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作者】 贺永国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苟角小学校

【摘要】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内部驱动器,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有效的教学,常常始于兴趣激发。本文从氛围营造、生活化教学、搭建动手操作学习平台、在竞争中学习和加大激励表扬等五个方面进行激发。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发;
【正文】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内驱。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告诉我们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良好教学氛围营造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常常不注重导入教学中的兴趣激发,而是往往采用直奔主题的方式进行教学,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实际上学生因为没有积极参与,其学习效果远远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因此,我认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受到环境影响而收心,集中注意力,主动发挥主体作用。如何营造氛围,其方式有这样几种,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抓住小学生向师性强的特点,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学;二是注重情境教学,情境集激趣性和诱思性于一体,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兴趣;三是加大过程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更好地感受到学习快乐。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现实的,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教学,才是因材施教。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学操作,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想。因此,我们数学应从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们在教学三年级的方位时,我先组织学生在教室外,让他们不断地旋转,胳膊侧平,我说停,学生赶快停下来,在不断地说出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方向,让每一位学生都去感觉一下,看自己在生活当中原来注意过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答,这样利用学生熟知的数学实例,学生就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运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搭建动手操作学习平台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教师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让学生变“听教”为“做中学”,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数学知识的来由。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中采用传统的“知识——应用”模式,试图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再去用,“装满了知识再去行”是行不通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多种事实,让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做实验,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在心灵上获得种种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有用的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实践,加强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创。例如,我们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要让学生感受到千克有多重,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先用手掂一掂一千克的重量,充分感知,然后要求他们用各袋子装一千克沙子和面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一千克的重量,还知道动手操作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
  四、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学习
  小学生爱竞争、好表扬是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学中,抓住于此,我们就可以搭建平台,让学生竞争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小学生这种心理,适时、适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解题方法最佳的是谁”……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我们知道,小学数学中,特别是低段中,有很多口算题、估算题,我们都可以搭建竞争平台,让学生在“抢红旗”、“开火车”、“争上游”中获得竞争体验。
  五、加大过程激励评价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小学生更甚之,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最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是他们“好表扬”心理的原因,有了表扬,他们就把这种肯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进而积极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比如教师可以多运用“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等语言来肯定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鼓励的微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学习出现一些错误和问题时,如果教师采用激进的方式帮学生纠正错误,那么虽然学生这一次的错误得到了纠正,但是同时也对于学习探究产生了畏惧心理,由于害怕出错而干脆放弃探究已经在教学课堂中是常见的现象了,所以教师要耐心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错观念,让学生在找到错误原因的同时,也找到学习自信。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要把此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列为教学中,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而不断发挥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廖丽萍,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年。
  [2]张连娣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7年。
  [3]刘立平,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年。
  • 【发布时间】2018/5/3 13:42:49
  • 【点击频次】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