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化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唐玲钧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罗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有效的阅读教学需要课程化,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程化  实施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担当着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多数重任。正如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说的一样:“指导学生读书是语文教育题中应有之意,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其作用,创新策略去实施。多年的实践让我认识到,有效的阅读教学应是课程化实施,才能让学生在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阅读教学体系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阅读教学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一)打开思维之窗,将创造性思维贯穿于阅读始终。一篇好的课文,除了其内容前后连贯,伏笔和呼应相结合外,文章结构也有着独到之处,可以预示下文。如果在阅读的时候,读者充分发挥思维,积极思考,借助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的某些特点,就能掌握作者行文时的种种意图,预测下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脉络,领会文章主旨,甚至能对课文进行升华思考,得到更进一步的收获。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时正确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准确找到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地方,并利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去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
  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延伸,让学生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后,会跟围观人群说哪些话?围观人群会有哪些反应?学生一定会大感兴趣,踊跃思考并积极发言,且答案范围不外乎“不能盲目相信前人的话,即使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要敢于提出质疑并用实践去证明”,这恰恰是本文的中心思想,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中心思想,同时,又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可见,通过合理想象,能使课文的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而且在合理想象过程中,会集合每个学生的想法,达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效果。
  (二)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创造性阅读是获得创新思维的重要成果,是学生不同体验与文本对话和思维碰撞不同而产生的结果,也是实现“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前提。因此,有效阅读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性阅读的有信心的勇气,鼓励他们创新思考,获得不同的阅读感知和理解。例如,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男孩明明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微弱为什么不求助海边的其他人呢?”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不受局限的,这时教师不应该急着给予否定,而是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地讨论,一步步地将学生的思考范围引入正轨。这样,不仅没有打消学生对文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自主思考、大胆提问的信心。由此可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探索性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给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搭建一个良好的发挥平台
  (一)优化组织形式,为创造性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性阅读强调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人,必须以学生的多变互动为前提,为此,教师要敢于打破整齐划一的局面,建立一种自由灵活的组织形式。组织形式的确定以交流的多向灵活为目的,可以是“小组围座型”,可以是“T”字型等。使信息传递除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外,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尽可能地拓展信息交流的空间,增强信息交流的灵活性,为创造性阅读创设良好条件。
  (二)鼓励标新立异,倡导敢于批评的学习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别林斯基说过:“学生如果把教师作为一个范本,而不作为敌手,永远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向司空见惯的事物挑战、批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弊病;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大胆向教师质疑提问,敢于向权威说“不”;鼓励学生不迷信教材,勇于对课本和参考书“吹毛求疵”,并进行批判。只有学生敢于批评的学习精神培养起来了,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树立起来了,创造性阅读才能成为可能。
  (三)改善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独立创造性阅读习惯。要培养出良好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就要摒弃之前的“标准答案论”,要以包容的态度,审视学生的各种见解,要以尊重为前提,以鼓励为原则,不以标准答案去求全、求同。不能斥责那些看起来很新颖奇特的观点,相反,教师要对其表扬和鼓励。对于一些独特表现,不轻易加以否定,对学生表露的不同观点、不同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加以压制。创造性阅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误区,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宽容地对待,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亲自探究、实践,以使他们能无所顾忌地自由创造。教学中,只有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苗才能闪得更亮,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终生受益的创造性阅读习惯。
  总之,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意识的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1年。
  [2]王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2015年。
  [3]田进龙,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12/25 19:00:12
  • 【点击频次】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