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美术思维,提高创作能力

 

【作者】 林庆辉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创作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有趣、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学好美术的基本功,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美术的创意思考,并运用一定的方法激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大胆展开想象,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作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高效课堂,让美术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作意识;操作能力;激励提高
  美术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引导学生提高创作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美术学科的资源,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要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美术教材的特点,通过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学生创作思维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创作成功的保证。教育家乌斯基明确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将会扼杀孩子探索真理的欲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的创作能力。
  1.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也是快乐学习的源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设情境,为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课之时,教师高兴说:“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带来精致而漂亮的面具,现在举行一次有趣的活动,谁想参加的请举手?”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了,看着老师举起漂亮的面具,他们个个举起手表示要参加,这时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于是,老师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给他们戴上先预备好的形状各异的面具,他们非常高兴,同学们随着悦耳的音乐节奏和身体摆动起来,座位上的同学被他们的表演吸引住了,大家也想亲身感受这个乐趣,站起来举起手,要求老师给他们一个机会。这时,老师看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想戴漂亮的面具吗?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导入课题画对称的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引导,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其“当家作主”,为他们提供了敢想敢为的创作机会,满足了学生成功的欲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生好动、喜欢新事物的特点,如他们看到新奇的事物都喜欢去看一看,用手去摸一摸,亲身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尝试,第一次教学画台灯时,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怎样讲学生也没有什么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经过反思,在第二次教学,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荧幕展示出预先设计好各种各样漂亮动物台灯,学生看到那么多形状各异的台灯展现在自己眼前时,他们不约而同发出“哗!好漂亮!”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再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后进行生动讲解,由于学生认真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的兴趣被激发,展开了想象,思维被拓展了,这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个类似台灯的物体。学生纷纷动手,一会儿,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发现有的学生做成一个“老虎”形状的台灯;有的学生做成一个“泰山”形状的台灯;有的学生做成一个“公鸡”的台灯。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台灯造型,这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智慧创作的成果。
  二、运用激励方法教学,激励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学习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动力就更足,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并对他进行表扬激励,让他们在激励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激励中大胆进行艺术的创作,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作能力之目的。
  1.运用激励教学,激励学生在创作提高思维能力
  快乐学习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心境,有意识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训练,从多角度去进行想象,鼓励学生创作出新颖独特而有灵性的作品。为此,教师要运用激励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激励中提高创作能力。例如画风景画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图画的景色,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向学生讲解绘画的方法,在绘画时先画主景,再画次景,注意画准、画生动。学生掌握方法后,有的学生画出一幅雄伟壮观的高楼大厦,有的学生画出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绘画跃在纸上。教师及时对同学们的绘画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继续创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画高楼大厦的学生马上在高楼大厦的周围画上一所美丽的校园、一间琳琅满目的购物商场、一个毫华壮丽的宾馆,以大厦为中心,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实践证明:不管学生画得好与差,教师都要挖掘“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了成功感,更加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全面提高创作能力。
  2.运用表扬教学,激励学生在创作中提高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受到赞美或者表扬时就会充满自信,增强信心,做起事情来特别有劲。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曾说:“赞美往往能够挽救一个失去自信心的堕落者,更多的赞美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时候都要不失实际地赞美、奖励学生,这是上好快乐教学的关键所在。”可见赞美的作用之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是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最好方法。例如教水彩画时,教师先教学生怎样认识水彩,又如何去运用,怎样利用水彩进行自主创作,再作示范。然后让学生拿起笔进行创作,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初学绘画,不是很顺利;有的学生画得很差,有的学生垂头丧气。这时,教师针对每位同学进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进行绘画。如找出一幅画得最好的地方指着给学生看,并鼓励说:“你第一次就画得这么好,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老师相信你,如果继续努力,就一定画得更好。”在教师的激励下,他大胆创作,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大功告成。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快乐创作的动力,是学生充满学习自信的源泉。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植学生创作思维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展开想象,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学生观摩美术作品后,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这个作品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作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精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1.利用铅笔屑进行拼图,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让学生通过动手,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例如教适应纹样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掌握适应纹样就是方、圆、三角等多种形状内在的配置纹样,以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再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当掌握方法和步骤后,教师要求同学用铅笔屑作为材料,进行拼图创作活动,当教师检查学生时,发现有的学生根据铅笔屑有黄、绿、青、蓝等颜色不知如何拼图,为了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的启发,学生思路茅塞顿开,兴趣更浓了,于是纷纷拿出铅笔屑,投入制作。教师巡堂时,发现有的学生拼成了海底的珊瑚,有点拼成逼真的蜈蚣,有的拼成一幅“美丽的太空城”,惟妙惟肖。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如果用铅笔屑的各种颜色拼成一膄太空飞船,飞到天空,看见天上有闪烁的星星,有男女老少,他们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选择各种的食物,有吃有笑。下了飞船,就受到太空上的人们热烈欢迎。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动手拼图活动,不但说明学生敢于想象的能力,而且在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2.利用泥团进行砌图,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创作能力是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也是学生努力进行创作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亚黑士指出:“想象力是发明、发现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很重要,必须将想象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相结合,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利用泥团进行拼图活动。在创作之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动手将泥团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创作活动开始了,学生看着这个图像标本进行创作,教师一边检查,一边指导,当看到有的学生做不够好时,教师引导他们进行纠正;当看见学生思路没有展开时,教师启发他展开想象;当看见学生把泥团搓成长长的一条泥条时,教师不失机地启发学生想象,及时启发他们:“长长的泥条像什么?”有一个学生回答说:“像一条龙。”教师对学生这种想象给予肯定和表扬。还进一步启发学生:“还会变化吗?它能变成什么?”经过思考,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于是经过动手操作,一条生动形象的龙展现在眼前。由于采用启发诱导,让学生将潜能由表及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就越来越丰富,动手创作的能力越来越高。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取得高效率,就要进行教学改革,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最终实现高效课堂,让美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作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J].教育研究.2010(06);
      [2]宁夏喜.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实现美术高效课堂[J].美术教育教究.2011(01);
       [3]王国萌.深化美术教学改革,成就高效课堂[J].教学管理研究.2010(05);
      [4]刘少花.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M].上海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8/1/27 10:39:00
  • 【点击频次】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