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服务他人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服务他人;意识;培养;
【正文】陈鹤琴先生早在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如来园活动时,教师可以轮流请幼儿担当“值日生”等工作,工作的内容包括晨间给动物角添加饲料,给植物角浇水,帮助教师擦桌子、玩具;集体活动时分发玩具,收拾整理图书等;户外体育游戏时分发收放玩器具;进餐时分发碗、碟、饭菜,清理桌面等;起床活动中,让幼儿帮助别人系鞋带,扣扣子,整理床铺,为上卫生间的幼儿取手纸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委派下,服务工作的热情很高,甚至把服务的机会当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在工作时感到无比荣耀和兴奋。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服务的内容及种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服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教师在安排“值日生”工作时应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位幼儿都有服务的机会,尽量避免幼儿功利思想的产生。
一、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首先我根据幼儿的情况与教育的需要有意识地委派个别幼儿去完成某项劳动任务。有时委派一个人去完成,有时也委派两、三人同时去完成。同时注意让幼儿养成完成任务后向老师报告的习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针对我提出的具体明确的要求,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讲评,有优点要表扬,有缺点要指出,使幼儿在教师提出的希望后能找到改正的方向。
2. 在教学中培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在教学中同样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譬如:为同伴放置课桌、为同伴
分发学习用品等。使幼儿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能力。
3.请家长协作共同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请家长在家中观察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创设一定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能力,最后做一个反馈,适当地进行奖励和惩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验,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已初见成效,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自觉地表现出强烈的为他人服务的意愿。他们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感受共同生活的愉快与欢乐,不独占、不争抢玩具、图书等物品,不打人,不骂人,能互相谦让,逐步学会自己解决与同伴的争执和纠纷;学会关心别人,对同伴富有同情心,当别人有困难时能去帮助解决困难,给予同情和安慰,关爱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部分幼儿还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自己有进步不骄傲,不讥笑别人的缺点,愿意学习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通过与家长的共同配合我们还能欣喜地看到,平常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如今变成了勤劳的小蜜蜂。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家长们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供机会
我们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设计了商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讲解员等角色,而且要求其他各个角色都有承担为别人服务的责任。如“娃娃家”中为到访的“客人”服务,为“家庭”中的“孩子”服务;“小课堂”游戏中, “教师”为“学生”服务等诸如此类的服务。教师在组织引导时应强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为别人服务时应礼貌热情,服务尽可能地周到细致,让被服务的人感到满意等。这些服务机会大大增强了幼儿对于服务的认识与理解,幼儿逐渐懂得服务的意义,了解服务是一项为帮助他人而做的工作。同时,对他人给予的服务,也会珍惜并产生感激之情。
三、利用情感教育,培养服务意识
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不应是情感缺失的教育,因此在培养幼儿服务意识时也必须加强幼儿情感教育。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幼儿只有对所接触到的一切都充满关爱时,才可能产生为其服务的意识。一个对生活环境缺乏关爱的幼儿,是不愿甚至不能产生为其服务的举动的。
情感教育的方式、内容丰富多样,主要目的都是帮助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爱的情感,从而关心、帮助他人,使周围的世界在自己的参与下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培养服务意识的基本心理基础。如教学活动《小河马有用处》(故事)中,小河马通过为他人提供过河服务,终于找寻到了自己的用处,得到了快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通过故事情节,体会和感受小河马的心理变化。幼儿一定能够从中理解小河马从悲伤转变为快乐、自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小河马为别人服务了,他才感到自己也有用处,别人也是需要他的。?????在我们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领域目标的表达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在进行幼儿服务意识培养过程中更应当如此。幼儿只有“体验”了服务的过程,“感受”到了服务的乐趣,才会“喜欢”、??“乐意”再次为他人服务,这是一种情感方面的获得,更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爱”的情感。
四、培养服务意识,符合终身教育理念
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应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终身教育思想渗透在们冈要》的全文中,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是完全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服务意识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愿意为他人付出的人,才会被周围世界认可和接受,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甚至超过了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一切组合。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服务精神的具备,是作为一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现代中国人的条件。具备了服务意识的幼儿,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才会使服务成为习惯和自然,性格更加开朗活泼,对自我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助人为乐,有同情心,在将来社会中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是建立良好品德基础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需。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幼教工作者应当重视对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将服务意识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生活的一点一滴。
