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学习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画卷中的斑斓色彩,界限分明的冷暖色调:友谊的”红”、幸福的“橙”、温馨的“黄”、忧郁的“灰”、痛苦的“黑”、无奈的“白”……热爱生活的色彩,观察色彩的美妙,感受美妙的生活,并为之描上自己心目中独具匠心的色彩,尽情地泼墨渲染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矫正学生作文色彩中的 “盲点”,就一定能让小学生作文教学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色彩运用
前言:针对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怍文观点不够鲜明、作文训练方式单一、教师教法简单偏一等问题,我主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充分调动色彩运用的新教学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作文观;端正教师的角色观,培养学生的作文习惯;优化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在作文世界运用斑斓的色彩描绘生活。
一、问题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指导小学生在作文创作中的色彩运用,就能够更形象直观地再现其精神世界。
然而,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得不令人忧心忡忡。记得无数次批阅到此类写人记事的文章:”……妈妈背着发高烧的我,走了很久。到了医院,医生给我看病开药后,我们就回家了……”这样语句通顺,色彩苍白的文段真的屡见不鲜。笔下写的一个样,心里想的是一个样;一面是过于平铺,一面是过于平淡……放眼孩子的发展,这种作文中色彩单调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啊。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中色彩的巧妙运用才能让枯燥乏味的小学生作文”枯木又逢春”。
二、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作文观点”一点红”
小学生作文中对于作文观点的把握几乎就是巨幅画卷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红点:要么开篇点一句,要么结尾点一句。而本应在文章内容中强化渲染的主题色彩一片空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方面功不可没,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可惜不久又不知不觉滑向了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轨道,还留下一个后遗症,过分强调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弱化作文的实用交际、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从学会生存、塑造人格中分离出去,使作文越来越像黑白版的”空中楼阁”的语言游戏。
2.作文训练”三原色”
近年来,小学生作文训练在实践反思的基础土构建了”乐写、初写、会写、能写”的训练序列。这种训练把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以往教材相比,这种训练序列确实更科学,但是,新课标仅仅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至于具体训练仍旧是采用.三原色来描摹:红色一一阅读优秀范文,黄色一一词句语段的摘抄背诵,蓝色一一固定格式的内容。于是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立意要高,要有意义…“思要巧妙,描述要精美,辞藻要华丽,要讲究修辞的运用”等等标准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对作文无形中产生了恐惧心理。强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甚至要求学生一个暑假交数十篇日记作文,学生在老师的高压下,整天为没事可写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紧张和焦虑中度日。近似于抄袭的仿写作文成为小学生作文创造的主流,底色调一致,又怎能映射出小学生万紫千红的世界?这难道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孩子的斑斓的世界又在何处?
3.教师角色”蓝汪汪一片”
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成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教育的主宰者,学生是待教育、待发展的。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几乎千篇一律:作文要求一致性,作文结构一致性,作文评析也惊人地雷同。正如浩瀚的海洋一般,蓝汪汪一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作文色彩单调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作文教学多种色彩运用,还小学生五彩的世界
1.浓墨重彩一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叶老先生这番话言简意赅,点明要义。学会写作,就像是拥有了马良的神笔。这支画笔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终身受益。只有浓墨重彩地将正确的作文观勾勒清楚,用真情实感作绘画的颜料,才会在作文教学中事半功倍。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句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竭力教育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树立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好学风。记得在一张测试卷上,我看到丁这样一篇感情色彩相当丰富的文章:
老师,我恨你
你好狠啊,你好狠啊!赵老师,我恨你!
就在上周五下午的数学课堂上,你在黑板上板书练习题。教室里几个同学在小声说话,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吼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骂个不停。我刚开口向你解释,你就用三角板打我的屁股,还说我“狗改不了吃屎”。你打我用的三角板都打坏了,你还不解恨。你好狠啊!
其实我根本没说话,是你冤枉了我。三角板打我我不疼,可你屈打成招,让我的心疼得厉害!还记得就在之前的几分钟,唐强他们几个在你眼皮子底下有说有笑,你都没有管他们,更没有打骂他们。为什么?就因为唐强是你的亲侄子呗!你的做法太不公平了,我恨你,赵老师!
你还叫我明天请家长到学校来,我下决心了:绝不!我想好了,大不了再挨你一顿揍。赵老师,你太狠了,我恨你!
