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走进深度作文——《提高议论文的思辨性》教学实录及教后感悟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的考查,而当前学生的写作现状却是不懂何为思辨,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思辨性,致使文章偏激绝对,幼稚可笑,不能说服读者。本文主要介绍提高思辨性的几点做法,以期学生的作文能够体现一定的思维含量。
关键词:议论文思辨性 比较辨析 理性判断 常用句式
【教学设想】
进入高三之后,学生的作文提升空间到底在哪里?这是写作教学中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的问题。在日常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论说文中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意否定反面的观点,用绝对、片面的语言来论述,心中没有读者意识,缺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当前高考作文越来越要求学生具有理性辨析与判断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提高以论文的思辨性,是高三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使学生作文具有深度的可行方法之一。
鉴于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节课笔者试图以能够体现思辨性的几种常见句式为突破口,让学生初步掌握掌握提高思辨性的几点做法。
【课堂实录】
环节一 感受高考作文命题原则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6年山东卷和全国卷Ⅱ的高考作文题目及要求,体会一下划线部分有何特点,由此能够看出当前高考作文更注重考查大家怎样的能力?
(幻灯片展示)
【2016年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6年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生:划线部分给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更具有开放性,能够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师:非常好,也就是高考命题对大家提出了什么要求?
生:注重考查我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师:理解的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幻灯片,
(幻灯片展示)
命题原则: 2016年的10道高考作文题大都提供了“多元”并存的选择,让考生在比较与辨析中,作出基于自我认知的理性判断。
可以说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考查同学们的思辨能力,思辨性也是高考作文理性深刻之美的亮点之一。所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度作文——提高议论文的思辨性。
(学生齐读训练目标)
1.明确议论文缺少思辨性的常见表现形式。
2.初步掌握提高议论文思辨性的几点做法。
环节二 明确议论文缺少思辨性的常见表现形式
师:请大家品评下面两个句子,找出不足,并说明原因。
(幻灯片展示)
1、你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本,一些复杂的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2、唯有苦难,方可成就辉煌的人生。
生:我感觉这两个句子太过绝对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也不一定都是找到根本。还有,当今成功人士很多,也不一定都是因为苦难才能够成就他的辉煌人生的。
师:你觉得这两个句子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太过绝对了呢?
生:句子中使用的“只要”“定会”“唯有”这些词本身就给人感觉太绝对。
师:你回答的非常好,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透过语言便能感受一个人的思维。正是这些词让我们感受到写这句话的人的思想应该是偏激绝对的。那除了绝对,其他同学觉得这两个句子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还过于片面,成就辉煌人生的方法不止一种。
师:两个同学说的都非常好,在我们的同学的作文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这便表明我们的作文缺乏思辨性。
(幻灯片展示)
缺乏思辨性的表现形式——绝对、片面、偏激
那么何为思辨性?
(幻灯片展示)
用客观、全面、理性、发展、辩证的眼光看问题,避免片面、偏激,绝对化。
环节三 掌握提高议论文思辨性的几种方法
师:既然我们觉得刚才的两个句子缺乏思辨性,那么谁能给大家改一改,让句子能够做到客观、全面,具有理性?
生:第一个句子“定会”改成“有可能”就不那么绝对了,第二个句子可以说“很多时候苦难可以成就辉煌的人生”。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第一句你换了一种不绝对的说法,那第二句你是给原句加了一个什么呢?
生:加了一个条件!
师:第二个句子,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一种改法,大家看看能不能总结一下方法。(幻灯片展示)
改:对于那些意志坚强的人来讲,苦难不但不能将他们击垮,相反还会成就其辉煌的人生。
生:这个句子限定了对象“对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我觉得这种改法非常好,使句子不那么片面了,同时也指出了成就辉煌人生所必需的条件。
师:我们之前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所说方法中的常用句式。(学生纷纷归纳总结)
(幻灯片展示)
提高思辨性——方法一:
(1)加个条件——常用句式:在……情况下……;有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
(2)限个对象——常用句式:对于……来说……。
(3)换个说法——常用句式:……可能……;只有……才可能(才更容易)……。
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能够提高论证的思辨性,咱们来通过分析大屏幕上的例文来总结方法。
(幻灯片展示)
品评第二组例文,体会例文是怎样使文章具有思辨性的?
