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成为我们每一个低年级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下面谈一谈自己在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训练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讲读故事,激发儿童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只有六、七岁,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开学的第一个月,我计划每天都要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讲一个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讲完后,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告诉学生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在什么地方能够读到它们,并鼓励学生平时自己去阅读这些故事。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童话故事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童话书成了他们的美餐。
学完拼音以后,我改“讲故事”为“读故事”,而且是读一些拼音较长的故事。读到最精彩的地方,我常常嘎然而止,借故说以后接着再讲再读。同学们为了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常常睁着大大的眼睛,偏着圆圆的脑袋,下课后把我围得团团转,央求着我把故事讲完整,把故事的结果告诉他们。这时候我也乘机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告诉他们故事的来源,在什么书上可以读到这么优美的故事,在哪儿可以购买到这么好的故事书。为了弄清接下来的故事情结,有的同学借来故事书,有的同学干脆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故事书,一睹为快。班上故事书多了,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浓了,阅读故事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教读拼音句子,扫除阅读障碍,督促阅读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便有意识地出示一些拼音词语、拼音句子,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和句子读熟。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的认读,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汉语拼音的作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扫除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汉语拼音一学完,我便让学生或买或借来一本本配有精美图画的拼音故事书,全班同学共同办好“班级图书室”,每天利用一节自习辅导他们读故事书:随时解除他们的疑问,随时帮助他们阅读,随时给予他们鼓励,适时地和他们讨论阅读心得。班级又有自己的“图书室”,因而阅读资源也十分丰富。用不了多久,学生就可以独立阅读了,阅读习惯自然养成了。
三、加大诵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一篇故事往往不明其义。于是,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读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一字一句地读通每一句话;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要想一想,多读几遍;读完后在脑海里放一放“电影”;大力提倡诵读。古人郑侠曾诗曰:“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诊。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这首诗说的就是诵读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好处。学生从小诵读,养成诵读的好习惯,有助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四、举办故事大赛,扩大阅读面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我还要求学生每周读懂一个新故事。每周定期举办两次学生故事会,将自己读到的新故事在故事会上讲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我首先举行小组赛,让每一位同学在自己小组中讲,然后由小组推荐出组内最好的同学参与全班故事会。起初一段时间,要求相对放低一点,只要学生能较为完整地将故事复述出来就行。随着竞赛的深入,学生要想在本组及班上获奖,下苦功夫加强训练。有的在组内训练,有的小组出线后由爸爸妈妈加强辅导。后来在班上决赛的时候,一些学生所讲故事情节完整、声情并茂;有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断融入进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一些学生所用的新鲜汇不断涌现,展现了学生一定的语言天赋。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语文素养提高了,达到了小学语文课标对低段学生语言训练要求。
我想: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因势利导,不放松、不忽视对学生阅读的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素质教育的也将不是一句空话。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让我们共同努力,用辛勤的汗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讲读故事,激发儿童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只有六、七岁,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开学的第一个月,我计划每天都要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讲一个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讲完后,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告诉学生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在什么地方能够读到它们,并鼓励学生平时自己去阅读这些故事。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童话故事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童话书成了他们的美餐。
学完拼音以后,我改“讲故事”为“读故事”,而且是读一些拼音较长的故事。读到最精彩的地方,我常常嘎然而止,借故说以后接着再讲再读。同学们为了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常常睁着大大的眼睛,偏着圆圆的脑袋,下课后把我围得团团转,央求着我把故事讲完整,把故事的结果告诉他们。这时候我也乘机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告诉他们故事的来源,在什么书上可以读到这么优美的故事,在哪儿可以购买到这么好的故事书。为了弄清接下来的故事情结,有的同学借来故事书,有的同学干脆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故事书,一睹为快。班上故事书多了,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浓了,阅读故事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教读拼音句子,扫除阅读障碍,督促阅读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便有意识地出示一些拼音词语、拼音句子,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和句子读熟。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的认读,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汉语拼音的作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扫除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汉语拼音一学完,我便让学生或买或借来一本本配有精美图画的拼音故事书,全班同学共同办好“班级图书室”,每天利用一节自习辅导他们读故事书:随时解除他们的疑问,随时帮助他们阅读,随时给予他们鼓励,适时地和他们讨论阅读心得。班级又有自己的“图书室”,因而阅读资源也十分丰富。用不了多久,学生就可以独立阅读了,阅读习惯自然养成了。
三、加大诵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一篇故事往往不明其义。于是,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读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一字一句地读通每一句话;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要想一想,多读几遍;读完后在脑海里放一放“电影”;大力提倡诵读。古人郑侠曾诗曰:“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诊。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这首诗说的就是诵读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好处。学生从小诵读,养成诵读的好习惯,有助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四、举办故事大赛,扩大阅读面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我还要求学生每周读懂一个新故事。每周定期举办两次学生故事会,将自己读到的新故事在故事会上讲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我首先举行小组赛,让每一位同学在自己小组中讲,然后由小组推荐出组内最好的同学参与全班故事会。起初一段时间,要求相对放低一点,只要学生能较为完整地将故事复述出来就行。随着竞赛的深入,学生要想在本组及班上获奖,下苦功夫加强训练。有的在组内训练,有的小组出线后由爸爸妈妈加强辅导。后来在班上决赛的时候,一些学生所讲故事情节完整、声情并茂;有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断融入进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一些学生所用的新鲜汇不断涌现,展现了学生一定的语言天赋。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语文素养提高了,达到了小学语文课标对低段学生语言训练要求。
我想: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因势利导,不放松、不忽视对学生阅读的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素质教育的也将不是一句空话。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让我们共同努力,用辛勤的汗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 【发布时间】2017/3/27 15:02:54
- 【点击频次】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