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开展;
【正文】随着社会市场竞争加剧,人才竞争显得越来越激烈。单打独斗的日子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了,相反,更需要团结协作型人才。因此,一个时代赋予的任务——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能力是势在必行。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顺应这时代使然、新课改要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在我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践行已久,经我屡次总结、反思、提炼,加之学习借鉴,形成一定“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的理念,也是一种学的方法,是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但是,从现实众多小组合作学习来看,不是每个合作学习都是成功的,都是有效果的。在我们走访中发现,一些教师用合作学习装点课堂的,那是绝对低效的。多年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成效,我们必须精心设计,遇水搭桥,让学生合作学习。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合作学习的开展。
一、抓好时机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开展,不是随意的,并不是我们完全意料之中的,很多时候是我们随课堂而定,抓住时机进行。
(一)在学习的重难点处引导合作。教材的重难点,也就是学生理解最困难的地方。在此处展开合作,有利于学生运用集体智慧化难为易,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掌握,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学时,我们应让学生在反复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而不要一提到此难点,我们就要求学生合作。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热情;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成果;相互质疑问难,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师生总结概括。这样来合作,效果会更好。
(二)在学生单独实验遇到困难时倡导合作。对于有些实验,学生个体不能独立完成,我便设置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相互合作,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让学生把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面积来求,学生独立操作会有点难度,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进行。
(三)在学生独立尝试后展开合作。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存有困惑,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如教学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有10个球,1个是坏的,不知轻重,其他球质量一样,有一个天平,问最少称几次,能称出哪个球是坏的?如果最多只能称3次,最多能称多少个球?”象这样的题,就需要学生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不是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这样几件事
(一)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探究,这样就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堂言,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应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激励表扬;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的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的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巡视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三)要精心设计合作探讨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过于简单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当出现:3+3+3+3=12,4+4+4=12,5+5+5+5=20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怎么样?”“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而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去寻找算式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在开展时应注重实效,不要流于形式,我们应根据内容、学情等因素组织开展,精心设计合作探究主题,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强调人人参与、人人获得成功体验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型的人才,为他们将来赢得更多的合作胜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廷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J].学周刊,2011年。
[2]孙卫,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2010年。
[3]刘春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利用[J].才智,2011年。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的理念,也是一种学的方法,是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但是,从现实众多小组合作学习来看,不是每个合作学习都是成功的,都是有效果的。在我们走访中发现,一些教师用合作学习装点课堂的,那是绝对低效的。多年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成效,我们必须精心设计,遇水搭桥,让学生合作学习。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合作学习的开展。
一、抓好时机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开展,不是随意的,并不是我们完全意料之中的,很多时候是我们随课堂而定,抓住时机进行。
(一)在学习的重难点处引导合作。教材的重难点,也就是学生理解最困难的地方。在此处展开合作,有利于学生运用集体智慧化难为易,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掌握,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学时,我们应让学生在反复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而不要一提到此难点,我们就要求学生合作。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热情;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成果;相互质疑问难,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师生总结概括。这样来合作,效果会更好。
(二)在学生单独实验遇到困难时倡导合作。对于有些实验,学生个体不能独立完成,我便设置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相互合作,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让学生把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面积来求,学生独立操作会有点难度,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进行。
(三)在学生独立尝试后展开合作。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存有困惑,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如教学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有10个球,1个是坏的,不知轻重,其他球质量一样,有一个天平,问最少称几次,能称出哪个球是坏的?如果最多只能称3次,最多能称多少个球?”象这样的题,就需要学生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不是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这样几件事
(一)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探究,这样就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堂言,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应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激励表扬;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的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的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巡视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三)要精心设计合作探讨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过于简单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当出现:3+3+3+3=12,4+4+4=12,5+5+5+5=20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怎么样?”“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而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去寻找算式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在开展时应注重实效,不要流于形式,我们应根据内容、学情等因素组织开展,精心设计合作探究主题,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强调人人参与、人人获得成功体验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型的人才,为他们将来赢得更多的合作胜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廷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J].学周刊,2011年。
[2]孙卫,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2010年。
[3]刘春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利用[J].才智,2011年。
- 【发布时间】2018/5/3 14:00:06
- 【点击频次】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