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李 红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西湖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教育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美国生物学家弗里奇曾说过:“只有那些对发现抱有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成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不懈的探索,它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创设情景,并适当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如《月食》一课中所涉及的一些天文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单凭学生读课文,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上课时,我设置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月食?它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答不出来。为此,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之间的关系: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在漆黑的天际中,依次动画出现大大的火球一样的太阳,淡蓝色的地球,明镜似的月亮。学生看到了地球、月亮在自己转动的同时,还绕着大大的火球一样的太阳转动。地球、月亮都不发光,但月亮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地球、月亮在转动的过程中,当地球转到太阳与月亮的中间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在月亮上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在学习“月食发生”“月亮复原”两段时,分别用课件演示月亮的变化过程,并以动画的形式出示相关的段落,为了加强学生对重点、难点词语及句子的注意和记忆,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对重点词语或重点句子改换成彩色,设置了“飞入”、“放大”、“闪烁”等动画效果,并配以音响,这样,图、文、声、像并茂,寓学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本来抽象,陌生,枯燥的文字,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对“月亮在月食发生时有哪些变化?”“在复原时又有哪些变化?”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地就答出来了。课下又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网上查阅相关的天文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教学信息双向化,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大语文教学。
  在研究制作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计算机、教师和学生各自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角色。计算机承担的是一些文字诠释、图形图像的展示、存储记忆以及检索、查询、测试等方面的职责;教师则应从大量繁琐、重复的备课、整理讲稿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解学生的内在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上来;而学生则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学习和思考更多更有意义的东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使计算机多媒体与教师、学生共同形成了一个动态传播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上课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与计算机交流;教师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对学生个别或多个、多组的指导。由于计算机程序的可重复性,学生在学习时便可以反复学习,没有顾忌和害怕心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在于,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并随时向计算机发问,根据解答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进度。而教师在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也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下一步学习指导计划。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讨论、交流、共享信息等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交流。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本课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查阅,然后课堂内小组交流。学完课文后,再向学生推荐大量的网上资源,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让学生进行查阅。如在学习《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先让学生网上搜集有关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的这个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上课的顺利进行,为学生顺利进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提供了保证。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关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原本一直让巴西和巴拉圭人民骄傲的、让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的美丽雄奇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如何逐步消失的……具体直观的画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而理解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这个葬礼的深刻含义——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课后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课题研究——《昌乐城区环境污染调查》的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纷纷写出了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有效地构建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大语文教学。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信息量,扩展学生发展的空间,优化大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阅读量大,内容广。学生在学习新课前,教师应提前制作课件,并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提供选择加工的空间,使学生利用资料自主学习,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前,教师除了精心设计课件外,还布置学生观看有关《飞夺泸定桥》的录像或者上网查寻有关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及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其背景有了解,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就容易多了。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资源型”、“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探索求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发布时间】2018/4/3 14:15:51
  • 【点击频次】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