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论高中物理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阶段;物理教学;
【正文】核心素养的指标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拟定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物理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状况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改变原有的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更为满意的教学服务,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去提高物理学习技能。
一、对学科素养的解读
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体现,主要是指某一具体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学习方法,只要学生从根本上具有物理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在日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奠基该学科的学习基础,从而能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学习和独立自主的创新研究。高中物理的学科素养分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等几个部分。学生掌握充分的学科核心素养之后就能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能够有效的提高该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技能。
二、学科素养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1.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很多短板内容进行相互融合,在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相互作用观念。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真实活动进行的时候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和具体化,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恐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科素养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去创新学习的同时从而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在学科素养理念之下,教师不再将自己置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是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善于听从学生的物理学习观念和物理学习意见,通过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1]。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又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有义务带领学生将具有难度的物理问题变得简单化。教师使用全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发现物理知识的规律和魅力。这样长期的实践就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理问题解决思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 围绕物理核心概念开展教学
物理的核心概念就是运用,因此教学的重点就是把传授知识变换成使用知识,促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构成和内在联系。
例如,教师在传授质点的问题时,质点的概念就是“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可以忽略物体的本身大小,也就是把物体当成质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存在一些假设物体可以看为质点或物体运动时也可以作为质点,但质点的核心概念还是前面所描述的,因此老师应该围绕核心本质去讲,和学生探讨后面情况发生的原因,围绕质点的核心展开讨论,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2.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机会
思维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在课堂不能一味的讲解知识,而要通过实验或者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些物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站在一个引导的角度,帮助学生得出正确方法和结论。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如何在实验中控制物体拉力、质量大小”,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认证,在实践中得出实验的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印象深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努力地探索教育新模式,琢磨教育新方法,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更好地体味学习的乐趣和奥妙!
3. 充分运用物理学史
物理的发展历史充分地体现了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教师在授课时可充分利用真实的物理发展史,影响学生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时,教材中写道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维持了近两千年,直到伽利略在三百年前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新的观点。有的老师会让学生讨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注重强调伽利略站在巨人肩膀上,殊不知这样的断章取义往往造成学生只记得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而忽视去感悟、领略伽利略勇于质疑的精神品质。
因此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从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历史讲起,在伽利略之前,就有许多科学家质疑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进行了批评,不要忽略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伽利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真正涵义,从心里领略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地实验求证精神,体会伽利略和牛顿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4.联系生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物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物理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因此教师可以拓展第二课堂,如组织开展“鸡蛋撞地球”、“水火箭制作”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团体合作能力;引导观看“新闻大求真”“是真的吗?”等电视节目拓展视野促使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用之才。
对物理核心素养认识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思考、实践。不管是在学校教学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教师应该探寻出更多的物理教学策略,将之用到课堂上去,实现物理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翟爽.高中物理核心知识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2]林明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4-6.
一、对学科素养的解读
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体现,主要是指某一具体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学习方法,只要学生从根本上具有物理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在日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奠基该学科的学习基础,从而能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学习和独立自主的创新研究。高中物理的学科素养分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等几个部分。学生掌握充分的学科核心素养之后就能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能够有效的提高该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技能。
二、学科素养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1.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很多短板内容进行相互融合,在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相互作用观念。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真实活动进行的时候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和具体化,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恐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科素养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去创新学习的同时从而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在学科素养理念之下,教师不再将自己置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是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善于听从学生的物理学习观念和物理学习意见,通过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1]。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又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有义务带领学生将具有难度的物理问题变得简单化。教师使用全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发现物理知识的规律和魅力。这样长期的实践就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理问题解决思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 围绕物理核心概念开展教学
物理的核心概念就是运用,因此教学的重点就是把传授知识变换成使用知识,促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构成和内在联系。
例如,教师在传授质点的问题时,质点的概念就是“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可以忽略物体的本身大小,也就是把物体当成质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存在一些假设物体可以看为质点或物体运动时也可以作为质点,但质点的核心概念还是前面所描述的,因此老师应该围绕核心本质去讲,和学生探讨后面情况发生的原因,围绕质点的核心展开讨论,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2.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机会
思维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在课堂不能一味的讲解知识,而要通过实验或者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些物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站在一个引导的角度,帮助学生得出正确方法和结论。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如何在实验中控制物体拉力、质量大小”,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认证,在实践中得出实验的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印象深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努力地探索教育新模式,琢磨教育新方法,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更好地体味学习的乐趣和奥妙!
3. 充分运用物理学史
物理的发展历史充分地体现了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教师在授课时可充分利用真实的物理发展史,影响学生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时,教材中写道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维持了近两千年,直到伽利略在三百年前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新的观点。有的老师会让学生讨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注重强调伽利略站在巨人肩膀上,殊不知这样的断章取义往往造成学生只记得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而忽视去感悟、领略伽利略勇于质疑的精神品质。
因此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从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历史讲起,在伽利略之前,就有许多科学家质疑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进行了批评,不要忽略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伽利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真正涵义,从心里领略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地实验求证精神,体会伽利略和牛顿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4.联系生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物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物理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因此教师可以拓展第二课堂,如组织开展“鸡蛋撞地球”、“水火箭制作”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团体合作能力;引导观看“新闻大求真”“是真的吗?”等电视节目拓展视野促使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用之才。
对物理核心素养认识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思考、实践。不管是在学校教学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教师应该探寻出更多的物理教学策略,将之用到课堂上去,实现物理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翟爽.高中物理核心知识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2]林明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4-6.
- 【发布时间】2018/4/3 14:11:10
- 【点击频次】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