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调控浅谈

 

【作者】 姚 敏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翔凤学校

【摘要】 课堂调控是加强师生信息交流的互馈方式,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取得有效调控,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运用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调控;
【正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推崇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新方式,它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尤其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举手发言,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老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讨论,深入探究,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直接涉及到提什么问题和如何讨论的问题了,也直接涉及到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如何引导、启发以及调控的问题。
  如果提问没有提出课文中的主要问题,或者如果讨论也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那么这堂课的结果是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也肯定是失败的。一堂课的时间是限定的,假设一节课的时间终了,但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哪怕你讲得头头是道,教法也运用得很恰当,可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下课时间就到了,形成“龙头蛇尾”,那也不能算成功。或者假设一节课还剩五、六分钟左右,而无事可做,形成“先紧后松”,那仍然也不能算成功课。因此,在教学中,新课程课堂调控显得十分重要。
  调控是课堂管理策略中的一种,有口令调控、情绪调控、激励调控以及游戏调控等多种方式。那么,初中语文新课程应当如何具体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呢?
  一、导入新课的调控
  新课的导入比较好调控。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把课文题目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提出一个与课题有关的简单问题或引入一首相关的诗来导入。例如:《〈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的导入,直接向学生提问:“古代大教育家、圣人,知道是谁吗?”,然后就由“孔子”到“论语”,直接引到了课文题目上。如果课题有必要介绍,要简明扼要,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意识一开始就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并控制在学习新课的范围内。否则,就会离题,影响新授课的引入,既耽误课堂有效时间,又可能导致学习意识的流向出现偏差。如教学《藤野先生》和《海燕》(八年级下册)两课时,教师就没有必要把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政治背景逐一介绍给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恰如其分地带一两句即可。
  二、阅读课文的调控
  无论是教读课文,还是带“*”的自读课文,教学时,都要阅读课文。当然,自读课文自然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阅读;教读课文一般是教师范读课文,也可以请学生朗读。教师朗读要流利,不能读错,还要停顿正确,读得有节奏感。这样,才能够紧紧吸引住学生而不分散精力,也不会耽搁课堂有效时间。教师还要在语言的抑扬顿挫上作有效调控。比如突然把声音从低提到高,反之亦然。这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力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老师在朗读一篇课文时,不要因为所学课文中某段文笔精彩,就旁征博引一大堆辞藻或典故,或夸大其辞,甚至不着边际地吹嘘一番,使学生的学习思路离开课文内容,因而耽误有限课堂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三、提问和讨论的调控
  这里的提问指老师提问和学生提问。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一篇课文的目的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作业中的提问,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在教学《我的信念》(七年级下册)对,进行到第五段:“……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就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梦想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而新课标要求主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办呢?只要善于引导和启发,请学生看看课后作业第一大题第1小题,学生马上就会提出这个问题。
  在学生提问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偶然提出远离课文内容的疑难“怪问”,这不但易影响全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可能耽误讨论时间,影响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完成。这时,教师应与这个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冷静、迅速地思考出一个合理的答案予以解答,使提问的学生既愉快接受老师的指正,重新回到主要问题上来。
  至于讨论,这里是指全班学生讨论和分组讨论。问题提出后,要抽学生答问,如果学生答不全对,甚至不会答,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地、积极地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答问时,如果学生在表达上词不达意,或出现与教学内容不一致的地方。此时,教师应充分运用眼神和手势,表达出暗示、阻止等意思,使教与学双方的思想意识朝着共同的学习目标方向发展。
  如果遇到学生答不全面,甚至答不出或“卡壳”的时候,也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启发、引导。例如,上面提出的问题,“梦想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假设学生答不上出现“冷场”时,教师就要向学生启发性提问:请大家回想一下,居里夫人勤奋执着地从事的是什么研究工作?为什么五十余年都不改变?如果学生还是答不上或答不全面,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梦想家”有关的语句,然后又开展讨论。这样学生就会很快答出:“梦想家”的基本特征:一是献身科学事业,二是不谋求物质上的利益。问题会很快地迎刃而解,从而使讨论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之,课堂调控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不同教师,其方法也各异。我们还应巧妙结合现代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调控。
  参考文献:
  [1]姚成文,浅谈如何有效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年。
  [2]安秋红,在有效教学的阳光里行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
  [3]向兴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作家选刊,2013年。
  • 【发布时间】2018/5/3 13:57:07
  • 【点击频次】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