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语文课堂书声朗朗的策略探寻

 

【作者】 郭 琦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把朗读教学还原给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书声朗朗。为此,我们要腾出时间,搭建朗读平台,让学生多读,从中理解课文,习得语感,发展写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强化;
【正文】素质教育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而充满“语文味”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把朗读还给以读为径的语文课堂。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是学生走进文本,打开语文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把书声琅琅还原于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又特别是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朗读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朗读,在出声的朗读中达成“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标要求。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加强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朗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教师受传统分析讲解思想太深,认为语文学习是讲懂的,而不是学生读懂的,于是把大量时间花了分析课文上,而不是搭建平台让学生多读。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或这或那的朗读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时间不充足。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就应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然而,我们发现,一些老师为了赶课程进度,根据就没有给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读,或者在尽量压缩学生的朗读时间,这样一来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这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养成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生不能将整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几遍,也不能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好理解语文课堂唯有教师声,没有学生读书声的原因了。
  (二)朗读目标不明确。“为什么而读”是朗读教学应思考的思考,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学习目标意识不明确,需要我们引导,这种引导学生就是读前授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做到边读边思,质疑阅读。教学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开课便让学生来读,学生漫无目的读,读后效果极为低下。
  (三)不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需要技巧和方法,但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就是叫学生读,至于读得怎么样,他们没有多大考量,这一点,需要我们教师注意。我们应根据教学需求,把朗读分为几类,为了解、感知课堂内容的朗读的我们可以让学生任意读,但对理解学生情感的朗读,一定要授予策略和方法,要求学生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还要读有感情。而这种有感情地朗读就必须授予方法技巧。
  二、加强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读是走进语文核心的直接通道,是培养语感、发展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老师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为此,要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保证朗读的“量”,让学生实现“多读”。教学时,我们要给朗读腾出时间,把朗读作为一种重要方法或重要教学流程来落实。这样一来,既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又使得朗读成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向成功的金钥匙。此外,还要将朗读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工作来做,为学生制定朗读计划,朗读计划中明确学生本阶段所要完成的朗读任务,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明确朗读目标。在上课之前,我们要摸清文章的主线,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明确朗读目标。什么时候应该朗读,朗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进行理解性的朗读,以及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的朗读等都要在课前提前准备好。在上课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来学习本篇文章,并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文章,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三)授予朗读方法指导。
  没有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是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感的、也不是感受语言美的。有效的朗读和激趣的朗读还在于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小学生毕竟其水平有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然后再细细朗读,做到高声朗读和密咏恬吟相结合,带着揣摩到的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搭建朗读平台。现行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其语言简约优美,生动形象,兼具音乐美、情韵美,内蕴丰富,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情,或纵谈阔论,或写人画物。对于这样的美文,没有大量的朗读,是很难体会出其中的意蕴的,更难欣赏到其中的美感。因此,我们要搭建朗读平台,让学生真正朗读起来,通过多样的方式,寓趣其中,丰富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到乐趣,找到自信。实践中,我们尽量不要采取每人一段或者一人通读全文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朗读。在朗读诗歌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己感受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在读的过程中要将自己想成诗人,并有感情的朗读。对于叙事性的文章来说,文章中有一些内容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总之,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教学,让语文课堂书声朗朗,特别是我们小学。加强这一策略,对学生学语文非常重要。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朗读,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孙红东,“读”领风骚——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J].快乐阅读,2015年。
  [2]杨聪,琅琅书声,朗朗课堂——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指导[J].读写算,2016年。
  • 【发布时间】2018/4/3 14:14:06
  • 【点击频次】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