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低年级高效识字教学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本文就在识字教学中就激发兴趣、强化积累、提升效率做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高效 识字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识字能力,帮助学生快乐识字,进而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率。
一、兴趣为先,游戏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一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自制力差,但他们好奇心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格外注意并积极地探索。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多媒体、字卡等设计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以辅助教学,用游戏充分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与老师、学习伙伴、多媒体等产生多元互动,提高识字效率。
游戏识字形式多样。如猜字谜游戏: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猜谜语来记忆字形。如:“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谜底是“拿”;“山上还有山”,谜底是“出”。再如,开火车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顺序逐生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比拼氛围的营造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迅速投入到活动中去。其他游戏形式还有很多:摘苹果、找朋友、给字宝宝找家……这样的识字活动乐趣无穷,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眼、耳、脑、手、口”并用,很快掌握了字音,记住了字形。如此变枯燥无味的识字课堂为妙趣横生的娱乐课堂,学生便能轻松、高效地完成识记字音字形的任务。
二、授之以渔,科学识字
汉字的结构复杂,但追根溯源,从甲骨文到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汉字,绝大多数的汉字其结构造型、表音、表意上的理据并没有什么变化,相比之下,现在通用的简化汉字更发展了汉字在生活中的各种意义。一些传统的识字方法重字形、轻理据;重字音、轻字义;重个体、轻系统,一些字形分析甚至脱离了汉字的系统性,造成了学生同音字、形近字混淆,到了高年级自然就会产生汉字回生现象。因此,识字教学须运用符合汉字科学又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识字教学方法,科学呈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形声字,根据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会意字,利用图画形象记忆;象形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识记……识记过程中结合图画、联想、歌诀、游戏组合等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科学识字。如教学象形字“瓜”,教师将该字的演变过程一一展示,并引导学生对照实物图片,理解“瓜”的字形像一个带瓜秧的西瓜,上半部分像瓜秧,中间部分像瓜,“瓜”中的‘厶’表示“倒挂的果实”“倒吊的犯人”和“倒生的胎儿”。如此分析强化了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使儿童就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文字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相似联系,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采用串联识字的方法,教给儿童以“肖”为母体字的一组字——“消、削、捎、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组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编一个顺口溜“水中‘消’失,用刀‘削’皮,用手‘捎’走,美人‘俏’丽”来帮助记忆。学生就能从中把这组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牢记于心。除了字源识字法、串联识字法外,科学识记汉字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因字制宜、因生制宜,引导学生将生字科学分类,采取不同的方法辨析、记忆。同时,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今后的独立识字打好基础。“授之以渔”,永远是高效识字的一大捷径。
三、识用结合,巩固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想让孩子们把生词记住、记牢,就请赋予这些生词以活的意义。”课标也规定,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因此,识字教学要创设语言情境,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学说话,学写话,为学生提供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巩固识字。
如,一节识字课共有5个生字:问、师、脸、树、苗。认识完生字后,教师引导学生选字组词说话。学生有了这样的发言:“我自己会洗脸。”“我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夸我会学习。”“ 春天到了,老师带着我们来到郊外,我看见小树发芽了,禾苗变绿了,花儿开了,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浇地呢!”在学以致用的识字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用语言描述生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识字能力,提升了语文综合能力。
四、拓展“悦”读,深化识字
阅读是识字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浅显的寓言、童话,也可以把生字重新编成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或儿歌,供其阅读。还可以教给学生“联想识字法”。即指导学生根据生字先展开联想,然后查阅感兴趣的资料阅读。如学习“名”,想到“名人”,就查阅名人故事;学习“花”,联想到花的品种,就搜集资料阅读了解;学习了“蜻”“蜓”两个字,可以让学生收集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还可以去了解与昆虫相关的课外知识……每个生字,都可以延伸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也随之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这些方法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轻松愉快地“悦”读。如此有趣而内涵丰富的识字活动,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五、广开渠道,生活识字
“语文即生活”,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识字也不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到生活中识字的习惯,拓宽识字途径。同学的名字、商店的名称、公园的告示牌、电视上的广告语,都是很好的识字素材。饭后漫步、周末休闲、长假旅游、街头小憩,看到陌生的汉字就主动识记,日积月累,便会有不小的收获。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生活中识字成果的机会,利用展示台、识字竞赛等活动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认识得多。小学生争强好胜,竞争会激发他们更加强烈的识字欲望,促进学生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高效识字课堂的构建,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采取多种教学策略,科学识字、识用结合、多渠道识字,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浅层次的识字认知活动为深层次的思维探究活动,使学生的识字活动快乐无穷,奥妙无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高效 识字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识字能力,帮助学生快乐识字,进而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率。
