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邓 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就是要通过主题任务,在诱思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等探究活动,获得探究成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应用
  所谓探究性教学,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来理解概念、定义和公式等知识生成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实际上是力求“教致力服务于学”的教学新主张。作为一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以及分析、思考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现实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这种策略在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贵有疑。探究性学习,源于问题诱发,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产生探究性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设置关键性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触发点,体现“教有疑”理念,也就是创设问题情境,以问激疑诱思。实践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认知,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在教学“镶嵌”一节中,可以设置这样几组问题: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装修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地砖铺设地面是最常见的。我们能否用相同形状的任意四边形地砖铺地,并请说明理由。二是用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铺设地面,都能办得到吗?为什么?用正七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这样办行吗?三是用几种不同边数的、但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能否铺设地面?依据是什么?请设计一种或几种铺设方法?设计一款展板。四是不用正多边形,用其他形状的多边形能否铺设地面?教师可事先布置任务,由学生准备材料,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分组,让学生自由去探究,为学生的大胆创新留下空间,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探究欲望。 
  二、营造探究氛围,催发探究欲望
  著名教育家罗杰斯曾说到:“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是开放的,是利于自主探究的,没有任务形式的外在压力,可放开想象或标新立异。为利于这种氛围的营造,我们可创新策略。
  首先,创设研究性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步入其中。我们知道,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探究性学习是我们的重要教改目标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教师最好联系学生身边的,或学生熟悉的事物,并以此作为教学中新的契机,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另外,课外的师生的交往和交流也能对课堂产生积极作用,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三、鼓励独立思考,引导自主探索
  探究式学习虽然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受条件限制,自己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使探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反之,学生遇到的困难解决不了,就会使探究难以继续,久而久之则影响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加强教师的巡视指导。落实到探究式教学中,也就是在我们搭建了探究平台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我们教师做什么?很多教师认为这个过程是学生的事,但我认为,这个过程中,学生虽是探究主体,但我们教师并不是无事则为,相反,还要加大巡视力度,发现学生如果出现探究障碍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更多的是独立思考,必要时给予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获得探究成果。
  四、鼓励合作交流,促进认知深化
  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不仅包括设疑引思,学习过程,还应有交流讨论过程,这个过程是合作式的,也是交流式的,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把自主探究获得的不论是所得,还是所惑都应“拿出来”共享,以便把所得形成知识结构,进一步深化,或者通过交流讨论,把所惑弄明白,以便释疑。实践中,为了使合作交流取得实效,我们要创新模式,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还能培养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探究教学,努力创设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春立,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 2015年。
  [2]王平,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学园,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4/19 14:39:32
  • 【点击频次】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