说实话,该同学平时的作文并不怎么流畅,没想到这次的文章却能一气呵成。究其原因,这件事取之于他自身的生活积累,长时间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内心思想的独白和真实情感的倾诉,使本文独放光彩。笔者以此为契机,再次对学生强调:作文是一种自我精神性的实践活动,它与自我心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实就是美。真情的色彩最美丽。
2.七彩画板一一端正教师的角色观,影响学生的作文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要自觉、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的人。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七彩画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行、才学、见识、能力。所以在交流《老师,我恨你》这篇文章时,我不仅仅停留在文章真实才能感动人的教育上,还在班级中针对这件事展开了讨论。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该同学流泪了,班长流泪了,曾经那样教育过学生的赵老师也后悔了,主动向该同学道歉了……整个过程,我始终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手中的七彩画板交给了学生,我只是倾听,再倾听,心绪被学生感染着、激动着。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善待学生错误的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学生受到教师责任心的感染,从而认真、负责地从事学习,相信会逐渐形成有责任心的人格;而触动孩子们自己心灵的对话,在他们的心灵中用七彩画板描绘出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渐渐学会欣赏人生的风雨彩虹、学会分享暖暖的快乐、学会赞美洁净如雪的心灵、学会感恩一一火红一般的心的感恩。
3.色彩斑斓一一优化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
(1)在绚丽的文学作品阅读中迸发学生情感的”红色浪潮”。通过阅读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充分感知火红的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达到心灵色彩的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色彩,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绘画人生瞬间的冲动,让色彩鲜艳的语言激流宣泄。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之后练习写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危险或灾难及应对方法时,可以让学生们观看类似题材的电影《荒岛余生》片段,在色彩鲜明的画面面前真实感知残酷的现实灾难,激起心灵的共鸣,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感。随后就着这份情感的色泽,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捋一捋相似情感色彩的人生体验,找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颜色风格罗列分明的瞬间,学生情不自禁欲以五彩昀文字倾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情。
(2)在多彩的生活中观察创作,让学生掌握调配生活色彩的能力。”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同时,通过以生活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自然生活色彩的认识理解:田野风光的苍茫雄浑、青翠山林的恬静淡雅、山花烂漫的心驰神往、蓝天白云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学习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画卷中的斑斓色彩,界限分明的冷暖色调:友谊的”红”、幸福的”橙”、温馨的”黄”、忧郁的”灰”、痛苦的”黑”、无奈的”白”……热爱生活的色彩,观察色彩的美妙,感受美妙的生活,并为之描上自己心目中独具匠心的色彩,尽情地泼墨渲染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3)在色彩的世界师生互动,让作文教学一路”绿灯¨。每一篇作文都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载体,一行行、一段段色彩迥异的文字无处不隐含着孩子闪光的思想和灵魂,教师若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色彩和学生的思维色彩结合起来去思考、去体验,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种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和学生共同来消除不和谐的色彩搭配,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及时采取谈心、沟通等方式,娇正学生作文色彩中的”盲点¨,就一定能让小学生作文教学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十册、十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2
2.韩信学《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五年级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1
3.邸宏春等《鼎尖教案》六年级下延边教育出版社2009.11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色彩运用
前言:针对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怍文观点不够鲜明、作文训练方式单一、教师教法简单偏一等问题,我主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充分调动色彩运用的新教学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作文观;端正教师的角色观,培养学生的作文习惯;优化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在作文世界运用斑斓的色彩描绘生活。
一、问题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指导小学生在作文创作中的色彩运用,就能够更形象直观地再现其精神世界。
然而,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得不令人忧心忡忡。记得无数次批阅到此类写人记事的文章:”……妈妈背着发高烧的我,走了很久。到了医院,医生给我看病开药后,我们就回家了……”这样语句通顺,色彩苍白的文段真的屡见不鲜。笔下写的一个样,心里想的是一个样;一面是过于平铺,一面是过于平淡……放眼孩子的发展,这种作文中色彩单调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啊。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中色彩的巧妙运用才能让枯燥乏味的小学生作文”枯木又逢春”。
二、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作文观点”一点红”
小学生作文中对于作文观点的把握几乎就是巨幅画卷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红点:要么开篇点一句,要么结尾点一句。而本应在文章内容中强化渲染的主题色彩一片空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方面功不可没,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可惜不久又不知不觉滑向了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轨道,还留下一个后遗症,过分强调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弱化作文的实用交际、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从学会生存、塑造人格中分离出去,使作文越来越像黑白版的”空中楼阁”的语言游戏。
2.作文训练”三原色”
近年来,小学生作文训练在实践反思的基础土构建了”乐写、初写、会写、能写”的训练序列。这种训练把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以往教材相比,这种训练序列确实更科学,但是,新课标仅仅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至于具体训练仍旧是采用.三原色来描摹:红色一一阅读优秀范文,黄色一一词句语段的摘抄背诵,蓝色一一固定格式的内容。于是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立意要高,要有意义…“思要巧妙,描述要精美,辞藻要华丽,要讲究修辞的运用”等等标准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对作文无形中产生了恐惧心理。强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甚至要求学生一个暑假交数十篇日记作文,学生在老师的高压下,整天为没事可写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紧张和焦虑中度日。近似于抄袭的仿写作文成为小学生作文创造的主流,底色调一致,又怎能映射出小学生万紫千红的世界?这难道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孩子的斑斓的世界又在何处?
