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开放性教学

 

【作者】 李幸蔚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可是,在我们的课堂,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本应舒展身心、放飞想象的课堂,看见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标准统一的军人姿势,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有时看到的快乐教学是“身动心不动”,自主、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很少见且往往流于形式。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课堂一样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保留了那种“封闭式”的教育模式。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开放策略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情。
   1. 创设动画、故事情境。  “实验”教材中鲜艳、生动的图画,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如果课堂上一味看静态的画面,很快就会兴趣索然。为克服这一缺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的教学中,课本上呈现了一幅小明帮妈妈整理衣服的生活场景,如何利用课本资源来创设分类的情境呢?我通过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故事:“一个叫淘气的小朋友从小就喜欢乱扔东西。一天晚上,他被一阵哭声吵醒,原来是他的玩具熊、球、书本正为被淘气乱扔而伤心呢!(多媒体演示各种物品的对话)淘气听到这些物品的对话,非常后悔,决心把他们整理好。可早上起来,他发现房间里太乱了,不只该如何整理房间。(大屏幕显示物品摆放零乱的房间)小朋友们,你愿意帮淘气收拾一下房间吗?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发言积极热烈。通过讨论交流不仅能够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整理房间,而且潜移默化地体会到分类整理事物的重要性。这种入境、动情的故事情境,令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2. 创设生活情境。 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数学生活化。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一课时,课本上呈现的是小明在帮妈妈整理完衣服后,与妈妈放衣服的情境。图中通过妈妈和小明的对话,提出比较衣服厚薄的问题。而生活中比较的事情很多,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地带他们到学校后面的幼儿园去玩,上了一节活动课,在玩跷跷板的时候,我有意识的让又矮又瘦的李志远同学和又胖又高的王鑫同学一起玩,可李志远怎么也压不过王鑫,孩子们都呵呵大笑起来,我抓住有利时机,问:“你们笑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生1:“李志远太轻了。”生2:“王鑫太重了。”生3:“李志远比王鑫轻,所以李志远压不过王鑫。”生4:“王鑫比李志远重,所以李志远压不过王鑫。”……“你们刚才说的真好,这叫比轻重。王鑫比李志远重;李志远比王鑫轻。他俩还可以比什么?”聪明的刘雯雯同学回答:“还可以比高矮。”“还可以比胖瘦。”李文轩抢着回答。“怎么比呢?”“让他们俩站在一块比一比。”“对,让他们站在一起比一比。”没等他俩站在一起。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说起来:王鑫比李志远高;李志远比王鑫矮。王鑫比李志远胖;李志远比王鑫瘦。……就这样通过一节室外活动课,孩子们不但轻轻松松的学会了比较轻重、比较高矮、比较胖瘦等,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浓的亲切感!学生情趣激昂,活动气氛热烈。
  二、鼓励质疑,以“问”引思。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实验教材在这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深入领会教材意图,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的思维都活跃起来。
   1. 看图质疑。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问题确实有些困难。教学时,我首先教学生如何利用教材插图来提问题。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时,我出示课本上的“来到花果山”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你看懂了吗?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经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天上共有多少只鸟?”“天上有多少朵云?”“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岩石缝里共有多少朵花?” ……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有多少棵树?”“共有多少块岩石?”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还很肤浅幼稚,但也不时地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2. 倾听质疑。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质疑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生一些激烈的质疑,甚至争论。
  三、自主探究,以“放”促活。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在使用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我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调查,放手让学生操作,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学生活起来,课堂动起来。
  1. 放手调查,拓宽视野。  “调查”是一种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调查数学问题,以丰富教材资源,令课堂向课外延伸。
   2. 放手操作,加深体验。  “听了你就忘了,看了你就记住了,做了你就理解了。”这句话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创设条件,让学生动起来,激励他们在手指尖上创新。如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厘米、米的认识时,让他们亲自动手量一量自己的学习用具有多长(铅笔、小刀、橡皮、课本等)?课桌、凳各有多长?黑板、教室各有多长?……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厘米、米的实际长度,从而真正认识了厘米、米。再如教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玩具以及其他喜欢的物品,让他们尽情地摸一摸,玩一玩。在有了丰富的体验后,给玩具和物品分类起名。然后,通过“口袋摸物”的游戏,进一步建立表象。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搭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在玩中学、做中学,思维创造性得到极大的锻炼。
  • 【发布时间】2018/1/27 10:44:50
  • 【点击频次】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