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初中英语;自学能力;培养;实践策略;
【正文】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么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英语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平台,理应为学生发展奠基,自然应担当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任。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学习就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对于深奥枯燥的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更需要兴趣来作动力,以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比教学英语知识更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学就要设法让学生获得一定成就感,创新教学方式、内容和形式,运用成功+表扬等方法来保持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感更能让人得到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获得更大成功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优、中、差生都能参与并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教师继而鼓励其继续努力。另外,引入竞赛机制,采取自己与过去的纵向竞赛、生生间的横向竞赛及学习小组间的竞赛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了兴趣便能自主学习,持续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就是自主学习意识的高度自觉。新课改要求重视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因为学生学习优劣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力量的发挥,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是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就是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已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①培养模仿朗读的习惯。英语是外来语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反复强调模仿语言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心理,多给他们模仿的机会,克服难为情,增强表现欲。教学时,要常用录音机、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模仿英语在交际场景中的运用,感受不同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情感。②培养听说习惯。听说训练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课前讲一小段自编的或摘录的故事、幽默、唱一首英文歌曲或进行自由对话,由少到多,由易到难。既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日积月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话”也会越来越多。
三、授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功,感受学习快乐的前提。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倡导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的理念,于是,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在自主学习中有的放矢,就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
(一)指导记忆方法。英语学习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词组,懂重语法运用等。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记忆窍门,减轻学习压力。①根据构词法来记忆单词。在词根上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词。如impossible、disappear、invention,让学生来记忆这些前缀和后缀含义,这样在阅读时如碰到类似的生词,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路。另一种由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如something、blackboard、headmaster等。最后一种是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个词类。如open (adj) 开着的——(v) 打开,well(n)井——(adv) 好等。②根据词的同词异用、异词近义、反义词等对比区别来记忆。如listen——hear、bring——take、get,borrow——lend。③根据同义、同音变化规律进行归类记忆。如must——have to,be in——be at home,do well in——be good at,farther——father,feel——felt,sleep-slept。
(二) 指导预习方法。在学习每课之前,让学生自主预习生词、对话和课文,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Lesson 4 的第二课时,学生通过预习:A:Is watching TV too much good or bad for your health? B:I think it is bad。就有可能找到疑难点:一是动词短语watch TV 为什么写成watching TV 了,是不是be doing sth?二是good for 同be good at 有什么区别呢? 这样学生在听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举例,或稍加点拨,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教会使用工具书。学好英语,能适时地熟练使用工具书必不可少,如英语词典、语法书等,这样当遇到陌生单词或疑难情况下,能借助工具书,消除疑虑,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平时还要注意收集一些难易适中的材料,自我概括归纳,使之成为自己手头的第二部“工具书”。
当然要教给的学习方法远不止上面这几种,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从而有能力走向探索未知的行程。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一朝一夕能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督促与引领,既激励又指导,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读书、学习、记忆等方法路径去学习英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当学生“善学”、“会学”,教师方能“脱手”,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竞争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典,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年。
[2]李颖,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学园,2012年。
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学习就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对于深奥枯燥的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更需要兴趣来作动力,以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比教学英语知识更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学就要设法让学生获得一定成就感,创新教学方式、内容和形式,运用成功+表扬等方法来保持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感更能让人得到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获得更大成功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优、中、差生都能参与并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教师继而鼓励其继续努力。另外,引入竞赛机制,采取自己与过去的纵向竞赛、生生间的横向竞赛及学习小组间的竞赛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了兴趣便能自主学习,持续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就是自主学习意识的高度自觉。新课改要求重视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因为学生学习优劣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力量的发挥,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是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就是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已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①培养模仿朗读的习惯。英语是外来语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反复强调模仿语言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心理,多给他们模仿的机会,克服难为情,增强表现欲。教学时,要常用录音机、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模仿英语在交际场景中的运用,感受不同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情感。②培养听说习惯。听说训练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课前讲一小段自编的或摘录的故事、幽默、唱一首英文歌曲或进行自由对话,由少到多,由易到难。既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日积月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话”也会越来越多。
三、授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功,感受学习快乐的前提。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倡导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的理念,于是,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在自主学习中有的放矢,就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
(一)指导记忆方法。英语学习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词组,懂重语法运用等。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记忆窍门,减轻学习压力。①根据构词法来记忆单词。在词根上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词。如impossible、disappear、invention,让学生来记忆这些前缀和后缀含义,这样在阅读时如碰到类似的生词,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路。另一种由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如something、blackboard、headmaster等。最后一种是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个词类。如open (adj) 开着的——(v) 打开,well(n)井——(adv) 好等。②根据词的同词异用、异词近义、反义词等对比区别来记忆。如listen——hear、bring——take、get,borrow——lend。③根据同义、同音变化规律进行归类记忆。如must——have to,be in——be at home,do well in——be good at,farther——father,feel——felt,sleep-slept。
(二) 指导预习方法。在学习每课之前,让学生自主预习生词、对话和课文,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Lesson 4 的第二课时,学生通过预习:A:Is watching TV too much good or bad for your health? B:I think it is bad。就有可能找到疑难点:一是动词短语watch TV 为什么写成watching TV 了,是不是be doing sth?二是good for 同be good at 有什么区别呢? 这样学生在听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举例,或稍加点拨,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教会使用工具书。学好英语,能适时地熟练使用工具书必不可少,如英语词典、语法书等,这样当遇到陌生单词或疑难情况下,能借助工具书,消除疑虑,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平时还要注意收集一些难易适中的材料,自我概括归纳,使之成为自己手头的第二部“工具书”。
当然要教给的学习方法远不止上面这几种,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从而有能力走向探索未知的行程。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一朝一夕能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督促与引领,既激励又指导,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读书、学习、记忆等方法路径去学习英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当学生“善学”、“会学”,教师方能“脱手”,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竞争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典,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年。
[2]李颖,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学园,2012年。
- 【发布时间】2018/5/3 13:58:15
- 【点击频次】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