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大学田径训练研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本文在对我国大学田径训练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田径训练过程中现存的问题以及大学田径训练的改进建议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我国大学田径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学 田径 训练
我国《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田径运动简单易行,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有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也有其它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所以说,田径训练应该引起所有大学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1. 大学田径训练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1.1 有关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完善
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管理失衡的问题,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和完善。首先是田径训练的课时常常被任意删减或挤占,田径训练的安排和内容随意性大,并且很多训练的安排工作是根据本校体育教学思路和任课教师的兴趣和特长来拟定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其次,对国家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了解不够透彻,领悟不够到位,只是从形式上附和,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教学管理问题的出现,比如:擅自降低田径训练的要求、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训练课程等现象。
1.2 田径训练的场地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了解发现,部分大学的田径训练场地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标准的田径训练场,以致体育教学过程中田径训练场地缺乏,无法满足学生活动和锻炼的需要,从而影响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不够理想,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田径训练教室,极少数的学校甚至缺乏专业的体育任课教师,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由班主任或其它老师来代为开展,这样的情况不但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而且也不利于体育师资的培养。
1.3 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田径训练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对田径训练有所排斥。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田径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很多家长仍然抱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由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来决定的,而体育训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不大,不愿意让学生在田径训练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家长的这种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和田径训练的错误认识。
其次,受诸多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关注度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出现,人们对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致很多学生认为田径运动中传统的跑、跳、走、投等内容已经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异、赶时髦等的需要,从而对田径训练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田径训练受田径运动项目本身特点的约束,多数训练均属于体力消耗大、重复性和周期性强的内容,从而对大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多数体育任课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采用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且过分关注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不足,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大学田径训练的改进建议
2.1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正确认知田径训练的价值,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而田径运动又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所以,学校的相关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田径训练工作的开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2.2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提升田径训练水平必须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现有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加大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本校体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为田径训练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3提升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体育任课教师应重视学生田径训练积极性的培养。田径训练的内容因田径项目特点的制约,相对较为单一和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充分的调动,所以,体育任课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田径训练积极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安排,从而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大学田径体育开展趣味教学的内容引入
3.1趣味田径教学的内容选择以游戏类,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为中心。如第一阶段,“贴膏药”、“迎面接力赛”、“双人跳绳”、“袋鼠跳接力赛”、“投飞碟”、“打龙尾”;第二阶段,“二人三足跑”、“长江、黄河”、“开火车”、“闯三关”、“冲过封锁线”、“投准练习”;第三阶段,“长征”、“跳竹竿”、“跳障碍”、“打野鸭(下转第32页)(上接第85页)子”等。体育教师同时加大对趣味田径教学内容的开发,使大学田径课上充满笑声与快乐。体育教师根据趣味教学的内容与发展学生素质的不同,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安排趣味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采取分组设计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2在大学田径体育课上开展趣味教学内容的价值
3.2.1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同时获得快乐
一个人只要对某事物发生兴趣,就能够对某事物具有恒定的指向和集中,而且兴趣永远带有情绪色彩,当兴趣得到满足,往往体会到内心的快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趣味田径的优点主要是它的趣味性,它是通过竞赛与游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获得快乐的体验,
3.2.2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趣味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竞赛与游戏的形式,同学之间的交往氛围是宽松愉快的,从而促进学生在交往中获得愉快的情绪,增强交往的自信心与愉快的体验。增强学生心理的耐挫折能力,学生在趣味田径教学内容中失败的体验也是愉快的,从而减少学生在挫折中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强学生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在趣味田径中,活动的人群既有多样性,又有复杂性。因此,要求参与者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提高共同协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而趣味田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教会学生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3.2.3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高,耐久力、抗疲劳能力强
学生喜爱体育的原因之一,是体育运动能带来机能的增强和精神的偷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施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与对手抗争中斗智、斗勇,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通过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得到美妙的快感和心理满足感。一旦进入状态,即使体力消耗大,练习也觉得不枯燥、单调,对疲劳的注意易于转移,从而表现出注意力集中程度高,耐久力强和抗疲劳能力强。另外,学生自身和学生家长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意义,为学生的田径训练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郭晓青.沈阳市大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05)
