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关键词】 美术课堂;视觉形象;高雅情趣;审美能力;
【正文】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赛所说:“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就会失去一半。”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哭她就哭,你对他笑他就笑。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只要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以好奇之心探索世界,亲近自然,丰富文化生活,培养高雅情趣,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利用美术课堂探索孩子们如何进行艺术熏陶,也是时代赋予美术教师的使命。
一、把握美术课程标准,发挥美术课堂的独特魅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名合格的美术老师,不仅教会孩子绘画,还要教会孩子欣赏自己画出的作品。在课堂中的点点渗透,才能更好的指导生活中的情趣培养。而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是美术老师教育孩子的一个坚实的理论指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二、将美术欣赏与课堂结合,培养孩子高雅的情趣
为什么要在美术课堂上就开始对孩子培养高雅的美术情趣,高雅的情趣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他能促使我们发现美、欣赏美,更好的感受美,领略自然、艺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如果美术教师能在美术课堂中慢慢的渗透孩子们的艺术欣赏,就能为以后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围,为以后高雅情趣的培养打好基础。
我在学校担任一、三、五年级的美术教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对孩子们高雅情操的培养,我从一年级的美术课堂就开始着手培养。在我们人美版小学美术课本上,开始的第一课总是对一幅画作的欣赏,所以,我试着从一开始就教会一年级孩子学会欣赏,比如,这幅画的作者是谁?画与什么时代?当时的社会背景?画面用色、用笔等,领着孩子一起感受。等孩子到了高年级,对于一些美术作品就会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而高雅情操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自然而然的孩子大了之后对于艺术就有自己的鉴赏能力了。艺术鉴赏力,是人与艺术作品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我们正是借助于艺术鉴赏力来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领略艺术作品的独特之美。美术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孩子营造艺术氛围学会鉴赏。艺术鉴赏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离开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即便直接面对艺术作品,也无法真正领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一个人可以买一张美术展的门票,但它可能依旧站在艺术的门槛之外,他可以走进音乐厅,但他无法与音乐的语言融通。艺术鉴赏力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将美术欣赏与生活结合,将孩子高雅的情趣延伸
高雅情趣能带给我们什么?高雅情趣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生活品味,提升人的生命质量。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较好的内在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是其积极生活状况的反映。高雅的情趣,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味,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拥有了高雅情趣,我们就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体会更多的精神内涵。美术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更多的空间是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课上教师的引导,课下孩子的积累沉淀,才可以更好的将美术课堂延伸。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美术大观》
[3]《人民教育报》
一、把握美术课程标准,发挥美术课堂的独特魅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名合格的美术老师,不仅教会孩子绘画,还要教会孩子欣赏自己画出的作品。在课堂中的点点渗透,才能更好的指导生活中的情趣培养。而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是美术老师教育孩子的一个坚实的理论指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二、将美术欣赏与课堂结合,培养孩子高雅的情趣
为什么要在美术课堂上就开始对孩子培养高雅的美术情趣,高雅的情趣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他能促使我们发现美、欣赏美,更好的感受美,领略自然、艺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如果美术教师能在美术课堂中慢慢的渗透孩子们的艺术欣赏,就能为以后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围,为以后高雅情趣的培养打好基础。
我在学校担任一、三、五年级的美术教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对孩子们高雅情操的培养,我从一年级的美术课堂就开始着手培养。在我们人美版小学美术课本上,开始的第一课总是对一幅画作的欣赏,所以,我试着从一开始就教会一年级孩子学会欣赏,比如,这幅画的作者是谁?画与什么时代?当时的社会背景?画面用色、用笔等,领着孩子一起感受。等孩子到了高年级,对于一些美术作品就会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而高雅情操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自然而然的孩子大了之后对于艺术就有自己的鉴赏能力了。艺术鉴赏力,是人与艺术作品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我们正是借助于艺术鉴赏力来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领略艺术作品的独特之美。美术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孩子营造艺术氛围学会鉴赏。艺术鉴赏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离开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即便直接面对艺术作品,也无法真正领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一个人可以买一张美术展的门票,但它可能依旧站在艺术的门槛之外,他可以走进音乐厅,但他无法与音乐的语言融通。艺术鉴赏力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将美术欣赏与生活结合,将孩子高雅的情趣延伸
高雅情趣能带给我们什么?高雅情趣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生活品味,提升人的生命质量。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较好的内在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是其积极生活状况的反映。高雅的情趣,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味,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拥有了高雅情趣,我们就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体会更多的精神内涵。美术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更多的空间是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课上教师的引导,课下孩子的积累沉淀,才可以更好的将美术课堂延伸。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美术大观》
[3]《人民教育报》
- 【发布时间】2018/4/3 14:10:50
- 【点击频次】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