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激发兴趣,从点滴做起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根本,人的创造力开发不但与人的智力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人的非智力因素有更强大的相关性。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年幼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与创作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学习兴趣对幼儿智能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好的挖掘孩子最大潜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的氛围中不断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学习;适当的方法;兴趣培养
一、 兴趣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一种推动人们求知的力量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就体验不到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家长是孩子学习最早的启蒙老师,我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这足够说明了家长身教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家长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以自己的学习潜移默化教育。兴趣能把幼儿的认识行为统一起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将精力用于学习中,自觉地记忆,对身边的事物和所学的内容会去思考,想象,甚至关系到幼儿以后学业的好坏。而兴趣又是幼儿注意力是否能集中的关键,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教育活动也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没有兴趣点从何学习?从何集中注意力?兴趣是学习的主要起步点,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
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使人对周围事物有着好奇心总想去探索的欲望,深入的去思考爆发创造性的智慧,兴趣同时也要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出发!
二、 导致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
(一)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很重要角色!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妥当,在家中家长把孩子看成“掌上明珠”,放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碎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当然也就是溺爱放纵的态度。也有的家长甚至漠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兴趣点,乃至抹灭了孩子的兴趣点,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必定会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些家长对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也能直接影响到幼儿对 学习不感兴趣。列如:我们班上有位小朋友特别喜欢绘画,每一次上绘画课时,他便是班上最认真的那位小朋友,每一次都很认真画出一幅幅令我惊讶的画!兴趣带给了这个孩子无穷的乐趣和好奇心!在一次的晨间活动之中,宝贝特高兴的来到幼儿园,很激动的带着妈妈去看他昨天画的画。妈妈的回答令我十分惊讶:哎呀!你每一次画都那样,什么都不像,妈妈还要去上班呢!没时间看你画了,妈妈走了哈!讽刺了孩子的画,这种态度就严重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望,打消了孩子学画画的兴趣。
(二)社会环境影响
在当今社会父母在各个方面施加压力太大,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这样也会那样也会,赶紧给自己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只是遵守你的想法,并没有去考虑过孩子喜不喜欢感不感兴趣。有一次我们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对我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惊讶的话:“卢老师,我好累啊!我要学好多东西,要写很多的作业,都没有时间去玩”。
三、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里教师在给孩子上课时采取的方法不当会使孩子对这门课的兴趣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更深入的去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采取正确适合现年龄阶段幼儿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因为孩子的学习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那就会觉得很有负担,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的心理,必然学不好,相反,只有兴趣,孩子的注意力才会特别的集中、易于学好、牢记。即使是学的时间长一些,内容多一些,也不会影响到其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在“玩”中激发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问他们最喜欢什么?孩子回答的一定是“玩”!如果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去学,学中去玩,绝对可以引起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活动中是最快乐的,学习的生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会表达的更加强烈。在游戏中学习能帮助幼儿调节对枯燥学习的逆反情绪。
一直认为,小班幼儿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才能萌发角色情绪,从而投入相应的活动之中。可是最近我发现大班幼儿也需要角色暗示,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点。春季来临之季,我带领大班的幼儿集体观察幼儿园里春天的景色。开始的时候兴趣点永远都是最高的,但十分钟过后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毫无兴趣。我回望过去:“嗨!你们真像一群散兵游勇。”我站定,短促而有力地说:“孩子们,如果我是将军的话,你们是………”“士兵!”几个男孩子开始兴奋起来。卢老师,卢老师我最喜欢士兵了!
我开始进入角色“好!小士兵们!”“到”半数以上的孩子回应。我便提高了嗓门更有力地问:“谁不是我的士兵?”琪琪说:“女孩子可以是(士兵)吗?”我还没回答,很多小朋友立马抢着说:“是女兵!”“对,再来一次,士兵们!”“到!”显然全体孩子都精神抖擞起来。“听令!沿着我们的操场,目的地——前方大草坪,起步走!”孩子们口中喊着“一、二、一”,抬头挺胸向前走去,很快达了目的地。我喊着:“立定!”孩子们立马:“一、二”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孩子们你们真棒!“哈哈哈哈哈哈………”孩子们笑作一团。此时,从原有的无精打采到精神抖擞。“将军”带领着他的“士兵们”将这段路走的饶有情趣。就这样,一个“士兵”角色,激发了孩子的热情。因此,跟孩子在一起时,哪怕是走路,也可以走的很有情趣,关键是作为老师的你要有童趣!