2吴斌.黄石市大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
关键词: 大学 田径 训练
我国《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田径运动简单易行,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有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也有其它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所以说,田径训练应该引起所有大学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1. 大学田径训练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1.1 有关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完善
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管理失衡的问题,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和完善。首先是田径训练的课时常常被任意删减或挤占,田径训练的安排和内容随意性大,并且很多训练的安排工作是根据本校体育教学思路和任课教师的兴趣和特长来拟定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其次,对国家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了解不够透彻,领悟不够到位,只是从形式上附和,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教学管理问题的出现,比如:擅自降低田径训练的要求、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训练课程等现象。
1.2 田径训练的场地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了解发现,部分大学的田径训练场地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标准的田径训练场,以致体育教学过程中田径训练场地缺乏,无法满足学生活动和锻炼的需要,从而影响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不够理想,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田径训练教室,极少数的学校甚至缺乏专业的体育任课教师,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由班主任或其它老师来代为开展,这样的情况不但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而且也不利于体育师资的培养。
1.3 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田径训练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对田径训练有所排斥。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田径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很多家长仍然抱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由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来决定的,而体育训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不大,不愿意让学生在田径训练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家长的这种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和田径训练的错误认识。
其次,受诸多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关注度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出现,人们对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致很多学生认为田径运动中传统的跑、跳、走、投等内容已经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异、赶时髦等的需要,从而对田径训练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田径训练受田径运动项目本身特点的约束,多数训练均属于体力消耗大、重复性和周期性强的内容,从而对大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多数体育任课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采用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且过分关注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不足,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大学田径训练的改进建议
2.1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正确认知田径训练的价值,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而田径运动又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所以,学校的相关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田径训练工作的开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2.2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提升田径训练水平必须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现有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加大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本校体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为田径训练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3提升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体育任课教师应重视学生田径训练积极性的培养。田径训练的内容因田径项目特点的制约,相对较为单一和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充分的调动,所以,体育任课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田径训练积极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安排,从而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大学田径体育开展趣味教学的内容引入
3.1趣味田径教学的内容选择以游戏类,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为中心。如第一阶段,“贴膏药”、“迎面接力赛”、“双人跳绳”、“袋鼠跳接力赛”、“投飞碟”、“打龙尾”;第二阶段,“二人三足跑”、“长江、黄河”、“开火车”、“闯三关”、“冲过封锁线”、“投准练习”;第三阶段,“长征”、“跳竹竿”、“跳障碍”、“打野鸭(下转第32页)(上接第85页)子”等。体育教师同时加大对趣味田径教学内容的开发,使大学田径课上充满笑声与快乐。体育教师根据趣味教学的内容与发展学生素质的不同,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安排趣味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采取分组设计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2在大学田径体育课上开展趣味教学内容的价值
3.2.1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同时获得快乐
一个人只要对某事物发生兴趣,就能够对某事物具有恒定的指向和集中,而且兴趣永远带有情绪色彩,当兴趣得到满足,往往体会到内心的快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趣味田径的优点主要是它的趣味性,它是通过竞赛与游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获得快乐的体验,
3.2.2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趣味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竞赛与游戏的形式,同学之间的交往氛围是宽松愉快的,从而促进学生在交往中获得愉快的情绪,增强交往的自信心与愉快的体验。增强学生心理的耐挫折能力,学生在趣味田径教学内容中失败的体验也是愉快的,从而减少学生在挫折中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强学生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在趣味田径中,活动的人群既有多样性,又有复杂性。因此,要求参与者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提高共同协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而趣味田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教会学生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3.2.3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高,耐久力、抗疲劳能力强
学生喜爱体育的原因之一,是体育运动能带来机能的增强和精神的偷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施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与对手抗争中斗智、斗勇,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通过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得到美妙的快感和心理满足感。一旦进入状态,即使体力消耗大,练习也觉得不枯燥、单调,对疲劳的注意易于转移,从而表现出注意力集中程度高,耐久力强和抗疲劳能力强。另外,学生自身和学生家长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意义,为学生的田径训练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郭晓青.沈阳市大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05)
2吴斌.黄石市大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
- 【发布时间】2017/8/5 9:34:20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