1、 然而借鉴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借人之长补己之短,摒弃盲目自大,选择悉心学习;借鉴不是照搬照抄,更不是损人利己,而是汲取精华,借他人的优势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别人。(学生优秀习作,《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2、艺术中的“熬”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消耗时光;也不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熬”中有进……
(《好东西是“熬”出来的》,《文汇报》2008年12月30日》)
师:看来大家已经讨论好了,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呢?
生: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同一个句式,“不是……而是……”,我认为用这个句式就让这里面说的“借鉴”还有“熬”和后面文中所说的“亦步亦趋”“无意义的重复劳动”等概念区分开来了。
师:“借鉴”和“人云亦云”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把它们加以区分呢?
生:我觉得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如果不加以区分,就容易走极端。
师:那大家说,这个方法就是要和邻近概念做一个什么呢?
生:做个比较
师:非常好,咱们来总结一下这一方法。
(幻灯片展示)
提高思辨性——方法二:
做个比较——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将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从而明确论点的本质内涵。
常用句式:……不是……,而是……。
师:那我们通过掌握的方法进行即时小练。
(幻灯片展示)
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每处不超过15字。
忍会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机会,当我们收回拳头的时候,不是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因为只有收回的拳头________。
2、 以“守住孤单”为题目,用“孤单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具有思辨性的句子。
(学生写完进行展示,下举两例)
生1:我写的是“忍会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机会,当我们收回拳头的时候,不是因为放弃了搏击,而是在积蓄力量,因为只有收回的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
生2:第二道题我写的是“ 孤单不是孤僻、孤冷、孤傲,也不是心灵封闭的孤芳自赏,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豁达、心如止水的意境。”
师:刚才大家展示的都非常好,看来我们对“忍”和“孤单”这两个词的本质内涵理解的更加透彻了,思维也更加深刻了!我们再来看第三组例文,总结一下方法。
(幻灯片展示)
品评第三组例文,体会例文是怎样使文章具有思辨性的?
诚然,放鞭炮是年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然而,这一颇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表现形式,正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火灾、空气污染、突发事故……综合考量起来,鞭炮声响背后的社会成本并不低。
《鞭炮声里的文明思量》
生:我想刚才的方法都总结常用句式了,这里面也一定有一个常用句式,那就是“诚然……然而……”,这样做为什么好我说不大出来。”
师(引导):那其他同学能思考一下吗,这个文段里,作者想强调的是放鞭炮的好处还是弊端呢?
生:弊端!
师(追问):强调弊端那为什么还要写好处?
生:哦,我知道了,放鞭炮这件事本来就是大家观点不一的,尽管要强调放鞭炮的弊端,但也不能不考虑反面观点的合理性。我从小就爱放鞭炮呢!
(大家笑)
师:说的多好!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写哪一类作文中,往往要考虑全面,关注到其他不同的声音?
生:时评类的!有争议类的!
师:对啊,我们好多的时评材料中都用这个句式啊!有争议的话题我们就不能不全面考虑,倾听其他的声音。
(幻灯片展示)
提高思辨性——方法三
留个余地——要学会客观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一方面指出自己观点中正确的一面,另一方面还应客观认识到相悖观点中的合理性。
常用词语:诚然……然而……;固然……然而……。
师:我们来做一下相关练习。
(幻灯片展示)
运用“留个余地”这一方法, 以“真人秀让文学走上弯路”为题,写一个具有的具有思辨性的片段。
生(展示举例):将文学和真人秀相结合,这种创新精神固然值得点赞,但是,并非所有的尝试都是积极有效的。将文学从幕后推到台前,这样的做法似乎跟文学创作的寂寞和严肃格格不入,极有可能让文学走上弯路。
环节四:综合提升
师:我们刚才通过品评例文掌握了几种提高议论文思辨性的方法,那我们运用所学方法来进行一个微写作。
(幻灯片展示)
(微写作)以“高三学习的苦与乐”为话题,拟写一个题目,并任选以上所学方法写一段具有思辨性的段落,不超过150字。
(多个学生展示)
生(诵读展示):
来日方长,如今奋斗最好
诚然,在这个最好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渴望鲜衣怒马的青春,然而未来的一切美好,都需要我们用奋斗来获得。
整天埋头于高三的书山题海里,桌上的速溶咖啡很苦涩,老师的教导声声不绝,夜晚台灯发出的微弱光芒让人头晕目眩,这些无疑是苦的。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充实而幸福的?有人说要寻到一个人的真正潜能,便要看他的青春,是否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青春年少,本是拼搏之时,尽管现在很疲惫,尽管现在有苦涩,但多年之后,回想起你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飞扬如夏花的笑脸,这场青春——甜在回忆里,即是永恒!