(三)用“绘画”激发学习兴趣
爱画画是幼儿的天性。简单的绘画课程也需要用巧妙的技巧来贯穿于课堂之中。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抽象画,我边创设情景边说:“一个艺术家看了就刷刷的地几笔……”紧接着,我扬起了手中的纸问,谁是艺术家呀?“我,我,我”孩子们丝毫没有犹豫,纷纷的举起了手来。在接下来的作画时间,“艺术家”成了我的指导语:“xx的用色真的好像艺术家…你的图案特别像艺术家的作风…你再大胆一点,就更像艺术家了………”那天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简直是棒级了!睿睿妈妈告诉我:“睿睿回家之后,特自豪地说我今天很像艺术家!”一个“艺术家”的角色是孩子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自己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因此,跟孩子在一起,同样的绘画也可以让孩子充满激情,只要你了解孩子。
四、结论
教师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抓住每一个兴趣点去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育中要运用正确、适当、符合现阶段的年龄特征。只要我们带着爱,带着童心,带着理智站在一旁用心的去关注我们的孩子;用鼓励和蔼的微笑去引导孩子去动手,动脑。
我坚信,幼儿需要在情景中学习;我同样坚信,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取决于教师对幼儿兴趣特点的了解和把握,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激情。当我们与幼儿亲密无间地相处时,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便贯穿于一日生活活动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是什么大工程只需要从点滴做起。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扶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并且鼓励每一个孩子大胆的去想象大胆的去探索与表达。使幼儿产生求知探索的好奇情感,使幼儿主动去学习、发现、探索,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东山.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罗明.论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幼儿学习;适当的方法;兴趣培养
一、 兴趣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一种推动人们求知的力量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就体验不到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家长是孩子学习最早的启蒙老师,我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这足够说明了家长身教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家长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以自己的学习潜移默化教育。兴趣能把幼儿的认识行为统一起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将精力用于学习中,自觉地记忆,对身边的事物和所学的内容会去思考,想象,甚至关系到幼儿以后学业的好坏。而兴趣又是幼儿注意力是否能集中的关键,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教育活动也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没有兴趣点从何学习?从何集中注意力?兴趣是学习的主要起步点,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
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使人对周围事物有着好奇心总想去探索的欲望,深入的去思考爆发创造性的智慧,兴趣同时也要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出发!
二、 导致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
(一)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很重要角色!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妥当,在家中家长把孩子看成“掌上明珠”,放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碎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当然也就是溺爱放纵的态度。也有的家长甚至漠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兴趣点,乃至抹灭了孩子的兴趣点,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必定会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些家长对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也能直接影响到幼儿对 学习不感兴趣。列如:我们班上有位小朋友特别喜欢绘画,每一次上绘画课时,他便是班上最认真的那位小朋友,每一次都很认真画出一幅幅令我惊讶的画!兴趣带给了这个孩子无穷的乐趣和好奇心!在一次的晨间活动之中,宝贝特高兴的来到幼儿园,很激动的带着妈妈去看他昨天画的画。妈妈的回答令我十分惊讶:哎呀!你每一次画都那样,什么都不像,妈妈还要去上班呢!没时间看你画了,妈妈走了哈!讽刺了孩子的画,这种态度就严重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望,打消了孩子学画画的兴趣。
(二)社会环境影响
