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议高中语文之核心素养

 

【作者】 徐 英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 核心素养的提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仅关系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及其未来其他方面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同时也关系着我国未来的一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和提高。本文通过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概念、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实践教育,总结了几种能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几个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正文】一、引言
  一般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涵盖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同时,也有人曾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将语文素养分为六个层次: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重视和提高中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在我国甚至世界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育实践中,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现简述如下:
  (一)过于注重考试分数和结果,注重知识记忆和应答技巧的培养,疏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目前,很多高校语文教学的主要侧重点都放在最终的分数和升学率上,大部分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和应试技巧,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于学生针对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的“容忍度”也并不高,这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变相禁锢,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和新素养的形成。
  (二)过分注重形式阅读和习题练习,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了达到提高考试分数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针对某一专项给学生布置许多与阅读相关的习题练习,但是这样的阅读往往仅停留在表面,阅读结束后,等待解析的往往只是固定的答案,且练习的量通常较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往往较少。
  (三)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思维惯性,较难突破。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培养下,学生一直都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语文的学习,且大部分都能够在成绩方面得到很好的“表现”,因此,大部分学生早已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当进入高中阶段需要真正对语文的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素养时,早已很难摆脱原有的模式。
  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培养措施
  (一)学生语言构建、运用能力的培养措施
  高中生语言构建能力的培养,主要经阅读、写作路径培养。为此,在实际活动中,应合理的渗透语言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评价能力培养。在课程选择时,结合班级学生学习情况,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以便对学生语言构建能力、语文素养加以有效培养。如:实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则应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文体不同,语言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需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合理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培养的过程中,需通过多元方式培养,如:写作、演讲、朗读、背诵等,进而切实加强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措施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写作、实践等。开展不同的活动,均需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实际阅读阶段,应充分了解阅读内容的含义,深入剖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写作阶段,首先需对写作题目进行分析,构建写作的大框,树立写作的思路,确保写作内容的流畅性,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重点。此外,学生口语交际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为做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需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语文活动中,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学生文化传承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措施
  做好现代取向、传统价值观的融合工作,确保两者达到统一。然后,在传统文化之上,深入探索其和现代文化间的关系、联系,重视传统文化的底蕴、民族文化认同、民族理想。此外,还应防止因为民族文化极端情况。为促使国际、民族情感相融合,应客观的看待文化发展,加强对文化内部结构、思维的了解,进而客观、工作的看待问题,做到不忙不崇洋媚外,不随意妄自菲薄。将文化共性、个性相整合,尊重文化差异,发扬我国语文文化。
  (四)学生审美鉴赏、创造能力的培养措施
  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首先,需鼓励学生鉴赏、创造语言的美,语言美,即为语文中的审美鉴赏、创造的切入点,需要用心感受。然后,应鉴赏、创造形象美,语文教学内容多通过创造形象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经对形象美的审美鉴赏,可构建学生的审美创造性。其次,需加强鉴赏、创造的情感美,这个过程不但能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还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和创造意蕴美的培养,通过作品表达,促使学生经鉴赏,加强审美创造的能力。鉴赏、创造理性美,重点培养学生判断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可见,语文教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以提升应试分数为唯一目的的教学理念,真正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从理念上最根本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身做出很大的转变。只有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长远发展,逐步锻炼发散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知识积累、语言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逐步有所积累和发展,最终既能达到分数的提升,同时又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理念转变同等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有部分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过于依赖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将很多的知识直接转化成PPT等形式直接灌输或者说是放映给学生看,然后通过记忆相关知识来达到增加知识积累、提升应试技能等目的。这种形式虽然短期有一定成效,但是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创新更多学习知识的方式,比如对于有些情景性较强的课文的学习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分组排演,通过表演的方式结合多媒体效果来阐释对课文的理解等。
  四、结语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处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在语文教学中,重点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进行培养,非常重要。为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学生发展需求,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加以培养,以此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春林.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52-54.
  [2]郑新丽.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24):79-82.
  [3]彭易.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3):68-69.
  • 【发布时间】2018/5/3 13:34:44
  • 【点击频次】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