鼓励将士们立功报效国家,突破为领饷银的雇佣思想境界。
(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他教育士兵:“凡忠臣义士,英雄良将,必须把艰苦厉害、死生患难,都丢在一边。”,“临阵只思退缩,乃是见阵上杀伤,说就一个死,焉知不能我,指望退缩的必生。孰不思,一动了脚,个个都死。若同心力战,我胜过他,务使他退缩,我如何得死。”让将士们懂得军人只有具备不怕死的精神,勇敢拼搏,才能在残酷的战场上有更多的求生机会,从思想上树立起勇敢作战的坚定信念。
在戚继光的教诲之下,“戚家军”上下逐渐形成了以苦为乐、以殉国为荣、保国安民、建功立业的军旅人生观。正确的军旅人生观是“戚家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二、加强军队意志和胆气训练
戚继光非常注重号令和胆气的训练,让将士们在严格的训练中磨练意志,形成绝对的服从命令的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英勇杀敌的气概。
(一) 号令训练
戚继光以号令旗鼓来使全军号令一致、步调统一,其训练方法如下:
首先,他将军中的各种金鼓、号炮、旗帜所代表的号令制定成册,发给士兵,让他们熟练掌握。其次,士兵们还要掌握主将的各种命令和指示。将士们必须要绝对执行命令, “如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若擂鼓不住,便往水里火里,也要前去。如鸣金该退,就是前面有金山银山,若鸣金不止,也要依令退回。”
经过严格的号令训练,全军都能做到耳目齐一、步调一致,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全军整体的战斗力。
(二)胆气训练
戚继光认为战争的胜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将士的士气。所以要对士兵进行胆气训练。
对于士气的培养,要注重平时的养成,培养军人的优良作风。戚继光时常对士兵进行教育,他说:“苟无威,则气决不作;苟无恩,则威决不行,故恩如形威如影” 。
“戚家军”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士们意志坚定、精神饱满、士气高昂、军容严整而壮观,在战场上往往气势如虹、排山倒海、威震敌胆,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常常立足于不败之地。
三、注重榜样示范作用,保持官兵团结
在军队中,将领必须以身作则、体现出示范作用。才能使全军上下万众一心,培养强大的战斗力。
(一)以身作则,给将士做出表率
戚继光严于律己,他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每次作战,戚继光必亲临前线,“身缨前锋,亲发劲矢”或“执锐披坚,见贼则轻身先进” ,以表率作用来鼓舞士气。
正是由于戚继光长期以来的榜样示范,将士们心悦诚服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定了亲上死长的意志,卫国保民的决心。
(二)处理好官兵关系,维护军队团结
戚继光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认识到:必须要处理好官兵关系,才能保持内部团结。
戚继光严格要求自己所辖的部将,要求他们与体恤士卒,“凡为主将者,至诚待下。平居时,视其疾病,察其好恶,实心爱之,真如父子一家;又谆谆忠义之辞,感召乎众。入操之时,虚心公念,犯必不赦,至亲不私,必信必果。出征之日,同其甘苦,身先矢石;临财之际均分礼让。”
正是由于戚继光爱护将士、体察下情,注重搞好官兵关系,在戚家军内部,将领关爱士卒如子弟、士卒尊敬长官如尊长,官兵之间在感情上得到较好的沟通,从而使全军保持高度的团结,增强了整个军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制定全面的纪律,严格执行
戚继光制定出比较全面的纪律条款,发给官兵们,要他们熟记在心。在平时,官兵们要严格执行纪律,违反纪律者,“便是亲子侄,亦要依法施行”,事事如此、久而久之,信守法令就成为将士的习惯。
(一)战场纪律
戚继光规定:在战场上不准贪慕首级和辎重,“只要觑见涂地即向前杀艾,不尚首功,惟依军门赏票冲锋者倍之。首级侯贼没,另发兵割取,通营均分。凡有持级报功者即斩首,并贼首级悬示。”戚继光通过这一套战场纪律,全军在战场上众志成城、齐勇若一,有效地压倒敌人的效果。
(二)群众纪律
戚继光规定:将士每到一地要不侵民,“若未寻歇家,而军敢先行,及已到门首,未奉军令而先入者,拿出捆打八十,同伍之人连坐。将官先入者,以违令论。”
“戚家军”军纪严明、秋毫不犯,逐渐受到人民的理解、拥护,故戚家军被人民赞誉为“仁义之师”。
五、赏罚分明,引导将士们积极向上
在戚继光的职权内,赏罚是宽严结合、严中有宽、以奖赏和鼓励为主,在严格中渗透了人情味。这种以赏劝人心、以罚齐人心的方法 ,使将士们“感心发,则玩心消;畏心生,则怨心止” ,将士们心里没有怨恨,时时刻刻争赏戒罚,自觉地遵守法令,从而达到了增强军力的目的。
在戚继光的精心训练和教育下,戚家军很快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威武之师。在东南沿海,戚家军肃清了倭患。在北部边防,戚家军确保了北部边境的平安,保卫了国家安全。他们的丰功伟业将流芳百世、万世敬仰。
参考文献:
[1]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八卷本)[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
[2]戚继光.练兵实纪[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
[3]戚继光.莅戎要略[M].中华书局出版社,1912.
- 【发布时间】2017/3/27 14:58:45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