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形势下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浅谈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学生资助工作管理越来越需要加强。如何做好学生资助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样成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实践中,我们应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创新策略,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学生资助 档案管理 新形势
学生资助是国家“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资助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资助项目越来越多,随之形成的文件材料也逐渐增加。因此,加强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样成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资助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是各级资助机构对资助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管理混乱。随着资助工作管理越来越细致、规范,对其资料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资助工作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资助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量大,归档麻烦,并且不属资助范畴,所以对学生的资助申请材枓、银行的发放清单和资助报表等档案材料乱丢乱放。当相关部门检查或审计需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提供时,无法提供,更无法补齐。
二是无专管人员,兼职者缺乏相应培养。从目前学校资助管理工作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和资助管理机构无专门档案管理人员,或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生资助活动形成的档案材料不够规范。现在学校资助管理工作大多由学校德育主任或大队委兼职,进行相应的资料登记、整理和归档。例如,银行代发资助金额后,打印给资助管理机构或学校的银行发放清单是“工资条”式的清单,给资助管理机构的银行发放清单是几万人汇集一起的流水名册表,银行发放清单上无任何签章,佐证档案材料不规范,效力不够。
三是大部分学校和资助管理机构没有专用档案室,“六防”设备不配套,防潮、防霉变措施不到位,没有统一的档案盒,,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引起有资助档案材料的也积满尘埃,甚至有蜘蛛网、虫蛀等现象,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二、加强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策略
管好用好学生资助档案,是协调单位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有序且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工作档案管理,促进学生资助工作档案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因此,本人仅从规范学生资助项目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做法,提出以下几条管理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将资助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我们必须落实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同时,加强培养,提高资助人员管理及操作素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对资助档案管理重要性,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资助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资助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分类存放,科学归档,规范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
1.资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资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需把握有两个原则:凡是反映学生资助项目业务活动、具有查考利用和凭证作用的文件材料均属于归档范围;凡是属于应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建档立卷,实行单位或学校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或因其他原因不得借用或另作他用,或拒绝归档。
2.资助档案的分类及归档标识符号。(1)资助档案的分类。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等相关管理部门对资助项目档案的分类无统一规定。但我们可借助2008年国家档案局就民主档案管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结合档案管理法规和学生助学金资助项目管理工作的规定以及经济专项审计的要求等,设定“资助类”档案目录,按各资助项目的工作流程所形成的档案材料设二级类目。具体分类如下:①资助业务活动形成档案的一级目录有:资助类、会计类、实物类和声像类。② 资助业务活动形成的“资助类”二级档案类目有:管理性文件、报表类、学生申请类、公示类。③各级资助管理部门涉及资助项目的档案情况:学校涉及资助项目一级类目的档案有资助类、会计类、实物类和声像类。涉及“资助类”档案的二级类目分为:管理性文件(文书类)、报表类和学生申请类和公示类。各级资助业务主管机构的资助项目档案的分类与学校相同,无“学生申请类”和公示类档案材料。
3、统一资助项目归档的标识符号。资助业务活动形成的“资助类”一级类目的归档标识符号,按资助材料执行的先后顺序而定。涉及的会计类、实物类和声像类一级类目归档的标识符号,分别按会计类、实物类和声像类的规定执行,再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三)资助项目文件材料归档的时间和保管年限。归档时间一般是每学期末由学校和各级资助部门整理归档,保管二年后向单位档案部门移交。由于资助项目属经济专项项目,经费来源分别来自于中央和各省市财政。因此,资助项目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
(四)加强资助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资助档案信息化。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将来资助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各学校或各专管人员要树立起资助档案科学现代信息化菅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运用现代科技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营理,扩大民生档案的空间服务范围,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各资助管理工作机构,要加大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提升资助档案数字化水平和数据库建设,使资助档案高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同时,要筹措资金我,回快建设档案信息查阅利用平台,满足查档利用需求,实现管、用方便,而且快捷,高效,还能推进无纸化办公,节省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汪佩珍,浅析资助档案的管理[J].浙江档案,2012年。
