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作者】 魏志英

【机构】 四川省广安思源小学

【摘要】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能学,是我们教学的理想追求。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应加强学法指导,落实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重视;
【正文】教是为了不教,是我们教学中一句至理名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在知识爆炸时代,各种知识周期变短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自我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追求。传统“教以应试”的做法,只能对“学以求分”负责,而在素质教育的当下,加强学法指导,才能让学生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竞争力奠定基础。而作为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担当起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任。而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不断翻新、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发现数学知识学习的规律,并且有针对性地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快速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那么教师又该怎样有效性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学法指导策略。
  一、在以旧引新中,加强学法指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旧引新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学习方法,主要是运用旧知识解决相类似或相关的新知识的方法,将数学题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快速解答题型。在小学数学中,以旧迎新被经常应用,如: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并同时出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题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后,可以把其中的一道题改一改分母变成异分母加减法,让学生探索它的计算方法,这时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再计算的方法。通过以旧迎新可以化新知识为旧知识,使问题更加容易理解,提高学生问题解答能力,培养学习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除了用旧知识点引新知识点外,还应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和发展点,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经过时间”这一数学问题时,我们要运用学生已有的时间概念的知识,把结束时间与开始时间进行对照,从而推导出:经过时间等于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这一结论。这样教学,我们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增强方法意识。
  二、在动手操作中,加强学法指导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教学操作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给学生创造一些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关系时,老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活动,首先准备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容器,通过比较所装沙子的多少关系,证明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形象的实际操作来解决。
  三、在概念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
  概念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概念教学,有利于发展数学理解能力,习得数学语言。作为学习数学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在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领会知识,发现规律,去解决疑难问难,这也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尝试的有效做法。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出示:1.找出2的倍数;2.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3.说说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然后让学生注意两个问题:没写出的2的倍数个位上是否也是0、2、4、6、8呢?其它数位上有没有特征?在学生加以验证的同时,也就概括出规律。教学结果令人满意,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做到了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才轻松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能力的培养。
  四、在画图解题中,加强学法指导
  画图解题是化数学抽象性为直观性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问题解决的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解题能力,既一种方法指导,也是一种数学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实践与运用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把实践与运用中的文字叙述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中,不断地掌握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有这样的题目:桃树有50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23棵,梨树有多少棵?可以让学生画图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旁加可以引导,教会学生怎样画图理解题意。以此种方法解题,不仅学生做得快,准确率高,而且还教会学生学习,培养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获得学习方法培养的同时还能快速体验到成功,产生一种学习快乐感。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既是教师授学生以“渔”的过程,又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对策,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保障。现目前,还有不少教师仍是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接受“题海式”的作业实践,学生基本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要真正让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机结合,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以便在更多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应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益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2011年。
  [2]王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文理导航,2015年。
  [3]张世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都市家教月刊,2013年。
  • 【发布时间】2018/5/3 14:01:25
  • 【点击频次】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