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数学之美 美学数学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感受数学美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数学是一门学科,但数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既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一个高度评价,也是多少数学爱好者们的一致评价。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的美是神奇的,数学的美也是诱人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因此,数学审美观念应该从孩子就开始渗透,让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数学的美,亲近数学,爱上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美 美学数学
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最早是从自然数开始的,这看似极普通的自然数里面,其实就蕴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大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之美包括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美学教学具有审美、德育、提高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既然数学如此之美,又如此之重要,我们就应该通过数学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如果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体会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处处有闪亮点的话,那么对于学生、对于整个教育都将是一件多大的幸事啊。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在入学时是一个问号,却在毕业时成了一个句号。”也就是在孩子最初的认识里数学是美的,只是在逐渐的学习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怎样才能使孩子回到最初的认识,回归数学美?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进行探讨。
一、 首要前提,提高自身认识
要想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美,我想首要前提是要教师本身认识到数学之美,这样才能教出认为数学是美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都不认为数学是美的,或者不知道数学美在哪,那么又谈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美呢。
二、调查摸底,方能对症下药
其次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底,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可以做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一下学生心目中的数学是什么样的,或者学生认为数学美应该隐藏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而且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美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一次小小座谈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分享美的数学。
三、课前谈话,拉近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前谈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很多时候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的情感是陌生的,教学环境也是陌生的,所以几乎所有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喜欢增加一个环节:课前谈话。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彼此熟悉,以及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所以,我个人觉得这课前谈话还是十分必要的。
其实不单单是上公开课,就算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上课,也一样有必要进行课前谈话。因为它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更愉快地投入到新的课堂中来。
课前谈话的形式有很多,有的是用优美的语言或情境进行情感渲染,有的是以幽默开场,还有的是用智慧点燃学生的求知火把……总之,大家都希望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谈话,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进而将学生带进美丽的数学殿堂。
四、美言美境,引进数学殿堂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引进数学殿堂。比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乐园”、在学习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创设“小小采购员”等生活情境。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的铺陈渲染,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中。总之,拥有精彩的课堂开头,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五、 宽容以待,体现人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也许会有个别学生表现的不够理想,这时老师不是急于指出错误,更不是指责,而是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在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哪位同学明白他的意思?”“他的意思你们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之类的话,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关怀。
六、鼓励聆听,关注每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赞美,会在学生的心头激荡许久许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之美、赞扬之美、数学课堂之美。
另外,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不论学生的发言精炼还是啰嗦,老师都应该认真倾听,找出关键之处,启发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俯身是爱,老师可以用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给学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七、营造氛围,时刻感染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认为也要给学生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感受数学美的氛围,在学生的周围时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精美的可以反应数学美的图片或是有趣的、学生乐见的数学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可以反应数学美的图片或视频,再让学生彼此分享;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一些伟大的数学家心目中的数学……种种这些,均可以时刻感染着学生,让学生爱上数学。
数学是美的学科,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才能改变这样的成见,也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带给我们一个神奇的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汤波.《谈谈数学的奇异美》.《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王建平.《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语境的逻辑功能》.求实出版社,1989
【3】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胡作玄.《数学是后现代思想的根源吗?》.中国图书商报,2005
【5】李文林.文明之光:图说数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美 美学数学
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最早是从自然数开始的,这看似极普通的自然数里面,其实就蕴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大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之美包括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美学教学具有审美、德育、提高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既然数学如此之美,又如此之重要,我们就应该通过数学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如果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体会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处处有闪亮点的话,那么对于学生、对于整个教育都将是一件多大的幸事啊。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在入学时是一个问号,却在毕业时成了一个句号。”也就是在孩子最初的认识里数学是美的,只是在逐渐的学习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怎样才能使孩子回到最初的认识,回归数学美?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进行探讨。
一、 首要前提,提高自身认识
要想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美,我想首要前提是要教师本身认识到数学之美,这样才能教出认为数学是美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都不认为数学是美的,或者不知道数学美在哪,那么又谈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美呢。
二、调查摸底,方能对症下药
其次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底,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可以做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一下学生心目中的数学是什么样的,或者学生认为数学美应该隐藏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而且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美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一次小小座谈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分享美的数学。
三、课前谈话,拉近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前谈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很多时候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的情感是陌生的,教学环境也是陌生的,所以几乎所有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喜欢增加一个环节:课前谈话。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彼此熟悉,以及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所以,我个人觉得这课前谈话还是十分必要的。
其实不单单是上公开课,就算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上课,也一样有必要进行课前谈话。因为它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更愉快地投入到新的课堂中来。
课前谈话的形式有很多,有的是用优美的语言或情境进行情感渲染,有的是以幽默开场,还有的是用智慧点燃学生的求知火把……总之,大家都希望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谈话,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进而将学生带进美丽的数学殿堂。
四、美言美境,引进数学殿堂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引进数学殿堂。比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乐园”、在学习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创设“小小采购员”等生活情境。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的铺陈渲染,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中。总之,拥有精彩的课堂开头,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五、 宽容以待,体现人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也许会有个别学生表现的不够理想,这时老师不是急于指出错误,更不是指责,而是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在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哪位同学明白他的意思?”“他的意思你们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之类的话,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关怀。
六、鼓励聆听,关注每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赞美,会在学生的心头激荡许久许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之美、赞扬之美、数学课堂之美。
另外,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不论学生的发言精炼还是啰嗦,老师都应该认真倾听,找出关键之处,启发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俯身是爱,老师可以用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给学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七、营造氛围,时刻感染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认为也要给学生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感受数学美的氛围,在学生的周围时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精美的可以反应数学美的图片或是有趣的、学生乐见的数学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可以反应数学美的图片或视频,再让学生彼此分享;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一些伟大的数学家心目中的数学……种种这些,均可以时刻感染着学生,让学生爱上数学。
数学是美的学科,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才能改变这样的成见,也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带给我们一个神奇的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汤波.《谈谈数学的奇异美》.《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王建平.《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语境的逻辑功能》.求实出版社,1989
【3】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胡作玄.《数学是后现代思想的根源吗?》.中国图书商报,2005
【5】李文林.文明之光:图说数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
- 【发布时间】2017/4/19 15:06:24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