一、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首先我根据幼儿的情况与教育的需要有意识地委派个别幼儿去完成某项劳动任务。有时委派一个人去完成,有时也委派两、三人同时去完成。同时注意让幼儿养成完成任务后向老师报告的习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针对我提出的具体明确的要求,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讲评,有优点要表扬,有缺点要指出,使幼儿在教师提出的希望后能找到改正的方向。
2. 在教学中培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在教学中同样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譬如:为同伴放置课桌、为同伴
分发学习用品等。使幼儿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能力。
3.请家长协作共同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请家长在家中观察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创设一定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能力,最后做一个反馈,适当地进行奖励和惩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验,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已初见成效,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自觉地表现出强烈的为他人服务的意愿。他们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感受共同生活的愉快与欢乐,不独占、不争抢玩具、图书等物品,不打人,不骂人,能互相谦让,逐步学会自己解决与同伴的争执和纠纷;学会关心别人,对同伴富有同情心,当别人有困难时能去帮助解决困难,给予同情和安慰,关爱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部分幼儿还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自己有进步不骄傲,不讥笑别人的缺点,愿意学习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通过与家长的共同配合我们还能欣喜地看到,平常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如今变成了勤劳的小蜜蜂。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家长们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供机会
我们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设计了商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讲解员等角色,而且要求其他各个角色都有承担为别人服务的责任。如“娃娃家”中为到访的“客人”服务,为“家庭”中的“孩子”服务;“小课堂”游戏中, “教师”为“学生”服务等诸如此类的服务。教师在组织引导时应强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为别人服务时应礼貌热情,服务尽可能地周到细致,让被服务的人感到满意等。这些服务机会大大增强了幼儿对于服务的认识与理解,幼儿逐渐懂得服务的意义,了解服务是一项为帮助他人而做的工作。同时,对他人给予的服务,也会珍惜并产生感激之情。
三、利用情感教育,培养服务意识
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不应是情感缺失的教育,因此在培养幼儿服务意识时也必须加强幼儿情感教育。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幼儿只有对所接触到的一切都充满关爱时,才可能产生为其服务的意识。一个对生活环境缺乏关爱的幼儿,是不愿甚至不能产生为其服务的举动的。
情感教育的方式、内容丰富多样,主要目的都是帮助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爱的情感,从而关心、帮助他人,使周围的世界在自己的参与下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培养服务意识的基本心理基础。如教学活动《小河马有用处》(故事)中,小河马通过为他人提供过河服务,终于找寻到了自己的用处,得到了快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通过故事情节,体会和感受小河马的心理变化。幼儿一定能够从中理解小河马从悲伤转变为快乐、自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小河马为别人服务了,他才感到自己也有用处,别人也是需要他的。?????在我们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领域目标的表达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在进行幼儿服务意识培养过程中更应当如此。幼儿只有“体验”了服务的过程,“感受”到了服务的乐趣,才会“喜欢”、??“乐意”再次为他人服务,这是一种情感方面的获得,更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爱”的情感。
四、培养服务意识,符合终身教育理念
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应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终身教育思想渗透在们冈要》的全文中,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是完全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服务意识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愿意为他人付出的人,才会被周围世界认可和接受,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甚至超过了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一切组合。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服务精神的具备,是作为一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现代中国人的条件。具备了服务意识的幼儿,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才会使服务成为习惯和自然,性格更加开朗活泼,对自我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助人为乐,有同情心,在将来社会中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是建立良好品德基础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需。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幼教工作者应当重视对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将服务意识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生活的一点一滴。
- 【发布时间】2018/5/3 13:53:19
- 【点击频次】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