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赞一赞,让课堂更精彩

 

【作者】 国 菁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育学生是一种艺术,与学生相处更是一种艺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记得在学生需要时,不吝啬给学生鼓励,给学生赞扬,这样不不仅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能使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带给课堂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赞扬 微笑 鼓励 课堂气氛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赞扬是老师轻轻松松就能赠予学生的礼物,但却能激活一颗麻木、僵死的心,让精神颓废的孩子在课堂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一名老师,在我们应该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赞扬,在学生需要我们的时候,毫不吝啬的给学生一句赞扬,这样不不仅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能使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带给课堂别样的精彩。
  身为教师,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课堂上孩子们碎话太多,正经话太少。特别是刚开学的课堂上,总是少不了悉悉邃邃的嘟囔声,压抑了一个假期的友情,不光在课下迸发,就是上课也压制不住孩子们情感的宣泄,所以每到了我换下一张幻灯片或者在黑板上写字时,就总能听到教室的不知道哪个角落会传来模模糊糊的咕哝声,等转过头来想看看是谁在说话时,声音又悄然消失,想寻都寻不到,但到了要实打实地回答问题,需要大家大声回答时,全班又开始了死一般的沉寂,一丁点的声音都听不到,对于这种情况,一开始我会怀疑是不是自己问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难度,所以导致了全班学生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场面,后来每次我问完问题,我就会回过头来再思考一下我问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不算难,比如:在教《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时,我问孩子们下课了,民族小学的孩子们会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要从课文里找,就能找答案,之所以孩子不说话、不回答问题,不是因为理解能力不够,不会回答,而是因为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跟上我的思维,他们只是在听老师讲什么,却不思考老师问的什么,老师需要我思考什么,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这种现象在放假前也在部分学生的身上存在,但却不像现在祸及的面积这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最近几次课堂上,每次问完问题之后,若是看到孩子们还在迷迷糊糊的梦游,没有抓紧时间思考、寻找答案的话,我会紧接着加上一句:“我们比一比哪个孩子有一双最会寻找答案的眼睛和一个最会思考的大脑,能够快速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孩子一听这话,基本上就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脑筋已经活动起来了,紧接着我会再说:“你看,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孩子找到答案了,其他孩子也要加把劲了!”这样一来,基本上三分之二的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这样几堂课下来,慢慢地将孩子们带回到放假前的状态,课堂也一天比一天活跃起来。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能给孩子们一个恢复状态的时间,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耐心。
  其实,除了言语上的鼓励,教师的微笑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莫大的肯定和赞扬。微笑是沟通人类心灵的桥梁,老师应尽可能从心理上亲近学生,而不应从“上帝视角”俯视学生。需知老师板着面孔对学生,学生久而久之,也就在心理上“板着面孔”对老师了。在学生需要我们鼓励,需要我们微笑的时候,毫不吝啬的将微笑献给学生,不仅会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师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且可以使一些棘手的问题得以轻松的解决,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拿我个人来说,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已经快过半了,早就没了工作之初想跟学生交朋友,平等相处的想法,自然也就很少会对着孩子微笑,但后来我发现,孩子们虽然表面上对我毕恭毕敬,但他们如此听话,如此守规矩却并不是因为敬佩我,认为我说的是对的,而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不敢跟我说他们的心里话,有什么想法宁愿跟数学老师说,也不会跟我这个班主任说,这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自从读了雷夫老师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更肯定自己之前的做法确实存在问题,雷夫老师的教育方法让我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实施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带着笑容进课堂,进教室,与学生多开开玩笑,带着感情与学生交流,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与班委讲清楚原则,与班委一起商量管理班级的办法,放下身段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虽然一开始很不习惯,总觉得这样“太酸了”,但带来的效果却是很好,渐渐地,学生对我也亲近起来了。当然,多跟学生开玩笑、多对学生笑笑,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迁就学生,教师要想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自己必须言而有信,恩威并用,如何把握好这之间的度,是每个老师值得毕生追求的技术。
  教育学生是一种艺术,与学生相处更是一种艺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记得在学生需要时,不吝啬给学生鼓励,给学生赞扬,多对学生笑笑,以笑动情,以笑服人,让师生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让课堂因为孩子们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 【发布时间】2017/4/17 13:22:06
  • 【点击频次】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