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做好新时期班务工作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高中;班级管理;班主任;实践策略;
【正文】教育是一种艺术,管理也是一种艺术,而班主任工作更是这两种艺术的完美结合。作为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管理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班主任,处在首当其冲的关键位置。大到整个班级的建设问题,小到学生的习惯、性格的培养问题,都与班主任工作分不开。正是因为认识到班主任的重要性,又特别是在高中这个特殊阶段,社会上才屡屡出现“择班热”现象。作为班主任,无论从学校全局高度,还是从班级角度,学生个人成长方面,都有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不断提高的学习需求,感觉到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越来越不易,不仅要学习,要研究,还要创新方法,多措开启班级管理之旅。本人担任了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一些浅薄经验,下面就谈一谈实践体会。
一、要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示范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因此,我们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提高自身能力,从品德、的行为、以及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要做到具有较强的示范性,能正确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说话才有较高的含金量。
二、以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级是师生共同的家园,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班主任和同学共同呵护,单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难以为继,因此班主任只有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的做法,一是正面鼓励与侧面鼓励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育家卢勤说过:“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其实好学生又何尝不是鼓励出来的呢?即使是高中学生,他们同样有被认可、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因此,鼓励和赞扬是我们有效管理班级,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之一。只要你把握住时机,或当面表扬,或借助学生家长之口,或通过书信等方式给予学生以赞扬鼓励的话,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些指责;多些激励,少些苛求,你的班级将会荡漾着春日的温馨,你的班级将会充满着奋进的力量,你的学生将会迸发出无尽的激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计划、自我督促提高积极性。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进而根据教育方针、社会需求、学校要求、个人身心发展水平等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班级发展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要求他们互相督促、自我督促完成这些目标。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不断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学生在学校可以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专门的学习学到的,而无意识学到的知识是他们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中看、听、与人交往时所获得的知识。杜威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人文环境,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谈及并且努力实施的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一)确立班级目标,引领学生向目标靠近。心中有目标才能有动力,因而我在每接一个新班都要组织班干部、同学制定班级奋斗目标,以此激励学生的斗志。在制定时主要以学生为主,每人自己写,然后组织班干部挑选适合本班情况的,既不能太宽泛,又能起到约束、鼓励的作用,而且语言还要美。目标一旦确定每个学生都要熟记心中。
(二)用微笑增强交际亲合力,传递“和谐”文化。任何人都不喜欢愁眉苦脸,相反,很讨厌整天横着脸的人。在高考压力大的情况下,一张微笑的脸能给人带来无限的轻松。因此,作为学生最信赖的人,我们要怀着对学生浓浓的关爱之情,用微笑增强交际亲合力,传递“和谐”文化。不能说,为了给学生一种严肃纪律的压力,而让学生受无形压力。要把班主任对的关爱之情表现出来,能打动学生。要知道,微笑永远都是拉进师生距离,表达关爱之情的最好的方式。因此,把微笑带进课堂,带到班中去,是我们班主任的一种笑脸艺术。
当然,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还须做好很多细节,特别是在新时期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大量付出。在这几年的高中班主任的实践中,我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学生对我的爱和尊敬。看着学生成长,带着满意走出校门,我觉得我付出的再多也都是值得的,他们的幸福也点燃了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吉木苏,浅谈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读写算,2012年。
[2]余海燕,对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15年。
[3]邹春华,架起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连心桥[J].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
一、要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示范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因此,我们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提高自身能力,从品德、的行为、以及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要做到具有较强的示范性,能正确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说话才有较高的含金量。
二、以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级是师生共同的家园,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班主任和同学共同呵护,单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难以为继,因此班主任只有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的做法,一是正面鼓励与侧面鼓励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育家卢勤说过:“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其实好学生又何尝不是鼓励出来的呢?即使是高中学生,他们同样有被认可、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因此,鼓励和赞扬是我们有效管理班级,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之一。只要你把握住时机,或当面表扬,或借助学生家长之口,或通过书信等方式给予学生以赞扬鼓励的话,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些指责;多些激励,少些苛求,你的班级将会荡漾着春日的温馨,你的班级将会充满着奋进的力量,你的学生将会迸发出无尽的激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计划、自我督促提高积极性。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进而根据教育方针、社会需求、学校要求、个人身心发展水平等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班级发展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要求他们互相督促、自我督促完成这些目标。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不断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学生在学校可以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专门的学习学到的,而无意识学到的知识是他们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中看、听、与人交往时所获得的知识。杜威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人文环境,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谈及并且努力实施的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一)确立班级目标,引领学生向目标靠近。心中有目标才能有动力,因而我在每接一个新班都要组织班干部、同学制定班级奋斗目标,以此激励学生的斗志。在制定时主要以学生为主,每人自己写,然后组织班干部挑选适合本班情况的,既不能太宽泛,又能起到约束、鼓励的作用,而且语言还要美。目标一旦确定每个学生都要熟记心中。
(二)用微笑增强交际亲合力,传递“和谐”文化。任何人都不喜欢愁眉苦脸,相反,很讨厌整天横着脸的人。在高考压力大的情况下,一张微笑的脸能给人带来无限的轻松。因此,作为学生最信赖的人,我们要怀着对学生浓浓的关爱之情,用微笑增强交际亲合力,传递“和谐”文化。不能说,为了给学生一种严肃纪律的压力,而让学生受无形压力。要把班主任对的关爱之情表现出来,能打动学生。要知道,微笑永远都是拉进师生距离,表达关爱之情的最好的方式。因此,把微笑带进课堂,带到班中去,是我们班主任的一种笑脸艺术。
当然,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还须做好很多细节,特别是在新时期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大量付出。在这几年的高中班主任的实践中,我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学生对我的爱和尊敬。看着学生成长,带着满意走出校门,我觉得我付出的再多也都是值得的,他们的幸福也点燃了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吉木苏,浅谈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读写算,2012年。
[2]余海燕,对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15年。
[3]邹春华,架起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连心桥[J].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
- 【发布时间】2018/4/3 13:58:38
- 【点击频次】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