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养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英语听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中,我们不仅应重视,还应遵循一定教学原则,创新听力培养学生策略:提升英语教师口语教学水平,加强听力所需的基础知识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搭建听力所需要交际情境等。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 培养 实践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英语实践。”英语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四种能力的培养途径也应是其本身。而在实践中,人们常常重视便于“应试”的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能力培养。这就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嘴不灵、耳不聪的英语残疾。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听力呢?一个现实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此低头沉思。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听力,离不开说的训练,听与说是英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策略。
一、创设听力有效课堂的教学原则
培养听力是个长期性工作,需要遵循一定原则,我们才能有系统的培训方案,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的原则。这一方面体现英语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把课堂用语用浅显易懂的学生已掌握或将要掌握的词句表达出来,是非常必要的语言输入。在此前提下,有了一个实施听说活动的小环境,英语课成为真正用英语交流的课堂。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所选材料还是训练过程均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满足于学生所在学段的特点和要求,所谓“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引导话语时尽可能使用正常语速,并适时调整,要避免习惯性中文释译,如有必要可用其他方式,如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辅助理解。
(三)以旧带新的原则。听说课上通过学过的词句引出新的语言知识,在营造真实场景下,建立原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既有旧知的复现又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习得规律。另外,在起始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让学生静心,耐心,专心倾听,乐于表达。
二、培养学生英语听力的实践策略
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在反复训练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听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搭建平台,让学生得到良好培养。
(一)提升英语教师口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听力离不开“说”的反复刺激。而“说”的施行者往往是我们英语教师。而教师如何说,怎样说的口语会话水平直接影响着听力的培养效果。如果教师的口语水平不高,学生不仅口语水平受影响,听力也难以获得较大的提高。从实践中我们知道,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主要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规范语音语调。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运用英语进行授课,言传身教,积极养成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进而引导学生随口说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应是清晰的、简洁的,发音要饱满,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经过这样长期刺激,学生不仅能说,还能听。
(二)加强听力所需的知识基础训练。英语听说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首先是语音语调知识。英语语言讲究连惯、自然而有节奏,发音的正确与否,语音音变现象和语调等一系列因素掌握不好,都会对听说造成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其次是词汇语法知识。词汇语法知识也是听说能力的基础,听力内容稍纵即逝,在听说过程中词汇量不足会导致理解速度无法跟上听力材料速度进而听不懂,影响运用英语进行正确表达。另外也需要一定语境知识来帮助理解听力材料。语境是言语行为赖以存在的环境,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关键。熟悉和运用语境可以更准确地开展语言交际,可以帮助理解模糊语言和明确不同文化背景下词语的意义。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这一主体理念落实到听力培养中,学生也是听的主体,如果他们不主动听,不积极专心的听,即使我们平台再多,他们也可“充耳不闻”。因此,在培养学生听力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发挥出其主体作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在培养学生听力中,其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二是加强过程的激励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学的成功,体验到听的乐趣。从实践中,我们加强过程评价,特别是对中等生、后进生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听力的进步,就会更加有信心。
(四)创设听说交际情境。创设这种情境,是把听与说置于实践平台进行运用的有效英语实践,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现实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活动具有情境性,非情境化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为了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有效性,我们应当努力创设符合教学实际的情境,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情境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会话情景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中英语会话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当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生活和情感认知等因素,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会话。创设的会话情景可以包括生活经验会话情景、真实事件会话情景等。
总之,在初中学生英语听力培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听力,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多样的方法,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得到持久有效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曾小珊,论听写训练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年。
[2]陈丽平,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索[J].中学生英语,2012年。
[3]傅艺,英语听力认知策略之训练探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 培养 实践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英语实践。”英语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四种能力的培养途径也应是其本身。而在实践中,人们常常重视便于“应试”的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能力培养。这就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嘴不灵、耳不聪的英语残疾。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听力呢?一个现实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此低头沉思。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听力,离不开说的训练,听与说是英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策略。
一、创设听力有效课堂的教学原则
培养听力是个长期性工作,需要遵循一定原则,我们才能有系统的培训方案,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的原则。这一方面体现英语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把课堂用语用浅显易懂的学生已掌握或将要掌握的词句表达出来,是非常必要的语言输入。在此前提下,有了一个实施听说活动的小环境,英语课成为真正用英语交流的课堂。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所选材料还是训练过程均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满足于学生所在学段的特点和要求,所谓“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引导话语时尽可能使用正常语速,并适时调整,要避免习惯性中文释译,如有必要可用其他方式,如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辅助理解。
(三)以旧带新的原则。听说课上通过学过的词句引出新的语言知识,在营造真实场景下,建立原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既有旧知的复现又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习得规律。另外,在起始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让学生静心,耐心,专心倾听,乐于表达。
二、培养学生英语听力的实践策略
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在反复训练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听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搭建平台,让学生得到良好培养。
(一)提升英语教师口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听力离不开“说”的反复刺激。而“说”的施行者往往是我们英语教师。而教师如何说,怎样说的口语会话水平直接影响着听力的培养效果。如果教师的口语水平不高,学生不仅口语水平受影响,听力也难以获得较大的提高。从实践中我们知道,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主要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规范语音语调。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运用英语进行授课,言传身教,积极养成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进而引导学生随口说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应是清晰的、简洁的,发音要饱满,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经过这样长期刺激,学生不仅能说,还能听。
(二)加强听力所需的知识基础训练。英语听说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首先是语音语调知识。英语语言讲究连惯、自然而有节奏,发音的正确与否,语音音变现象和语调等一系列因素掌握不好,都会对听说造成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其次是词汇语法知识。词汇语法知识也是听说能力的基础,听力内容稍纵即逝,在听说过程中词汇量不足会导致理解速度无法跟上听力材料速度进而听不懂,影响运用英语进行正确表达。另外也需要一定语境知识来帮助理解听力材料。语境是言语行为赖以存在的环境,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关键。熟悉和运用语境可以更准确地开展语言交际,可以帮助理解模糊语言和明确不同文化背景下词语的意义。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这一主体理念落实到听力培养中,学生也是听的主体,如果他们不主动听,不积极专心的听,即使我们平台再多,他们也可“充耳不闻”。因此,在培养学生听力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发挥出其主体作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在培养学生听力中,其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二是加强过程的激励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学的成功,体验到听的乐趣。从实践中,我们加强过程评价,特别是对中等生、后进生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听力的进步,就会更加有信心。
(四)创设听说交际情境。创设这种情境,是把听与说置于实践平台进行运用的有效英语实践,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现实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活动具有情境性,非情境化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为了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有效性,我们应当努力创设符合教学实际的情境,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情境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会话情景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中英语会话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当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生活和情感认知等因素,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会话。创设的会话情景可以包括生活经验会话情景、真实事件会话情景等。
总之,在初中学生英语听力培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听力,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多样的方法,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得到持久有效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曾小珊,论听写训练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年。
[2]陈丽平,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索[J].中学生英语,2012年。
[3]傅艺,英语听力认知策略之训练探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
- 【发布时间】2017/6/26 15:40:03
- 【点击频次】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