3.教师角色”蓝汪汪一片”
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成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教育的主宰者,学生是待教育、待发展的。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几乎千篇一律:作文要求一致性,作文结构一致性,作文评析也惊人地雷同。正如浩瀚的海洋一般,蓝汪汪一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作文色彩单调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作文教学多种色彩运用,还小学生五彩的世界
1.浓墨重彩一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叶老先生这番话言简意赅,点明要义。学会写作,就像是拥有了马良的神笔。这支画笔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终身受益。只有浓墨重彩地将正确的作文观勾勒清楚,用真情实感作绘画的颜料,才会在作文教学中事半功倍。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句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竭力教育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树立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好学风。记得在一张测试卷上,我看到丁这样一篇感情色彩相当丰富的文章:
老师,我恨你
你好狠啊,你好狠啊!赵老师,我恨你!
就在上周五下午的数学课堂上,你在黑板上板书练习题。教室里几个同学在小声说话,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吼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骂个不停。我刚开口向你解释,你就用三角板打我的屁股,还说我“狗改不了吃屎”。你打我用的三角板都打坏了,你还不解恨。你好狠啊!
其实我根本没说话,是你冤枉了我。三角板打我我不疼,可你屈打成招,让我的心疼得厉害!还记得就在之前的几分钟,唐强他们几个在你眼皮子底下有说有笑,你都没有管他们,更没有打骂他们。为什么?就因为唐强是你的亲侄子呗!你的做法太不公平了,我恨你,赵老师!
你还叫我明天请家长到学校来,我下决心了:绝不!我想好了,大不了再挨你一顿揍。赵老师,你太狠了,我恨你!
说实话,该同学平时的作文并不怎么流畅,没想到这次的文章却能一气呵成。究其原因,这件事取之于他自身的生活积累,长时间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内心思想的独白和真实情感的倾诉,使本文独放光彩。笔者以此为契机,再次对学生强调:作文是一种自我精神性的实践活动,它与自我心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实就是美。真情的色彩最美丽。
2.七彩画板一一端正教师的角色观,影响学生的作文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要自觉、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的人。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七彩画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行、才学、见识、能力。所以在交流《老师,我恨你》这篇文章时,我不仅仅停留在文章真实才能感动人的教育上,还在班级中针对这件事展开了讨论。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该同学流泪了,班长流泪了,曾经那样教育过学生的赵老师也后悔了,主动向该同学道歉了……整个过程,我始终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手中的七彩画板交给了学生,我只是倾听,再倾听,心绪被学生感染着、激动着。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善待学生错误的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学生受到教师责任心的感染,从而认真、负责地从事学习,相信会逐渐形成有责任心的人格;而触动孩子们自己心灵的对话,在他们的心灵中用七彩画板描绘出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渐渐学会欣赏人生的风雨彩虹、学会分享暖暖的快乐、学会赞美洁净如雪的心灵、学会感恩一一火红一般的心的感恩。
3.色彩斑斓一一优化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
(1)在绚丽的文学作品阅读中迸发学生情感的”红色浪潮”。通过阅读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充分感知火红的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达到心灵色彩的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色彩,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绘画人生瞬间的冲动,让色彩鲜艳的语言激流宣泄。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之后练习写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危险或灾难及应对方法时,可以让学生们观看类似题材的电影《荒岛余生》片段,在色彩鲜明的画面面前真实感知残酷的现实灾难,激起心灵的共鸣,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感。随后就着这份情感的色泽,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捋一捋相似情感色彩的人生体验,找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颜色风格罗列分明的瞬间,学生情不自禁欲以五彩昀文字倾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情。
(2)在多彩的生活中观察创作,让学生掌握调配生活色彩的能力。”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同时,通过以生活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自然生活色彩的认识理解:田野风光的苍茫雄浑、青翠山林的恬静淡雅、山花烂漫的心驰神往、蓝天白云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学习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画卷中的斑斓色彩,界限分明的冷暖色调:友谊的”红”、幸福的”橙”、温馨的”黄”、忧郁的”灰”、痛苦的”黑”、无奈的”白”……热爱生活的色彩,观察色彩的美妙,感受美妙的生活,并为之描上自己心目中独具匠心的色彩,尽情地泼墨渲染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3)在色彩的世界师生互动,让作文教学一路”绿灯¨。每一篇作文都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载体,一行行、一段段色彩迥异的文字无处不隐含着孩子闪光的思想和灵魂,教师若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色彩和学生的思维色彩结合起来去思考、去体验,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种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和学生共同来消除不和谐的色彩搭配,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及时采取谈心、沟通等方式,娇正学生作文色彩中的”盲点¨,就一定能让小学生作文教学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十册、十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2
2.韩信学《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五年级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1
3.邸宏春等《鼎尖教案》六年级下延边教育出版社2009.11
- 【发布时间】2017/3/27 15:04:40
- 【点击频次】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