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生活活动中幼儿服务意识养成策略

 

【作者】 彭德勤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岷江幼儿园

【摘要】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人去为之奋斗,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更具现实意义。服务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这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只有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才能在幼儿的品德塑造过程中打下牢固的服务精神基础。

【关键词】 幼儿;生活服务;培养;
【正文】幼儿阶段是情绪的敏感期,是幼儿建立自我形象,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幼儿愿意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渴望被别人赏识。而幼儿通过服务他人,就能够得到认同和接受。教师应当及时发现类似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肯定这种行为,并将此上升到服务行为的高度,让幼儿体会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实施服务行为。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多观察、多留意,并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
  一、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自我责任心
  自我责任心主要是对自己有关的事如对自己的生活、游戏、学习、行为等负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在幼儿园里哪些事情是需要我们自己做的,他们会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如整理玩过的玩具,自己穿衣服、塞裤子等等。在家里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做的,如:让自己学会叠被子、衣服,系鞋带,种植小植物。除此以外,我们还请小朋友们说说在家里我们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如帮爸爸妈妈拿茶杯、扔垃圾等等。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提高要求,循序渐进
  在小班,教师会把一些生活自理技能编成儿歌,如教幼儿学习扣纽扣时,让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到了中班,教师还可以通过扣纽扣这个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不同的是,教师把扣子变小了,扣眼变小了,使活动更富有挑战性。在中班,教师添加了“编辫子”小游戏,让幼儿学习用三股绳子编辫子,提供的材料有粗的布条,有细的绳子,让幼儿练习用布条编辫子,待幼儿熟练了以后,再用细的绳子编辫子。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的操作材料,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教师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提高要求。在幼儿初步掌握了自我服务能力技巧后,要逐步提高幼儿做事的速度和质量。例如,培养小班幼儿用调羹吃饭的方法是:一只手固定碗,一只手拿调羹,先吃一口饭,再吃一口菜,待幼儿熟练地掌握了吃饭的动作后,再要求幼儿能够把碗里的饭粒吃干净,吃完饭后将调羹、空碗放在指定的地方,并用餐巾擦干净嘴巴。到了中班以后,幼儿吃饭的工具变成了筷子,刚开始有的幼儿不太适应,拿筷子的姿势不对,教师要以教幼儿正确地使用筷子为主,待幼儿逐渐掌握了用筷子的技巧后,再提高用餐的速度。有了自我服务的前提之下才能增强对他人进行服务意识。
  三、让值日生成为集体责任心
  在幼儿园里中班的这个年龄阶段和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已经初步建立了责任。为了更好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因此,我们实行一周值日生划分责任区并进行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服务的机会,教师应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并倡议幼儿互相服务。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的事情,不必每件事都让老师或保育员代劳,时间久了,幼儿会习惯性地将同伴需要帮助的事情做好,甚至引以为豪。
  如来园活动时,教师可以轮流请幼儿担当“值日生”等工作,工作的内容包括晨间给动物角添加饲料,给植物角浇水,帮助教师擦桌子、玩具;集体活动时分发玩具,收拾整理图书等;户外体育游戏时分发收放玩器具;进餐时分发碗、碟、饭菜,清理桌面等;起床活动中,让幼儿帮助别人系鞋带,扣扣子,整理床铺,为上卫生间的幼儿取手纸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委派下,服务工作的热情很高,甚至把服务的机会当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在工作时感到无比荣耀和兴奋。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服务的内容及种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服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教师在安排?“值日生”工作时应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位幼儿都有服务的机会,尽量避免幼儿功利思想的产生。
  四、在角色游戏活动创建服务机会
  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决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坚持不懈的锻炼。
  我们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设计了商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讲解员等角色,而且要求其他各个角色都有承担为别人服务的责任。如“娃娃家”中为到访的“客人”服务,为“家庭”中的“孩子”服务;“小课堂”游戏中,??“教师”为“学生”服务等诸如此类的服务。教师在组织引导时应强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为别人服务时应礼貌热情,服务尽可能地周到细致,让被服务的人感到满意等。这些服务机会大大增强了幼儿对于服务的认识与理解,幼儿逐渐懂得服务的意义,了解服务是一项为帮助他人而做的工作。同时,对他人给予的服务,也会珍惜并产生感激之情。
  五、在生活中让幼儿进行自我服务实践 
  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地练习,不断地巩固,并逐步内化为自我行为。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自我服务实践,如自己擦桌椅,饭前便后自己洗手,自己整理床铺等。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比赛活动,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开展“穿衣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快完成穿衣的动作,并对获胜的幼儿进行奖励。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 
  在家里,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玩具,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家长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家长还要学会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让幼儿大胆地实践,这样才能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幼儿只有具备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持续性和生活性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总之,责任心、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上逐渐培养出来的,只要抓住培养的时机,定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责任心,更好的提高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教育》,2001.9
  [2]《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会自理-孩子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姚蓓喜,《启蒙》,2002年12期
  [4]任清兵,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 [D]. 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14
  [5]张琴,无痕的教育是为了幼儿更有力的生活[J],幼儿教育,2010
  • 【发布时间】2018/5/3 14:02:06
  • 【点击频次】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