在当今社会父母在各个方面施加压力太大,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这样也会那样也会,赶紧给自己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只是遵守你的想法,并没有去考虑过孩子喜不喜欢感不感兴趣。有一次我们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对我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惊讶的话:“卢老师,我好累啊!我要学好多东西,要写很多的作业,都没有时间去玩”。
三、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里教师在给孩子上课时采取的方法不当会使孩子对这门课的兴趣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更深入的去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采取正确适合现年龄阶段幼儿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因为孩子的学习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那就会觉得很有负担,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的心理,必然学不好,相反,只有兴趣,孩子的注意力才会特别的集中、易于学好、牢记。即使是学的时间长一些,内容多一些,也不会影响到其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在“玩”中激发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问他们最喜欢什么?孩子回答的一定是“玩”!如果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去学,学中去玩,绝对可以引起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活动中是最快乐的,学习的生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会表达的更加强烈。在游戏中学习能帮助幼儿调节对枯燥学习的逆反情绪。
一直认为,小班幼儿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才能萌发角色情绪,从而投入相应的活动之中。可是最近我发现大班幼儿也需要角色暗示,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点。春季来临之季,我带领大班的幼儿集体观察幼儿园里春天的景色。开始的时候兴趣点永远都是最高的,但十分钟过后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毫无兴趣。我回望过去:“嗨!你们真像一群散兵游勇。”我站定,短促而有力地说:“孩子们,如果我是将军的话,你们是………”“士兵!”几个男孩子开始兴奋起来。卢老师,卢老师我最喜欢士兵了!
我开始进入角色“好!小士兵们!”“到”半数以上的孩子回应。我便提高了嗓门更有力地问:“谁不是我的士兵?”琪琪说:“女孩子可以是(士兵)吗?”我还没回答,很多小朋友立马抢着说:“是女兵!”“对,再来一次,士兵们!”“到!”显然全体孩子都精神抖擞起来。“听令!沿着我们的操场,目的地——前方大草坪,起步走!”孩子们口中喊着“一、二、一”,抬头挺胸向前走去,很快达了目的地。我喊着:“立定!”孩子们立马:“一、二”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孩子们你们真棒!“哈哈哈哈哈哈………”孩子们笑作一团。此时,从原有的无精打采到精神抖擞。“将军”带领着他的“士兵们”将这段路走的饶有情趣。就这样,一个“士兵”角色,激发了孩子的热情。因此,跟孩子在一起时,哪怕是走路,也可以走的很有情趣,关键是作为老师的你要有童趣!
(三)用“绘画”激发学习兴趣
爱画画是幼儿的天性。简单的绘画课程也需要用巧妙的技巧来贯穿于课堂之中。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抽象画,我边创设情景边说:“一个艺术家看了就刷刷的地几笔……”紧接着,我扬起了手中的纸问,谁是艺术家呀?“我,我,我”孩子们丝毫没有犹豫,纷纷的举起了手来。在接下来的作画时间,“艺术家”成了我的指导语:“xx的用色真的好像艺术家…你的图案特别像艺术家的作风…你再大胆一点,就更像艺术家了………”那天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简直是棒级了!睿睿妈妈告诉我:“睿睿回家之后,特自豪地说我今天很像艺术家!”一个“艺术家”的角色是孩子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自己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因此,跟孩子在一起,同样的绘画也可以让孩子充满激情,只要你了解孩子。
四、结论
教师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抓住每一个兴趣点去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育中要运用正确、适当、符合现阶段的年龄特征。只要我们带着爱,带着童心,带着理智站在一旁用心的去关注我们的孩子;用鼓励和蔼的微笑去引导孩子去动手,动脑。
我坚信,幼儿需要在情景中学习;我同样坚信,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取决于教师对幼儿兴趣特点的了解和把握,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激情。当我们与幼儿亲密无间地相处时,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便贯穿于一日生活活动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是什么大工程只需要从点滴做起。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扶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并且鼓励每一个孩子大胆的去想象大胆的去探索与表达。使幼儿产生求知探索的好奇情感,使幼儿主动去学习、发现、探索,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东山.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罗明.论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学院学报》.
- 【发布时间】2017/4/17 13:13:00
- 【点击频次】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