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作用;反思;
【正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小学语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多,而信息技术的加入,无疑给数学教学又增添了新的手段。但信息技术的优势,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合理运用才能把其转化为教学优势,变成实际效果。于是,我们如何将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就成为我们应着力思考并解决的现实课题。诚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运用多媒体,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有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活动中去,是我们新课改应达到的要求。但高效课堂的创建除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外,还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支撑。所以,在全面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我们应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这种科技手段来助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其间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作用源于其强大的功能,教学中,我们要化功能优势为教学优势,助推语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帮助学生发展语文素养,获得语文技能。在实践中,其作用是多方面的,重点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支撑,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没有学习积极性,没有主体建构作用的发生;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无法调动思维积极参与。我们知道,现行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既感到有趣,同时又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初,运用信息技术终端——电子白板,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强化感知,创设特定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动态的画面、动感的音乐等促进视听双动的刺激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而在参与中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由展示兵马俑的画面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古典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想更好的了解它吗?请大家注意观察的同时积极地思考。这样,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得到优化,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二)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静止的文字活动起来,使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具体,富有了生气,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出现的“众星拱月”一词,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时可以在这个词后链接一段动画,让动画先展示众星拱月这一自然现象,再过渡至圆明园及其四周的小园林,形象的诠释词语所含的意思,学生在观看后轻易地突破了文中的这一处难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语言分析与品味上。而且,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持久,达到了我们教学预期。
(三)增大课堂容量,拓展教学空间。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实践中,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把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组合起来,甚至借用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有选择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整合到课堂中来,这样就利于增大课堂容量。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起到拓展教学空间的作用。信息技术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反思
当然,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不要让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有的教师本来朗读水平很高,感染力很强,但却硬要播放下载的朗读课件,不但自己特长没有表现出来,反而由于多媒体操作上的问题却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某些不足;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于是过于依赖课件的观赏性,教师成了播放师,学生成了盲目的观众,画面应接不暇,学生眼花缭乱,可脑中空空如野;有的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没有亲自板书。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有些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为了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
总之,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只有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才能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让我们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去点燃这些火种吧。
参考文献:
[1]付连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年。
[2]向晓英,灵活运用媒体理性思考利弊——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3年。
[3]陈扣干,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5年。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作用源于其强大的功能,教学中,我们要化功能优势为教学优势,助推语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帮助学生发展语文素养,获得语文技能。在实践中,其作用是多方面的,重点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支撑,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没有学习积极性,没有主体建构作用的发生;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无法调动思维积极参与。我们知道,现行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既感到有趣,同时又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初,运用信息技术终端——电子白板,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强化感知,创设特定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动态的画面、动感的音乐等促进视听双动的刺激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而在参与中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由展示兵马俑的画面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古典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想更好的了解它吗?请大家注意观察的同时积极地思考。这样,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得到优化,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二)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静止的文字活动起来,使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具体,富有了生气,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出现的“众星拱月”一词,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时可以在这个词后链接一段动画,让动画先展示众星拱月这一自然现象,再过渡至圆明园及其四周的小园林,形象的诠释词语所含的意思,学生在观看后轻易地突破了文中的这一处难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语言分析与品味上。而且,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持久,达到了我们教学预期。
(三)增大课堂容量,拓展教学空间。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实践中,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把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组合起来,甚至借用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有选择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整合到课堂中来,这样就利于增大课堂容量。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起到拓展教学空间的作用。信息技术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反思
当然,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不要让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有的教师本来朗读水平很高,感染力很强,但却硬要播放下载的朗读课件,不但自己特长没有表现出来,反而由于多媒体操作上的问题却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某些不足;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于是过于依赖课件的观赏性,教师成了播放师,学生成了盲目的观众,画面应接不暇,学生眼花缭乱,可脑中空空如野;有的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没有亲自板书。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有些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为了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
总之,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只有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才能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让我们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去点燃这些火种吧。
参考文献:
[1]付连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年。
[2]向晓英,灵活运用媒体理性思考利弊——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3年。
[3]陈扣干,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5年。
- 【发布时间】2018/5/3 13:48:32
- 【点击频次】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