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胡仔艳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下河小学校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又拉开了帷幕。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我们走出传统“应试”桎梏,运用多种手段创新语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施;
【正文】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深入,特别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要求增多。这不仅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疑,更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填灌式教学、练兵式教学、应试教学、一讲一听式等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校看分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只看分数,由分数的高低去评价老师教学能力的高低。这给每一位一线的老师带来沉重的负担,他们不敢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只看学生分数,不管学生能力,使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在不断探索新课改,特别是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实践与思考。
  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们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凸显教师组织者、引导者、释疑者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而以前的语文课堂都是我们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结果老师讲得天花乱醉,口吐白沫,而学生听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考试起来,全是一塌糊涂,信心尽失。这显然没有起到小学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多搭建平台,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去查阅、去思考和探索,寻找答案。落实到实践中,我是这样操作的: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要求学生动手去完成我提出的问题,可以一个同学,也可由几个同学一组合作完成,通过反复朗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再依赖老师,而且能自主归纳、总结,形成知识。
  二、变“单一的听”为“主动的讲”,培养“小教师”
  传统接受式教育,学生被动的接受,不仅方式单一,就是听,而且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作业评讲课中,全是老师的大包大揽,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云里雾里,收获甚微。再仔细一看学生作业,有的学生改都没有改,一无所获,再讲,而学生还是依然如故。经过反复试验:在课堂上不断采用“一帮一”或者“二帮四”的方法,不仅使学生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其方法就是让班上成绩好,反应灵活的学生来评讲学生的作业,这就实现了变“单一的听”为“主动的讲”,培养“小教师”的目的,这样实施,不仅是培养了学生胆子,他还会提前去了解其他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这样学生讲、学生听,他们的想法差不多,理解力也是差不多的,同学之间能相互接受,比起老师来要有效得很,每人一次,这样下去,学生便有了自主意识,有担当,有成就感。他们的组织能力、辨析能力、交际能力、自学能力,都会得到大大地提升,这不正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所要求的吗?因此,多放手,让学生当当“小老师”,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实践,培养的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还有……
  三、变“看评语”为“自能改文”,培养作文修改能力
  学生才是作文评改的主体。这一点,对于我们传统作文教学是一次大的转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作文批改和评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伤脑筋的问题,老师辛辛苦苦去批改,“改错别字、改病句、改段落、改篇章”,写下评语。结果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们打开作文一看评语就完成,甚至有的看也没看。待下次写作时,错别字继续错,不通的语句继续不通,审题、组织材料等都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不仅费时费力,增大了工作量,还没有效果,还起不到培养学生修改能力。在新课标实践中,我通过摸索:觉得作文教学也应该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批改作文应让学生参与,三人或四人一组,一人读,两人或三人听,边读、边听、边改,并说出各自的意见,最后老师审阅作文。结果发现,错别字少了,词语也能搭配,语句也能够通顺了,活动场景也能细致描写出来,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变“满堂讲”为“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在全面实施创新教育中,我们应变“满堂讲”为“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可以起到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桥》这一课时,我们就可运用洪水咆哮的视频,让学生感知洪水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危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起来,出示小村唯一进出的小木桥,再现课文当时的情景,学生就能感知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恐惧,从而讨论出“老汉”的沉着冷静、先人后己、一视同仁、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给展现出来。生动有效的课件,可以帮助教师缩短教学时间,有效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与探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比起老师枯燥的讲,学生被迫的听,教学效率高了很多。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学生便于认识自身的不足,虚心接纳新知识。一位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还应增强各方面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自身,乐于求学新知识,综合已有的经验,使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唐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成才之路,2008年。
  [2]习建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新课程,2008年。
  [3]孙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2011年。
  • 【发布时间】2018/4/3 14:10:29
  • 【点击频次】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