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作者】 肖厚林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裕民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数学是服务于学生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的奠基学科,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发展应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责任。实践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数学作用,并通过实例教学,提高其应用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意识  培养  加强
  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践应用。”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其目的都是为了反哺生活,提高生活服务能力。源于生活的数学学习更需如此,更需要我们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但由于受到学而优仕的“应试”教育影响,人们对数学学习产生错误的认知误区,不是学以致用,而是教以应考,学以求分。在大力践行新课标的今天,素质教育正是教育的主题曲,我们如何让学生从应试的学习追求中扭转过来,那就要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主动学数学,为以后从事生活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一、让学生在数学认识中懂得数学价值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对数的应用有着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大贡献,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由此可见,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作为考试的工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宣传和培养,使其认识数学学习在于用,在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此,我们要搭建平台,提高学生数学认识,使其懂得数学价值。实践中,我们应实施生活化教育,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背景下开展数学学习。例如,绝对值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新课导入时设计:在车站有两辆出租车载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收取相同的车费,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兴趣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策略。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发展应用能力,就必须注重学生学以致用兴趣培养。因为我们知道,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良好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应在教法和学生学法上下功夫,创新策略,教致力于,从数学应用的角度设计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悄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列,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才可能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快乐,并乐意去应用,认真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
  三、运用生活实例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中反映着生活。教学时,就应打通数学与生活的通道,把概括的、抽象的数学知识披上生活的外衣,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中看到生活的影子,在生活影子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来,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数学并不是仅仅为了解题。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函数应用题时,正值我校购买电脑。于是我就把这事呈上课堂,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我校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 这样的现实问题,可以说,一下子就把生活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意识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是生活的简单逻辑,还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这对他们应用能力培养是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实际例子,只要我们巧妙设计,都可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良好实例,如国情民意、生产生活、计划决策、市场营销、存货利息、用料造价、最佳投资、最小成本等实际问题,都能帮助学生发展应用意识。又如电话消费的问题,也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如有“省内通”和“神州行”两种选择,“省内通”月租27元,每分钟通话0.2元;“神州行”免收月租,每分钟通话费0.6元,请问使用哪种手机更划算一些呢?显然这是一道通话时间与通话费用之间的一个函数问题。用这样的生活问题吸引学生,学生怎能不主动去学习?怎能学不好函数问题?诸如此类的生活实例是很多的,它们都是数学课堂丰富内容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在数学教材中添加更多的生活化材料,如果教师的课堂上有更多的实践内容,不仅学生能乐于学数学,而且能主动自学数学。
  总而言之,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师应树立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转变数学教学观念,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身较强的应用意识,积极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渗透应用思想,使课堂少一些枯燥的纯数学问题,多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荣,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J].教学与研究, 2014年。
  [2]陈桂平,数学应用意识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2013年。
  [3]段春,数学应用与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 
  • 【发布时间】2017/4/19 14:42:45
  • 【点击频次】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