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杨亨东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龙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让学生发挥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需要,是学生内化知识、形成学习、生活习惯的必然需求。因此,无论是在教还是在管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体性,使之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班主任  主体性  发挥  实践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定义、公式、推理、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师如何“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在学的过程中如何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教师教学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和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思索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又特别是我们数学教师担当了班主任的,更应该着力思考并实践的主体性激发课题。
  通过多年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只有加强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活”的因素,也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形成师生双赢的过程。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觉得要从以下四方面做文章。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自我推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内在原因,具有激励、指引作用。利用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激励作用,不但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还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学会操控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变化的因素,虽然有很多因素都要起作用,但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因素,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他们才可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主动去探索未知领域,获得有效知识。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了这种理念,还要想方设法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教学中或管理中。而在课堂上,我们就可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或者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当然,及时肯定学生学习效果、组织数学竞赛、设置趣味情境等策略也是不错的选择,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都能使之主体性得以发挥。如果长期坚持这样做,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增强学生“我要学”的积极动机。
  二、营造愉悦氛围,促进主体释放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习氛围和班级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落实到班务工作或教学工作中,我们都应引导学生通过交往沟通、求知进取的学习活动建立起相应的学习氛围,从而具有和谐愉快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课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才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三、搭建实践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活动
  在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是近年来新课改推崇的重要做法,这是基于动作与思维有密切联系的研究理论。实践也证明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启智功能,能促进学生思维参与,使之更能发挥主体作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其眼、耳、鼻、舌、身多种器官并用,从而让他们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地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一)让学生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多揣摩,才能在思考中从抽象化的知识中找到理性的东西来。
  (二)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可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以讨论、参与方法和形式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也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四、授予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实践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保证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前提。研究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我们可试想,一个没有方法人,在学习面前怎么会有所作为,其积极性又如何发挥。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识,并通过学法指导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授与,使之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在学习时有的放矢。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有法,得法,才能达到学有路、学有效的目的,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会变通和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设计恰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悟出一定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知识点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总结符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同时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或班级管理中,我们都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的学放在主体地位,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教才能提高有效性,班级管理才会更加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何玉刚,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策略[J].职教通讯,2007年。
  [2]刘继红,开创主体性的中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研究,2010年。
  [3]晏燕,浅谈和谐数学课堂的创建[J].新课程,2008年。
  [4]温炉荣,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J].快乐阅读,2011年。
  • 【发布时间】2017/3/27 15:09:44
  • 【点击频次】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