[2]宋宝英,民生档案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5年。
关键词:学生资助 档案管理 新形势
学生资助是国家“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资助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资助项目越来越多,随之形成的文件材料也逐渐增加。因此,加强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样成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资助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是各级资助机构对资助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管理混乱。随着资助工作管理越来越细致、规范,对其资料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资助工作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资助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量大,归档麻烦,并且不属资助范畴,所以对学生的资助申请材枓、银行的发放清单和资助报表等档案材料乱丢乱放。当相关部门检查或审计需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提供时,无法提供,更无法补齐。
二是无专管人员,兼职者缺乏相应培养。从目前学校资助管理工作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和资助管理机构无专门档案管理人员,或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生资助活动形成的档案材料不够规范。现在学校资助管理工作大多由学校德育主任或大队委兼职,进行相应的资料登记、整理和归档。例如,银行代发资助金额后,打印给资助管理机构或学校的银行发放清单是“工资条”式的清单,给资助管理机构的银行发放清单是几万人汇集一起的流水名册表,银行发放清单上无任何签章,佐证档案材料不规范,效力不够。
三是大部分学校和资助管理机构没有专用档案室,“六防”设备不配套,防潮、防霉变措施不到位,没有统一的档案盒,,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引起有资助档案材料的也积满尘埃,甚至有蜘蛛网、虫蛀等现象,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二、加强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策略
管好用好学生资助档案,是协调单位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有序且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工作档案管理,促进学生资助工作档案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因此,本人仅从规范学生资助项目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做法,提出以下几条管理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将资助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我们必须落实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同时,加强培养,提高资助人员管理及操作素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对资助档案管理重要性,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资助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资助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分类存放,科学归档,规范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
1.资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资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需把握有两个原则:凡是反映学生资助项目业务活动、具有查考利用和凭证作用的文件材料均属于归档范围;凡是属于应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建档立卷,实行单位或学校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或因其他原因不得借用或另作他用,或拒绝归档。
2.资助档案的分类及归档标识符号。(1)资助档案的分类。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等相关管理部门对资助项目档案的分类无统一规定。但我们可借助2008年国家档案局就民主档案管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结合档案管理法规和学生助学金资助项目管理工作的规定以及经济专项审计的要求等,设定“资助类”档案目录,按各资助项目的工作流程所形成的档案材料设二级类目。具体分类如下:①资助业务活动形成档案的一级目录有:资助类、会计类、实物类和声像类。② 资助业务活动形成的“资助类”二级档案类目有:管理性文件、报表类、学生申请类、公示类。③各级资助管理部门涉及资助项目的档案情况:学校涉及资助项目一级类目的档案有资助类、会计类、实物类和声像类。涉及“资助类”档案的二级类目分为:管理性文件(文书类)、报表类和学生申请类和公示类。各级资助业务主管机构的资助项目档案的分类与学校相同,无“学生申请类”和公示类档案材料。
3、统一资助项目归档的标识符号。资助业务活动形成的“资助类”一级类目的归档标识符号,按资助材料执行的先后顺序而定。涉及的会计类、实物类和声像类一级类目归档的标识符号,分别按会计类、实物类和声像类的规定执行,再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三)资助项目文件材料归档的时间和保管年限。归档时间一般是每学期末由学校和各级资助部门整理归档,保管二年后向单位档案部门移交。由于资助项目属经济专项项目,经费来源分别来自于中央和各省市财政。因此,资助项目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
(四)加强资助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资助档案信息化。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将来资助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各学校或各专管人员要树立起资助档案科学现代信息化菅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运用现代科技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营理,扩大民生档案的空间服务范围,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各资助管理工作机构,要加大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提升资助档案数字化水平和数据库建设,使资助档案高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同时,要筹措资金我,回快建设档案信息查阅利用平台,满足查档利用需求,实现管、用方便,而且快捷,高效,还能推进无纸化办公,节省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汪佩珍,浅析资助档案的管理[J].浙江档案,2012年。
[2]宋宝英,民生档案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8/25 10:39:45
- 【点击频次】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