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

 

【作者】 胡婷婷

【机构】 四川省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让数学课堂练习更好地为高效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我们必须对现有练习作业进行优化处理。本文从突出整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实践心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作业  设计  优化
  课堂练习作业,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种重要策略。然而,由于我们很多教师大多只注重教学设计,而忽视课堂练习作业的重要性,只是随意地拈来几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来配合。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在全面实施新课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当下,我们必须把这一环节的实践平台进行优化设计,使之更好地在提升教学有效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知道,有效的课堂练习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实践性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反馈的平台。而这样效果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优化设计。
  一、突出学科整合性,丰富练习作业内容
  传统作业纯数学,不仅在问题上,也在题干上,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而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倡导课堂练习设计要具有学科整合性,注重跨学科综合作业,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这是源于数学本身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所致,这有利于让学生认识的数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广泛的实用性。因此,数学练习设计时,我们应考虑到整合性,以便突出练习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如一位教师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2)“春”字共有几个?(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象这似数非数的练习,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环境。突出数学练习的整合性,既丰富了作业内容形式,又让学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处处需要数学。
  二、突出作业实践性,注重学以致用练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数学实践。”练习作业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实践,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方式。而传统数学练习作业仅在“纸上运作”,解决书本上的数学问题。从现实中那此纸上可得一百,而反哺生活能力低下的现象可以看出,仅让学生在纸上操作的数学教学是不科学的,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把书上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生活的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应突出作业的实践性,注重学生学以致用的作业练习。例如,在进行《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探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公园游览,门票每人30元,40人以上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30×36=108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需要花30×40×80%=960元,比第一种少花120元,所以就买40张。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96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12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840元。这道题的练习综合了商品经济时代的“打折”等知识,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空出作业自主性,满足个体练习需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课堂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应落实这一主体理念。因此,我们在加强练习作业设计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自主练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学生自主作业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作业的主动实践者。为此,我们在练习设计时,须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打破以往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承认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努力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新课改倡导的分层教学,在作业中更应体现这种按需作业的思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力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才能达到新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想。实践中,通过这样的设计,还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展,学生能够合理的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在活动中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尊重了学生主体精神,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
  总之,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充分整合新课改理念,做到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才能让练习作业更好地发挥作用。可以说,数学练习设计体现了一种文化,一种教学理念,一种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所以,作为新课改践行者的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积极优化设计,让更多更好的作业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颖,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J].新课程,2014年。
  [2]张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江西教育,2012年。
  [3]彭晏霞,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2016年。
  • 【发布时间】2017/4/19 14:43:04
  • 【点击频次】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