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实践策略;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抓手而运用于实践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是一种新课改理念,其运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组内的学生为了荣誉无论在课堂发言,还是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变,现在,我结合我任教的语文教学,以及班级中的具体做法,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开展。
一、班内分组科学合理
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这种方法建构的特质前提。实践中,我们可采取以组长选学员的方式来进行分组的。首先确定组长。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两个学习组长,组长的学习能力必须在班内处中上水平。负责搜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整理问题,另一个组长就是在平常负责作业及课文的背诵抽查。然后对其他学生排序,按照学习成绩排序,每8-10人一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性别等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按照事先确定的挑选顺序,组长依次挑选学员,尽量使各个小组内的学习成绩尽量均衡,便于今后评比的公平,同时也增强了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
二、组内成员适时调整
小组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一段时间后,一些“特殊”的学生就能会冒头,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不能仅限于语文学科,也要兼顾其他任课教师意见进行),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进行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当然,在调整中我们也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征得他们同意,特别是年级高一点了,我们更以朋友的口吻和他们探讨,目的是培养他们要与不同性格的人进行合作的能力。
三、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在平时课堂学习中,当老师宣布小组合作开始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个个都是兴趣高涨的,其实仔细一看,有人滔滔不绝,有说有笑,却也有人呆若木鸡,也无一人动笔墨,到全班汇报时,有不少组不知所云。究其原因,这样的合作学习纯属走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效果低下。在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没有明确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所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各干其事。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同时还要设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也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四、课堂指导细致深入
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始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时教师需要深入各组,对学生的合作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往往需要学生搜集资料,资料来源于生活或者网络,使学生在亲自动手过程中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经验,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小组探究研讨;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活动的时候教师都应不时地督促他们要有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要互相尊重,彼此鼓励和支持,每个小组要有凝聚力,合作过程要融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五、评价方案合理有效
每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且还要有激励性。老师实施过程评价时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老师还要实施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与过去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相比,过去的“又费马达又费电”,老师讲得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带动了学生的主动性,逐渐使之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看来教学之路也得必须不断注入新课改的源源活水,这样课堂才能更生动,更精彩,才能更利于学生发展,获得更多语文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戴叶,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1年。
[2]仇钰华,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文理导航,2015年。
[3]吴文进,有效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学苑教育,2011年。
一、班内分组科学合理
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这种方法建构的特质前提。实践中,我们可采取以组长选学员的方式来进行分组的。首先确定组长。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两个学习组长,组长的学习能力必须在班内处中上水平。负责搜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整理问题,另一个组长就是在平常负责作业及课文的背诵抽查。然后对其他学生排序,按照学习成绩排序,每8-10人一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性别等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按照事先确定的挑选顺序,组长依次挑选学员,尽量使各个小组内的学习成绩尽量均衡,便于今后评比的公平,同时也增强了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
二、组内成员适时调整
小组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一段时间后,一些“特殊”的学生就能会冒头,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不能仅限于语文学科,也要兼顾其他任课教师意见进行),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进行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当然,在调整中我们也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征得他们同意,特别是年级高一点了,我们更以朋友的口吻和他们探讨,目的是培养他们要与不同性格的人进行合作的能力。
三、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在平时课堂学习中,当老师宣布小组合作开始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个个都是兴趣高涨的,其实仔细一看,有人滔滔不绝,有说有笑,却也有人呆若木鸡,也无一人动笔墨,到全班汇报时,有不少组不知所云。究其原因,这样的合作学习纯属走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效果低下。在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没有明确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所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各干其事。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同时还要设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也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四、课堂指导细致深入
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始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时教师需要深入各组,对学生的合作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往往需要学生搜集资料,资料来源于生活或者网络,使学生在亲自动手过程中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经验,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小组探究研讨;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活动的时候教师都应不时地督促他们要有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要互相尊重,彼此鼓励和支持,每个小组要有凝聚力,合作过程要融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五、评价方案合理有效
每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且还要有激励性。老师实施过程评价时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老师还要实施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与过去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相比,过去的“又费马达又费电”,老师讲得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带动了学生的主动性,逐渐使之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看来教学之路也得必须不断注入新课改的源源活水,这样课堂才能更生动,更精彩,才能更利于学生发展,获得更多语文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戴叶,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1年。
[2]仇钰华,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文理导航,2015年。
[3]吴文进,有效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学苑教育,2011年。
- 【发布时间】2018/4/3 14:01:21
- 【点击频次】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