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思想品德课需要创设情境教学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由于枯燥空洞,需要创设情境教学,让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励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建构。实践中,我们可通过设问情境法、直观情境法、故事情境法和表演情境法等策略进行落实。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情境 创设 需要
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大多是说教式,方法简单,禁令较多,让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缺乏相应活动,只能靠记忆来获取知识。这种背景下,学生不仅建构内化量少,而且不能化思想于行动,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习效果差。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能充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构成有效双边,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应着力思考并实践的问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需要感,才能认真学、主动学,从而实现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真正转变?。为使学生“需之切”,那教师就要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可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方法。
一、设问情境法
学贵有疑。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思维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就可采取设问情境法,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步步质疑、导疑、释疑。教师应善于灵活运用课本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有层次的、引人入胜的启发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兴趣,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在讲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知识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3·15是什么日子?这就很容易激发思考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进而展现案例,请同学阅读,指出案例中的消费者用什么法律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再从这部法律颁布的时间、地位及维护的权宜设问,这样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就会进一步强化,认识就会步步深入。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愉快接受。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自觉运用现有知识进行道德判断的有效方法。
二、直观情境法
直观情境法,又称形象情境法。我们知道,思想品德学习不象其他学科那样生动有趣,大多都是抽象的情感态度方面的知识或情感,给人的感觉就是乏味感。要让这些抽象的东西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传统手段是不可能的,就必须采取直观情境法,即利用投影仪、幻灯片或多媒体进行,但现在,由于“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而很多教师都愿意将抽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化为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包括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等。使原本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促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帮助学生缩短理论与现实、课本与生活的时空距离,提高学习效率。这种策略方法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多媒体制作与应用能力,将其与思想内容进行很好地整合,才能达到如此效果。
三、故事情境法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更有甚之。因此,教学时,我们可采用故事情境法,通过讲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来趣化课堂,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孝敬父母”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会觉得枯燥。为此,我让学生听《天亮了》的歌曲,并讲述了这首歌曲制作的故事,那凄婉动人的故事和歌曲冲击着学生的情感。将可怜天下父母心表达的淋漓尽致,之后我适时的抛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思想学习的空洞,反而觉得思想学习很有现实意义。除了可结合教学内容讲故事创设情境外,我们还可利用教材的小故事或小材料来趣化课堂,让学生从故事中或材料中阐明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另外,把时事作为故事内容也渗进课堂上来。
四、表演情境法
初中思想品德有些章节的戏剧性、情境性是较强的。对这样的课,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或角色自居,效果会更好。教师指导小演员体会材料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对小演员和观众都会受到启发和教育。既深入明理、激发情感,又形成导向、利于导行,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作用常常是教师语言阐述所起不到的。例如,在教学《公共生活中的礼貌和礼仪》内容时,我们可以将课堂模拟设置成各种不同的公共场合,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交往,去体验,切身感受公共生活的礼貌和礼仪。实践证明,对于一些情境性强的教学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真切再现在学生面 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如同演员一样将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让学生站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扮演,通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获得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意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很多都适合这种表演情境教学,如《承担社会责任》、《我是中国小公民》、《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等,都适合用这种形式,都可采用表演情境法进行教学,既可增强教学生动性,又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强化认知,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之,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近距离迁移、拉近与现实的距离,更能突出新课程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彩虹,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年。
[2]凌忠,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
[3]赵志卿,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2009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情境 创设 需要
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大多是说教式,方法简单,禁令较多,让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缺乏相应活动,只能靠记忆来获取知识。这种背景下,学生不仅建构内化量少,而且不能化思想于行动,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习效果差。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能充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构成有效双边,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应着力思考并实践的问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需要感,才能认真学、主动学,从而实现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真正转变?。为使学生“需之切”,那教师就要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可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方法。
一、设问情境法
学贵有疑。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思维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就可采取设问情境法,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步步质疑、导疑、释疑。教师应善于灵活运用课本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有层次的、引人入胜的启发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兴趣,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在讲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知识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3·15是什么日子?这就很容易激发思考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进而展现案例,请同学阅读,指出案例中的消费者用什么法律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再从这部法律颁布的时间、地位及维护的权宜设问,这样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就会进一步强化,认识就会步步深入。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愉快接受。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自觉运用现有知识进行道德判断的有效方法。
二、直观情境法
直观情境法,又称形象情境法。我们知道,思想品德学习不象其他学科那样生动有趣,大多都是抽象的情感态度方面的知识或情感,给人的感觉就是乏味感。要让这些抽象的东西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传统手段是不可能的,就必须采取直观情境法,即利用投影仪、幻灯片或多媒体进行,但现在,由于“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而很多教师都愿意将抽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化为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包括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等。使原本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促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帮助学生缩短理论与现实、课本与生活的时空距离,提高学习效率。这种策略方法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多媒体制作与应用能力,将其与思想内容进行很好地整合,才能达到如此效果。
三、故事情境法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更有甚之。因此,教学时,我们可采用故事情境法,通过讲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来趣化课堂,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孝敬父母”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会觉得枯燥。为此,我让学生听《天亮了》的歌曲,并讲述了这首歌曲制作的故事,那凄婉动人的故事和歌曲冲击着学生的情感。将可怜天下父母心表达的淋漓尽致,之后我适时的抛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思想学习的空洞,反而觉得思想学习很有现实意义。除了可结合教学内容讲故事创设情境外,我们还可利用教材的小故事或小材料来趣化课堂,让学生从故事中或材料中阐明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另外,把时事作为故事内容也渗进课堂上来。
四、表演情境法
初中思想品德有些章节的戏剧性、情境性是较强的。对这样的课,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或角色自居,效果会更好。教师指导小演员体会材料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对小演员和观众都会受到启发和教育。既深入明理、激发情感,又形成导向、利于导行,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作用常常是教师语言阐述所起不到的。例如,在教学《公共生活中的礼貌和礼仪》内容时,我们可以将课堂模拟设置成各种不同的公共场合,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交往,去体验,切身感受公共生活的礼貌和礼仪。实践证明,对于一些情境性强的教学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真切再现在学生面 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如同演员一样将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让学生站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扮演,通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获得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意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很多都适合这种表演情境教学,如《承担社会责任》、《我是中国小公民》、《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等,都适合用这种形式,都可采用表演情境法进行教学,既可增强教学生动性,又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强化认知,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之,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近距离迁移、拉近与现实的距离,更能突出新课程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彩虹,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年。
[2]凌忠,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
[3]赵志卿,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2009年。
- 【发布时间】2017/8/25 10:24:02
- 【点击频次】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