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沂南县北寨汉画像石墓画像艺术初探

 

【作者】 许 洁

【机构】 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

【摘要】 文章对沂南县北寨汉画像石墓画像的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阐述了汉画像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沂南县北寨汉画像石墓;画像;艺术;初探 ;
【正文】在我国古代,较为重视丧葬礼仪,特别是两汉时期的厚葬,形成当时社会的特色。到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和封建政权日益兴盛,国富民强,使富有者不仅在活着的时候追求物质享受,还竞相耗资用砖石构筑地下墓室,厚葬之风愈演愈烈。
  1、北寨汉墓就其体量讲,没有惊人之处。但就其构建形式讲,又不愧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地下府邸。墓室坐北朝南,由前室、中室、后室和东边三个侧室、西边两个侧室构成。墓室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高3·12米,室内地面面积88.2平方米,容积为326.34立方米,全部用石条、石板石材组合砌筑,共用石材280块。
  根据当时人们的想法,地下的墓室就是地上的庄园。墓门寓意着墓主人府邸的大门,墓室的中室相当于正房客厅进门是庭院,庭院左右两侧各有两个侧室,相当于东西厢房。左右两个侧室一是贮藏室,一是和厨房。东侧室后面还有一条小走廊与蹲坑式厕所相连。厕所的设立除了模仿现实生活外,被安排在墓室的东北角,还隐含着辟邪的意义。因为,在汉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死后要向东北方向去,东北是鬼魂聚居和出没的所在。而鬼的一个特点是怕脏,肮脏的东西可以辟邪。所以,将厕所安排在鬼魂出入口,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兴妖作祟。
  客厅画像中安排了很多生活气息浓郁的内容,诸如夸耀墓主人身份地位的歌舞娱乐、庞大的车马仪仗、高大的库房、充足的粮食、屠宰牛羊的庖厨以及具有教育意味的古圣先贤人物画像等等。从中室客厅再往后,是主人的寝室。寝室左右两间各自独立,又可以自由往来。安排在这里的画像除了墓室最深处的辟邪题材外,主要是有关墓主起居生活的内容。
  2、丰富绚丽的石刻画像
  汉画像石中历史人物形象最早出现在石椁墓葬画像中,时代大约是西汉晚期,到了东汉时期则既有墓室画像,也有祠堂、墓阙画像,其内容也因为时代和地域的不同各有选择。沂南汉墓共有42块画像石,73幅画像,画像面积达44·2平方米。画像面积之大,内容之丰富,刻画之精美,在同类汉墓中是罕见的。这些画像分别安置在墓门、前中后墓室内壁、中心立柱和隔梁等处。不同的画像内容是依据不同的建筑部位来具体布置的。
  ①守护亡灵的辟邪
  墓门是最主要的出入口,又是墓主安息的府邸,因此这里的画像就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辟邪,二是仙境。墓室的辟邪有生活现实中的人物事件辟邪,更多的则是神灵辟邪。辟邪即避凶,“辟”即“避”,“邪”即“凶”、“不好”。辟邪是一类铭记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信物。广义而言,民间使用的辟火、辟水、辟兵、辟车等都可称为辟邪。门楣上刻着的战争图,表现的虽然是汉人战胜胡人的战事,但箭射刀砍的形式显示的却是一种大场面的的恐怖和威慑。将这样的内容安排在迎门抬头处,其实也是用现实中的人物事件来辟邪。
  墓室中心立柱上面刻画着武器库,刀枪剑戟应有尽有;下部是捧盾门吏。墓主人一如生前,可在此由门吏侍奉着练武,也寓有向世人显示非凡的能力并驱除邪恶之意。墓门中间立柱的上部是一幅用脚蹬着弩机挂箭的“蹶张”形象,下面一幅是一只带翼的猛虎。传说,专门捉鬼打鬼的“神荼、郁儡”,在捉到鬼怪后就将其捆绑喂老虎。老虎下边一个长着翅膀的仙人,右手举着打鬼的桃树枝。最下边是一个髯发怒张的虎头,这其实就是古代常见的兽面“饕餮”。饕餮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有着大头和大嘴的贪吃怪兽。前厅东西北三面墙壁和中心立柱上刻着的33幅纯粹辟邪的画像,都是很有威力的辟邪物。仙境表现则以东王公、西王母及其神仙世界的形式,表示这里实际是神仙的住所。标榜神仙的住所同样也有辟邪的含义。
  另外,按照秦汉时期人们的观念,鬼来自于东北方向,所以,在沂南汉墓建筑体系之中还在东北角安排了一个厕所,因为鬼怕脏,所以就用厕所的方式防止鬼蜮的侵入,这也是该墓室辟邪的一项措施。