一、兴趣为先,游戏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一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自制力差,但他们好奇心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格外注意并积极地探索。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多媒体、字卡等设计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以辅助教学,用游戏充分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与老师、学习伙伴、多媒体等产生多元互动,提高识字效率。
游戏识字形式多样。如猜字谜游戏: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猜谜语来记忆字形。如:“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谜底是“拿”;“山上还有山”,谜底是“出”。再如,开火车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顺序逐生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比拼氛围的营造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迅速投入到活动中去。其他游戏形式还有很多:摘苹果、找朋友、给字宝宝找家……这样的识字活动乐趣无穷,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眼、耳、脑、手、口”并用,很快掌握了字音,记住了字形。如此变枯燥无味的识字课堂为妙趣横生的娱乐课堂,学生便能轻松、高效地完成识记字音字形的任务。
二、授之以渔,科学识字
汉字的结构复杂,但追根溯源,从甲骨文到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汉字,绝大多数的汉字其结构造型、表音、表意上的理据并没有什么变化,相比之下,现在通用的简化汉字更发展了汉字在生活中的各种意义。一些传统的识字方法重字形、轻理据;重字音、轻字义;重个体、轻系统,一些字形分析甚至脱离了汉字的系统性,造成了学生同音字、形近字混淆,到了高年级自然就会产生汉字回生现象。因此,识字教学须运用符合汉字科学又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识字教学方法,科学呈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形声字,根据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会意字,利用图画形象记忆;象形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识记……识记过程中结合图画、联想、歌诀、游戏组合等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科学识字。如教学象形字“瓜”,教师将该字的演变过程一一展示,并引导学生对照实物图片,理解“瓜”的字形像一个带瓜秧的西瓜,上半部分像瓜秧,中间部分像瓜,“瓜”中的‘厶’表示“倒挂的果实”“倒吊的犯人”和“倒生的胎儿”。如此分析强化了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使儿童就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文字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相似联系,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采用串联识字的方法,教给儿童以“肖”为母体字的一组字——“消、削、捎、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组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编一个顺口溜“水中‘消’失,用刀‘削’皮,用手‘捎’走,美人‘俏’丽”来帮助记忆。学生就能从中把这组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牢记于心。除了字源识字法、串联识字法外,科学识记汉字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因字制宜、因生制宜,引导学生将生字科学分类,采取不同的方法辨析、记忆。同时,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今后的独立识字打好基础。“授之以渔”,永远是高效识字的一大捷径。
三、识用结合,巩固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想让孩子们把生词记住、记牢,就请赋予这些生词以活的意义。”课标也规定,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因此,识字教学要创设语言情境,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学说话,学写话,为学生提供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巩固识字。
如,一节识字课共有5个生字:问、师、脸、树、苗。认识完生字后,教师引导学生选字组词说话。学生有了这样的发言:“我自己会洗脸。”“我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夸我会学习。”“ 春天到了,老师带着我们来到郊外,我看见小树发芽了,禾苗变绿了,花儿开了,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浇地呢!”在学以致用的识字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用语言描述生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识字能力,提升了语文综合能力。
四、拓展“悦”读,深化识字
阅读是识字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浅显的寓言、童话,也可以把生字重新编成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或儿歌,供其阅读。还可以教给学生“联想识字法”。即指导学生根据生字先展开联想,然后查阅感兴趣的资料阅读。如学习“名”,想到“名人”,就查阅名人故事;学习“花”,联想到花的品种,就搜集资料阅读了解;学习了“蜻”“蜓”两个字,可以让学生收集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还可以去了解与昆虫相关的课外知识……每个生字,都可以延伸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也随之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这些方法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轻松愉快地“悦”读。如此有趣而内涵丰富的识字活动,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五、广开渠道,生活识字
“语文即生活”,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识字也不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到生活中识字的习惯,拓宽识字途径。同学的名字、商店的名称、公园的告示牌、电视上的广告语,都是很好的识字素材。饭后漫步、周末休闲、长假旅游、街头小憩,看到陌生的汉字就主动识记,日积月累,便会有不小的收获。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生活中识字成果的机会,利用展示台、识字竞赛等活动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认识得多。小学生争强好胜,竞争会激发他们更加强烈的识字欲望,促进学生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高效识字课堂的构建,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采取多种教学策略,科学识字、识用结合、多渠道识字,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浅层次的识字认知活动为深层次的思维探究活动,使学生的识字活动快乐无穷,奥妙无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7/12/25 18:45:25
- 【点击频次】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