师:看来我们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真的是非常有感触啊,老师也和你们一样体会到了高三生活的苦与乐,写了一段文字送给大家。
(幻灯片展示)
我们无法否认,高三的确是苦的,那样的奋笔疾书、苦思冥想、睡眠不足、缺少娱乐的时光怎么能不苦呢?白岩松说:“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高三的确就是这样的一段岁月,尽管试卷铺天盖地、大考小考不时来袭,尽管有太多的辛苦与挫败,而这样一段付出你所能付出的全部精力的岁月,这
样一段连汗水都掷地有声的时光,也一定是让你回忆起来热泪盈眶的日子,是你心中收藏的最幸福与动情的岁月。
(学生齐声诵读)
师:的确如此,“苦乐”便是一个极为辩证的话题,就像我们的高三生活,苦中有乐,苦乐相伴,而如果我们同学能够以苦为乐,苦中品乐,那我们定会向我们的班级誓言说的那样:今日披星戴月,明日笑傲群雄!
【教者感悟】
从课堂学生表现和课后学生反馈来看,这节课学生收效很大。之所以学有所获,主要源于三点。其一,了解学情。通过批阅学生平时习作,教师对学生作文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充分地了解。其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本节课以让学生掌握几个常用句式为突破口,来初步提高学生的思辨性,可以说化繁为简,易于操作。其三,例文例题典型。整节课所提供的高考作文材料、例文和例题,都经过老师的精心选择,针对性强,因此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提高思辨性的方法。
关键词:议论文思辨性 比较辨析 理性判断 常用句式
【教学设想】
进入高三之后,学生的作文提升空间到底在哪里?这是写作教学中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的问题。在日常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论说文中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意否定反面的观点,用绝对、片面的语言来论述,心中没有读者意识,缺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当前高考作文越来越要求学生具有理性辨析与判断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提高以论文的思辨性,是高三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使学生作文具有深度的可行方法之一。
鉴于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节课笔者试图以能够体现思辨性的几种常见句式为突破口,让学生初步掌握掌握提高思辨性的几点做法。
【课堂实录】
环节一 感受高考作文命题原则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6年山东卷和全国卷Ⅱ的高考作文题目及要求,体会一下划线部分有何特点,由此能够看出当前高考作文更注重考查大家怎样的能力?
(幻灯片展示)
【2016年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6年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生:划线部分给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更具有开放性,能够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师:非常好,也就是高考命题对大家提出了什么要求?
生:注重考查我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师:理解的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幻灯片,
(幻灯片展示)
命题原则: 2016年的10道高考作文题大都提供了“多元”并存的选择,让考生在比较与辨析中,作出基于自我认知的理性判断。
可以说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考查同学们的思辨能力,思辨性也是高考作文理性深刻之美的亮点之一。所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度作文——提高议论文的思辨性。
(学生齐读训练目标)
1.明确议论文缺少思辨性的常见表现形式。
2.初步掌握提高议论文思辨性的几点做法。
环节二 明确议论文缺少思辨性的常见表现形式
师:请大家品评下面两个句子,找出不足,并说明原因。
(幻灯片展示)
1、你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本,一些复杂的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2、唯有苦难,方可成就辉煌的人生。
生:我感觉这两个句子太过绝对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也不一定都是找到根本。还有,当今成功人士很多,也不一定都是因为苦难才能够成就他的辉煌人生的。
师:你觉得这两个句子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太过绝对了呢?
