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防止出现分化现象

 

【作者】 黄焯敏

【机构】 广西博白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刚进入初三的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出于好奇心和新鲜感,觉得该门新课程十分有兴趣,学生们都想把它学好。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知识难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在学习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时候,有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很快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有的从有兴趣变成无兴趣,成绩越来越差,以致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有的越学越活,成绩越来越好。克服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分化现象,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化学学习规律,抓好五个转化
  1.把无目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学习。在教学中要根据化学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如介绍我国从古到今化学成就,结合我国现代科学家发奋学习,立志报国,为祖国、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事迹,结合国情,结合科技兴国,结合面临2l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的社会意义,从而把自己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在学习目的的激励下,养成认真踏实,勤奋学习的品质和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
  2.把机械死背型记忆转化为有趣味的记忆。如元素的化合价,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地去记忆,编成顺口溜,氢钾钠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负一氧负二,铜正一二铝正三,铁正二三硅正四,碳正二四磷三五,负二正四正六硫,单质零价要记清,记住了化合价。可以解决学生书写化学式的问题,会写化学式,才能书写化学方程式。在要求学生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时,可以运用谐音记忆法,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3.将烦琐的知识转化成简单,浓缩记忆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4.把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学生学习时,善于记忆具体形象的东西,不善于记忆抽象的概念。例如学生学习分子和原子知识时,学生对于分子构成物质,不是很清楚,可以假设有一只蚂蚁在黑板上,你看不到,但有一群蚂蚁在黑板上你可以看到,一只蚂蚁是相当于一个分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模型、幻灯、图象和学生熟悉的东西,来揭示具体现象的本质。从而使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随后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
  5.把单纯用脑转化为手脑并用。不少学生学习时,不知怎样理解概念和掌握化学规律,单用脑死记硬背,致使成绩不佳。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好动、好想、好问的特点,尽可能将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去观察、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智力开展。总之,要促使他们手脑并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目前,课堂仍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作“导演”,学生作“演员”,以自学为主,以练为主,因材施教。使每堂课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能做到堂堂清。所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克服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分化现象的工作重点。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初三学生心理特点,上课后5至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学生的思维最活泼。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情境,突出教学目标5分钟;进行新课15分钟,新课小结2分钟;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拾遗补救7分钟左右。这样的结构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利用最佳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优化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整个课堂,存在多层矛盾:一位教师与几十位学生,45分钟与繁多的内容,浅显内容与深层知识,优秀生与中差生,刻苦的与疏懒的,爱动手的与爱动口的等等。面对这诸多的矛盾,能用一种姿态和一种模式去解决吗?绝对不能。表面看来,用教授法教起来省劲,学生学起来省事,其结果正象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不是学“生”,而是学“死”。这是造成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主张“智育”“注重自学”。不要担心,学生自学理解不透,掌握不住要领。陶行知先生借用“点石成金”的故事,讲到“徒弟不要师傅的黄金,而要他的指法。”因此看来,引导学生自学和做,要比单靠教师讲授更为重要,因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有了学生的自动,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3.精讲多练,开发学生智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讲练结合。所谓“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地把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讲清楚。“练”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设计各种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条件,智力的开发与学习知识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智力的开发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灵活运用,使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验操作之中,实验的事实结果又能升华为理论。如果教师是注入式灌输的,学生就只会死记硬背、照方抓药、机械的模仿操作,智力就难以开发。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会得出一些反常的实验现象,有的甚至实验失败。对此,学生往往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提问,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实验操作中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 【发布时间】2018/5/3 13:50:11
  • 【点击频次】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