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传统教学,由于方法简单,都是“教师讲,学生跟着读”的模式进行。而新课改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识字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有效性 提高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传统识字教学,由于方法简单,都是“教师讲,学生跟着读”的模式进行。故而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记忆加重,甚至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低年语文中识字量明显增多,任务加重。如何让学生有效识字,快乐识字,那就成为我们新课改追求的重要目标。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
一、课前合理引导,变抽象为具体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变被动为主动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灵活,才能让课堂有多种方法在变换下呈现新颖有趣,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我要学”之人。
(一)图画识字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实践中,我们常用图画识字法,把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学象形文字,如教学“日、月、山、火、田”这些字时,我利用简笔画,如教学“山”字,在黑板上勾勒出山的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牢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二)新奇引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实践也证明,当学生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猜字谜教学。如教学“泉”字:上白下水;如“工”字:可以说成“二”加“ 1 ”等等;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
(三)快乐游戏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在识字教学教学中,我们可将识字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实践中,我们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令人快乐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四)尽早阅读法。随文识字新课标倡导的一种识字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识字量,达到了一定阅读能力后所进行的一种识字策略。儿童阅读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主动发展的基础。为此,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
三、重视课外延伸,变生活为书本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也还有很多。我们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教学方法呢?就是我们应着思考的问题,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陈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7年。
[2]王桂娟,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2015年。
[3]汪鹏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策略[J].速读旬刊,2017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有效性 提高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传统识字教学,由于方法简单,都是“教师讲,学生跟着读”的模式进行。故而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记忆加重,甚至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低年语文中识字量明显增多,任务加重。如何让学生有效识字,快乐识字,那就成为我们新课改追求的重要目标。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
一、课前合理引导,变抽象为具体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变被动为主动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灵活,才能让课堂有多种方法在变换下呈现新颖有趣,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我要学”之人。
(一)图画识字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实践中,我们常用图画识字法,把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学象形文字,如教学“日、月、山、火、田”这些字时,我利用简笔画,如教学“山”字,在黑板上勾勒出山的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牢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二)新奇引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实践也证明,当学生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猜字谜教学。如教学“泉”字:上白下水;如“工”字:可以说成“二”加“ 1 ”等等;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
(三)快乐游戏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在识字教学教学中,我们可将识字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实践中,我们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令人快乐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四)尽早阅读法。随文识字新课标倡导的一种识字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识字量,达到了一定阅读能力后所进行的一种识字策略。儿童阅读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主动发展的基础。为此,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
三、重视课外延伸,变生活为书本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也还有很多。我们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教学方法呢?就是我们应着思考的问题,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陈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7年。
[2]王桂娟,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2015年。
[3]汪鹏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策略[J].速读旬刊,2017年。
- 【发布时间】2017/12/25 18:48:51
- 【点击频次】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