生:句子中使用的“只要”“定会”“唯有”这些词本身就给人感觉太绝对。
师:你回答的非常好,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透过语言便能感受一个人的思维。正是这些词让我们感受到写这句话的人的思想应该是偏激绝对的。那除了绝对,其他同学觉得这两个句子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还过于片面,成就辉煌人生的方法不止一种。
师:两个同学说的都非常好,在我们的同学的作文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这便表明我们的作文缺乏思辨性。
(幻灯片展示)
缺乏思辨性的表现形式——绝对、片面、偏激
那么何为思辨性?
(幻灯片展示)
用客观、全面、理性、发展、辩证的眼光看问题,避免片面、偏激,绝对化。
环节三 掌握提高议论文思辨性的几种方法
师:既然我们觉得刚才的两个句子缺乏思辨性,那么谁能给大家改一改,让句子能够做到客观、全面,具有理性?
生:第一个句子“定会”改成“有可能”就不那么绝对了,第二个句子可以说“很多时候苦难可以成就辉煌的人生”。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第一句你换了一种不绝对的说法,那第二句你是给原句加了一个什么呢?
生:加了一个条件!
师:第二个句子,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一种改法,大家看看能不能总结一下方法。(幻灯片展示)
改:对于那些意志坚强的人来讲,苦难不但不能将他们击垮,相反还会成就其辉煌的人生。
生:这个句子限定了对象“对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我觉得这种改法非常好,使句子不那么片面了,同时也指出了成就辉煌人生所必需的条件。
师:我们之前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所说方法中的常用句式。(学生纷纷归纳总结)
(幻灯片展示)
提高思辨性——方法一:
(1)加个条件——常用句式:在……情况下……;有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
(2)限个对象——常用句式:对于……来说……。
(3)换个说法——常用句式:……可能……;只有……才可能(才更容易)……。
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能够提高论证的思辨性,咱们来通过分析大屏幕上的例文来总结方法。
(幻灯片展示)
品评第二组例文,体会例文是怎样使文章具有思辨性的?
1、 然而借鉴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借人之长补己之短,摒弃盲目自大,选择悉心学习;借鉴不是照搬照抄,更不是损人利己,而是汲取精华,借他人的优势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别人。(学生优秀习作,《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2、艺术中的“熬”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消耗时光;也不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熬”中有进……
(《好东西是“熬”出来的》,《文汇报》2008年12月30日》)
师:看来大家已经讨论好了,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呢?
生: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同一个句式,“不是……而是……”,我认为用这个句式就让这里面说的“借鉴”还有“熬”和后面文中所说的“亦步亦趋”“无意义的重复劳动”等概念区分开来了。
师:“借鉴”和“人云亦云”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把它们加以区分呢?
生:我觉得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如果不加以区分,就容易走极端。
师:那大家说,这个方法就是要和邻近概念做一个什么呢?
生:做个比较
师:非常好,咱们来总结一下这一方法。
(幻灯片展示)
提高思辨性——方法二:
做个比较——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将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从而明确论点的本质内涵。
常用句式:……不是……,而是……。
师:那我们通过掌握的方法进行即时小练。
(幻灯片展示)
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每处不超过15字。
忍会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机会,当我们收回拳头的时候,不是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因为只有收回的拳头________。
2、 以“守住孤单”为题目,用“孤单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具有思辨性的句子。
(学生写完进行展示,下举两例)
生1:我写的是“忍会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机会,当我们收回拳头的时候,不是因为放弃了搏击,而是在积蓄力量,因为只有收回的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
生2:第二道题我写的是“ 孤单不是孤僻、孤冷、孤傲,也不是心灵封闭的孤芳自赏,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豁达、心如止水的意境。”
师:刚才大家展示的都非常好,看来我们对“忍”和“孤单”这两个词的本质内涵理解的更加透彻了,思维也更加深刻了!我们再来看第三组例文,总结一下方法。
(幻灯片展示)
品评第三组例文,体会例文是怎样使文章具有思辨性的?
