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浅谈
【关键词】 ;
【正文】 百分率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简单的题型。求“百分率”,知识点看似简单,却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通过这些知识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看得见的出勤率、缺勤率、达标率、发芽率作基础,让自学书本。通过自学书本,学生发现百分率的计算除了我们之前所用的算式外,还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并能找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看书后,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容易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百分率的例子。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知识之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桌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掌握一些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百分数应用题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画线段图,再结合分析法、综合法进行分析,明白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百分数应用题教材上要求用方程解比较简便,对算术方法并没有太多的强调,但基础好的学生对于算术方法却比较喜欢,但很容易做错。另外,有些学生结合线段图也会根据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来解题。因此,针对这些情形,我们都希望学生抓牢这些不同策略的共同点,先画线段图,再分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加以解决,对基础不大好的学生就提倡方程法优先,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能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在采用这些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形成以下良好的解题习惯:(1)认真阅读题目;(2)理解题目意思,已知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3)找出恰当的关系式;(4)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题意;(5)列式清楚有依据;(6)估算习惯不能少;(7)谨慎计算不求快;(8)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三、联系实际,指导验算,提高解题准确率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题目的解答是否正确难以做出判断,审题、计算粗心大意,都会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验算和估算答案是否正确、答案是否符合实际,这既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解题准确率的必要措施。通过验算既可以使学生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遗漏,及时进行纠正,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又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积极作用。
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相近习题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出不同点,逐渐掌握解题方法。如:“甲乙两粮库,甲库比乙库多存粮20%,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甲乙两粮库原来存粮各多少吨?”在分析解答“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的基础上,加入“放入乙粮库”再分析“甲乙两粮库,甲库比乙库多存粮20%,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并放入乙库,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甲乙两粮库原来存粮各多少吨”,让学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说明甲粮库比乙粮库多40吨;而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放入乙粮库,说明甲粮库原来不是比乙粮库多40吨,而是多80吨。所以,第一题列式为40÷20%,这样求得甲粮库的再求乙粮库的;而第二题列式为40×2÷20%,求得甲粮库的再求乙粮库的。
四、教师语言还需锤炼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效果。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精确。特别是在提问、点拨和评价性的语言。提问,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提问的实质是激疑,而激疑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善启发者,必善提问。比如,在总结求百分率的含义时,提问:“学习了那么多的百分率,求百分率就是求什么呢?”此问一抛,学生顿时无所适从,不能很准确地回答问题。但如果结合之前学习的那么多百分率,让学生观察,从而再让他们概括求百分率的方法那就自然的多。点拨式语言也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学生学习出勤率时,不单单只用“你说,你说”这样简单的过渡语让学生机械式地说出勤率含义和计算方法,而是加上一些点拨语言,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出勤率。
五、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习效果。练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手段。但如果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而进行题海战术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学。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设计练习也就得花点心思。
教无定法。希望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索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反思,探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就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位教学上的智者,甚至大师,在教学岗位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看得见的出勤率、缺勤率、达标率、发芽率作基础,让自学书本。通过自学书本,学生发现百分率的计算除了我们之前所用的算式外,还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并能找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看书后,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容易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百分率的例子。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知识之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桌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掌握一些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百分数应用题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画线段图,再结合分析法、综合法进行分析,明白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百分数应用题教材上要求用方程解比较简便,对算术方法并没有太多的强调,但基础好的学生对于算术方法却比较喜欢,但很容易做错。另外,有些学生结合线段图也会根据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来解题。因此,针对这些情形,我们都希望学生抓牢这些不同策略的共同点,先画线段图,再分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加以解决,对基础不大好的学生就提倡方程法优先,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能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在采用这些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形成以下良好的解题习惯:(1)认真阅读题目;(2)理解题目意思,已知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3)找出恰当的关系式;(4)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题意;(5)列式清楚有依据;(6)估算习惯不能少;(7)谨慎计算不求快;(8)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三、联系实际,指导验算,提高解题准确率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题目的解答是否正确难以做出判断,审题、计算粗心大意,都会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验算和估算答案是否正确、答案是否符合实际,这既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解题准确率的必要措施。通过验算既可以使学生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遗漏,及时进行纠正,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又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积极作用。
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相近习题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出不同点,逐渐掌握解题方法。如:“甲乙两粮库,甲库比乙库多存粮20%,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甲乙两粮库原来存粮各多少吨?”在分析解答“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的基础上,加入“放入乙粮库”再分析“甲乙两粮库,甲库比乙库多存粮20%,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并放入乙库,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甲乙两粮库原来存粮各多少吨”,让学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说明甲粮库比乙粮库多40吨;而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放入乙粮库,说明甲粮库原来不是比乙粮库多40吨,而是多80吨。所以,第一题列式为40÷20%,这样求得甲粮库的再求乙粮库的;而第二题列式为40×2÷20%,求得甲粮库的再求乙粮库的。
四、教师语言还需锤炼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效果。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精确。特别是在提问、点拨和评价性的语言。提问,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提问的实质是激疑,而激疑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善启发者,必善提问。比如,在总结求百分率的含义时,提问:“学习了那么多的百分率,求百分率就是求什么呢?”此问一抛,学生顿时无所适从,不能很准确地回答问题。但如果结合之前学习的那么多百分率,让学生观察,从而再让他们概括求百分率的方法那就自然的多。点拨式语言也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学生学习出勤率时,不单单只用“你说,你说”这样简单的过渡语让学生机械式地说出勤率含义和计算方法,而是加上一些点拨语言,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出勤率。
五、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习效果。练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手段。但如果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而进行题海战术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学。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设计练习也就得花点心思。
教无定法。希望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索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反思,探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就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位教学上的智者,甚至大师,在教学岗位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 【发布时间】2018/5/3 13:55:42
- 【点击频次】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