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作者】 金学海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日庄中心小学

【摘要】 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传授他们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其语文能力和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让孩子学会如何阅读,使他们可以通过教师交给的方法,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相信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兴趣激发;
【正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实现这一要求的途径就是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加强指导,就成了提高语文修养,拓展阅读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兴趣,自觉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便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愉悦他们阅读的心灵,快乐地接受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如下:
  1、深思之趣
  阅读中的思考最能扣学生心弦,震撼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抓好这一关键环节,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掀起一阵阵感情的波澜: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泣或歌,或沉或昂。学生沉浸在“阅读情感”的氛围之中,其“兴”自会弥高,其“趣”自会久远。“思”的质量高,阅读的质量也随之提高。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以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情节、完美的人物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其勤于动脑,带着问题去读,培养其独立钻研和思考的能力,提高阅读的兴趣。
  2、故事之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小故事迷”,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直竖,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演讲: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孩子们渐渐被感染,被陶醉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乐道、情感起伏的紧急时刻,教师嘎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鼠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为了让松鼠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鼠的同意下把松鼠的腿弄伤。这样松鼠没法爬树,它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起劲时,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鼠,一口咬住松鼠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我乘机提出要求:想知道结局的同学请看《一千零一夜》,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热情高涨的看起书来。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
  二、当好参谋,择优阅读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年龄特点,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屠格涅夫说:“不要阅读信手拈来的书,而要严格加以挑选,要培养我们自己的趣味和思维。”各种读物,林林总总,良莠不齐,深奥浅易,各不相同。教师要帮助学生精心选择,确保学生所读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难易适度。选择读物的标准: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独立阅读,学了有用。课本的选文注重“典范”,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板;课外阅读的选文注重“新颖”,旨在引导学生贴近时代的脉搏。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的背景是非常广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实践证明: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指点方法,提高阅读
  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因文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格式,与各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关,不能强求一律。阅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精读。字斟句酌,反复体味,谓之精读;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讲读教学中学过的读、划、查、评写等方法,都可以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遇到难度较大的读物,应鼓励学生在精读过程中努力去学会这些本领。“熟读深思”,必见其效。遇到精彩片断,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玩味,并圈点、批注、记录。这样,才会有收获。课外阅读不能书本一开就完事大吉,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更应如此。如《跳水》这篇课文有一段描写孩子处境极度危险的段落,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谈一谈,读一读的方法,让学生认真品味,才能感受孩子的心惊胆颤。然后课外再指导学生去看托尔斯泰的作品。教师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泛读。简单粗略,知其大意,谓之泛读。通读时应以泛读为主,知其大意泛读速度很快,可以博览群书。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正如鲁迅说的:在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读。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利用泛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当今科学飞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突飞猛进,这必然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泛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但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愿小学课堂掀起认真读书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好书是人生的优秀导师,好书是人生进步的阶梯让好书陪伴学生走出课堂,“跃马平川”走向社会!
  • 【发布时间】2018/4/3 14:14:29
  • 【点击频次】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