诚然,放鞭炮是年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然而,这一颇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表现形式,正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火灾、空气污染、突发事故……综合考量起来,鞭炮声响背后的社会成本并不低。
《鞭炮声里的文明思量》
生:我想刚才的方法都总结常用句式了,这里面也一定有一个常用句式,那就是“诚然……然而……”,这样做为什么好我说不大出来。”
师(引导):那其他同学能思考一下吗,这个文段里,作者想强调的是放鞭炮的好处还是弊端呢?
生:弊端!
师(追问):强调弊端那为什么还要写好处?
生:哦,我知道了,放鞭炮这件事本来就是大家观点不一的,尽管要强调放鞭炮的弊端,但也不能不考虑反面观点的合理性。我从小就爱放鞭炮呢!
(大家笑)
师:说的多好!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写哪一类作文中,往往要考虑全面,关注到其他不同的声音?
生:时评类的!有争议类的!
师:对啊,我们好多的时评材料中都用这个句式啊!有争议的话题我们就不能不全面考虑,倾听其他的声音。
(幻灯片展示)
提高思辨性——方法三
留个余地——要学会客观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一方面指出自己观点中正确的一面,另一方面还应客观认识到相悖观点中的合理性。
常用词语:诚然……然而……;固然……然而……。
师:我们来做一下相关练习。
(幻灯片展示)
运用“留个余地”这一方法, 以“真人秀让文学走上弯路”为题,写一个具有的具有思辨性的片段。
生(展示举例):将文学和真人秀相结合,这种创新精神固然值得点赞,但是,并非所有的尝试都是积极有效的。将文学从幕后推到台前,这样的做法似乎跟文学创作的寂寞和严肃格格不入,极有可能让文学走上弯路。
环节四:综合提升
师:我们刚才通过品评例文掌握了几种提高议论文思辨性的方法,那我们运用所学方法来进行一个微写作。
(幻灯片展示)
(微写作)以“高三学习的苦与乐”为话题,拟写一个题目,并任选以上所学方法写一段具有思辨性的段落,不超过150字。
(多个学生展示)
生(诵读展示):
来日方长,如今奋斗最好
诚然,在这个最好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渴望鲜衣怒马的青春,然而未来的一切美好,都需要我们用奋斗来获得。
整天埋头于高三的书山题海里,桌上的速溶咖啡很苦涩,老师的教导声声不绝,夜晚台灯发出的微弱光芒让人头晕目眩,这些无疑是苦的。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充实而幸福的?有人说要寻到一个人的真正潜能,便要看他的青春,是否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青春年少,本是拼搏之时,尽管现在很疲惫,尽管现在有苦涩,但多年之后,回想起你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飞扬如夏花的笑脸,这场青春——甜在回忆里,即是永恒!
师:看来我们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真的是非常有感触啊,老师也和你们一样体会到了高三生活的苦与乐,写了一段文字送给大家。
(幻灯片展示)
我们无法否认,高三的确是苦的,那样的奋笔疾书、苦思冥想、睡眠不足、缺少娱乐的时光怎么能不苦呢?白岩松说:“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高三的确就是这样的一段岁月,尽管试卷铺天盖地、大考小考不时来袭,尽管有太多的辛苦与挫败,而这样一段付出你所能付出的全部精力的岁月,这
样一段连汗水都掷地有声的时光,也一定是让你回忆起来热泪盈眶的日子,是你心中收藏的最幸福与动情的岁月。
(学生齐声诵读)
师:的确如此,“苦乐”便是一个极为辩证的话题,就像我们的高三生活,苦中有乐,苦乐相伴,而如果我们同学能够以苦为乐,苦中品乐,那我们定会向我们的班级誓言说的那样:今日披星戴月,明日笑傲群雄!
【教者感悟】
从课堂学生表现和课后学生反馈来看,这节课学生收效很大。之所以学有所获,主要源于三点。其一,了解学情。通过批阅学生平时习作,教师对学生作文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充分地了解。其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本节课以让学生掌握几个常用句式为突破口,来初步提高学生的思辨性,可以说化繁为简,易于操作。其三,例文例题典型。整节课所提供的高考作文材料、例文和例题,都经过老师的精心选择,针对性强,因此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提高思辨性的方法。
- 【发布时间】2017/3/27 15:01:09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