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实施;
【正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便成为我们化学教师的得要追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探究式教学法进入人们视野,由于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故而得到了化学教师们的青睐,热衷于在实验课堂中进行应用。下面,我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谈谈心得体会。
一、科学设计探究式教学流程
对于某个具体实验,我们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就必须遵循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基本流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这儿就以实验室抽取二氧化碳为例。
第一步,创设情境,出示热点。探究式教学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动手操作实验,而是创设情境,出示学生较为关注的热点现象或问题,通过现象的出示,引发学生一些思考,激励他们参与实验的动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第二步,设疑激趣,提出疑点。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很多,例如,石灰石+稀硫酸、碳酸钠+稀盐酸、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浓盐酸等,但实验室为什么不选取这些来制取二氧化碳,那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药品是什么?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展示几组药品。
第三步,选择器材,设计实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方法和要求,设计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在此过程中,各小组要讨论交流,合理设计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使学生的想法逐步得到认证。
第四步,动手操作,注重过程。引导学生对比制取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及依据的原理进行讨论,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作为记录。
第五步,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要求各个探究小组,把观察的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结论,并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以及如何二氧化碳的量的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教学,学生在过程中进行了动手操作,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通过训练这一途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说到底,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需要动手探究,其探究能力和品质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为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又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碳之后,我们就不能把本课任务完成下课了,还必须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实践,解决生活问题。又如,在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的一节中,我们知道,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或火花。那硫在通常状态下是固体,可是,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产生火焰而不产生火星或火花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燃烧的特征就能把握其中的奥妙。原来燃烧时,固态硫先液化后汽化,因此硫蒸汽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了淡蓝的火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主体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能力方面培养,特别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中,我们更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为探究本身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动手参与。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不是主体而是主导,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除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外,还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时,我们不能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就告诉学生这一实验的结论,而应让学生自己探究寻求问题;白磷和红磷是否是可燃物;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了带着问题学习的意识,从而养成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为题、寻找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要让实验课生动活泼。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来操作控制,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能力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了铁生锈的条件后,可以让学生设计防止金属生锈腐蚀的实验方案,得出生活中如何防止铁生锈。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小实验
探究式教学不能仅在课堂中进行,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主探究。其实,我们家庭中也有很多化学小实验,这可以是我们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的资源,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例如:让学生做“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空气质量”、“调查食品的酸碱性”、“如何除掉水垢”等家庭中的化学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当然,要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效果,我们还需要注意多个方面,运用多个策略。但不能进行怎样的设计和拓展,其基本的理念、方法、步骤不能改变,否则就不是探究式教学了。即使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倡导创新的前提下,也要遵循其原则,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
参考文献:
[1]金卫东,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
[2]唐明芬,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读写算,2015年。
一、科学设计探究式教学流程
对于某个具体实验,我们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就必须遵循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基本流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这儿就以实验室抽取二氧化碳为例。
第一步,创设情境,出示热点。探究式教学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动手操作实验,而是创设情境,出示学生较为关注的热点现象或问题,通过现象的出示,引发学生一些思考,激励他们参与实验的动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第二步,设疑激趣,提出疑点。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很多,例如,石灰石+稀硫酸、碳酸钠+稀盐酸、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浓盐酸等,但实验室为什么不选取这些来制取二氧化碳,那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药品是什么?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展示几组药品。
第三步,选择器材,设计实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方法和要求,设计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在此过程中,各小组要讨论交流,合理设计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使学生的想法逐步得到认证。
第四步,动手操作,注重过程。引导学生对比制取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及依据的原理进行讨论,要求学生细心观察,作为记录。
第五步,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要求各个探究小组,把观察的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结论,并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以及如何二氧化碳的量的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教学,学生在过程中进行了动手操作,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通过训练这一途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说到底,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需要动手探究,其探究能力和品质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为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又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碳之后,我们就不能把本课任务完成下课了,还必须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实践,解决生活问题。又如,在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的一节中,我们知道,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或火花。那硫在通常状态下是固体,可是,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产生火焰而不产生火星或火花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燃烧的特征就能把握其中的奥妙。原来燃烧时,固态硫先液化后汽化,因此硫蒸汽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了淡蓝的火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主体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能力方面培养,特别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中,我们更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为探究本身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动手参与。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不是主体而是主导,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除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外,还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时,我们不能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就告诉学生这一实验的结论,而应让学生自己探究寻求问题;白磷和红磷是否是可燃物;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了带着问题学习的意识,从而养成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为题、寻找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要让实验课生动活泼。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来操作控制,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能力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了铁生锈的条件后,可以让学生设计防止金属生锈腐蚀的实验方案,得出生活中如何防止铁生锈。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小实验
探究式教学不能仅在课堂中进行,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主探究。其实,我们家庭中也有很多化学小实验,这可以是我们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的资源,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例如:让学生做“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空气质量”、“调查食品的酸碱性”、“如何除掉水垢”等家庭中的化学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当然,要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效果,我们还需要注意多个方面,运用多个策略。但不能进行怎样的设计和拓展,其基本的理念、方法、步骤不能改变,否则就不是探究式教学了。即使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倡导创新的前提下,也要遵循其原则,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
参考文献:
[1]金卫东,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
[2]唐明芬,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读写算,2015年。
- 【发布时间】2018/5/3 13:37:28
- 【点击频次】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