  ②励己警人的圣贤故事。
  西汉以“儒术”的治国,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影响了东汉整个王朝,反映到社会伦理方面,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古圣先贤的顶礼膜拜。因此,汉代宫廷官署及政治性建筑物上的壁画,多是宣扬礼教,颂扬先贤,褒奖功臣的内容。汉代现实生活的这一套,汉代墓室壁画几乎是完全照搬过来。北寨汉墓墓室中厅内刻有苍额造字、卫姬求情、尧舜禅让、周公辅成王、蔺相如完璧归赵、孔子见老子、荆柯刺秦王、等18幅37个历史和传说人物。将众多古圣先贤搬进坟墓,将有关教育鉴戒的画像主要安置在作为客厅的中室四壁,既显示了墓主人的时代意识,又有者警示着后人的寓意。
  ③威风凛凛的车马出行图
  除了辟邪、鉴戒等内容外,中室中画像最突出的还是一些反映现实题材的内容。这里既有常见的车马出行、迎宾歌舞,也有收获入仓、屠宰烹饪,另外还有一幅场面庞大的吊唁图。
  在中室南壁、西壁、北壁上的橫额上,是连缀成整幅的车马仪仗图。车队的开道车是“斧车”,车上竖着一杆带红缨的大斧子,相当于现在的警车。后有随行的缁车,就是物资供应车。车上既有趾高气扬高冠花领的主人,也有双手捧笏鞠躬而立的下人。从那些出来迎接的人到那些前进的仪仗,直到施耳轺車与其前导后护的仪仗,可以看出乘车人在出行时仪纵之盛。一般认为,这一内容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在职时出行的隆重场面,也暗示了墓主人身前的身份级别。
  ④场面宏大的歌舞欢乐图。墓室中的《百戏图》内容十分丰富,从左至右分为四部分展现了杂技演出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表演“跳丸弄剑”和“载竿”。载竿技巧高超,一人额顶十字长竿,上有三个小儿倒悬翻转表演。顶竿者脚下还有七个圆盘,表演者要瞻上顾下,力量灵巧均达极高水平。第二部分是乐队。乐器有磬、钟、建鼓、琴、埙、排箫等多种,共十五人演奏,可见当时演奏盛况。第三部分是“刀山走索”和“鱼龙曼衍”之戏。前者惊险,一人在地下立着刀尖朝上的索上拿顶倒立,两端还各有两人在索上相对表演,一似手挥流星,一似双手执戟。后者气魄雄伟,既有巨型鱼龙,又瑰丽大鸟。第四部分是“马戏”和“鼓车”表演。马上或作倒立,或耍流星,人欢马跃,技巧高超;鼓车更是隆隆如闻其声。这些节目如手技、倒立、走索、顶竿、马上技艺、车上缘竿等,至今保存于中国杂技艺术表演中。
  ⑤欢悦丰盛的丰收宴享图。图的左端是一座五脊重层的房屋,上有天窗,说明是粮仓。仓前有一堆粮食,一群鸡争啄粮粒,下排向右两堆粮食周围,有斗、有升,一人张着口袋,一人捧斗装粮,一人握帚扫粮,另有一人持簸箕从后而来。上排有一幢高房,附近有一大树,树旁边有两个戴高冠的人,袖手坐于长席之上,席前几上摆着两镟,一个角斗,五个耳环。另一侧是人们正在抬猪、椎牛、剥羊、剖鱼、切割、烹饪、蒸酒。丰收喜事,一应俱全。丰收喜悦,栩栩如生。这幅画像的局部,曾以“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为题被编入初中《中国历史》教材里。
  ⑥隆重奢华的丧葬吊唁图。前室东西两壁刻有两组官员们祭拜吊唁的活场面:一是进入庭院的吊唁,14位官员分成6排,并携带着小祠堂模型鱼贯而入;一是在祠堂前进行悼念活动,22位官吏们在丰盛的祭品前,或跪伏在地,或躬身施礼,听凭着主祭者对死者的悼念致辞。在祠堂周边,众多亲友们或驾着车,或牵着羊,捎带着酒、食和成口袋的粮食,来到祠堂进行吊唁祭祀。祠堂两边大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种礼品沿途摆放。
  由此可见墓主的地位的显赫,从拜谒、出行到歌舞观赏,再到收获庖厨,一个完整的汉代小社会无一遗漏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些闻所未闻的民俗生活跃然石上。这是最可贵的图像资料,也是沂南汉墓画像之所以为世人所啧啧称道的地方。可以说,走进沂南汉墓,就仿佛走进了两千年前的汉代,走进了我们祖先的世界。
  北寨汉墓不仅画像精美,内容丰富,而且有些画面对史料的记载有着实物的佐证和直观显示的作用。关于汉代乐舞,史书上有不少记载,但各种乐器的形制、演奏方法和舞蹈的形象,仅靠文献资料是很难弄清楚的。北寨汉墓中的乐舞百戏图,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汉代乐器的形状、演奏方法和乐队的组合,而且还看到歌舞百戏的情形。
  • 【发布时间】2018/5/3 14:09:10
  • 【点击频次】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