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媒体运用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多媒体;运用;
【正文】俗话说得好,强按牛头不喝水,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是很难学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认为:凡痛苦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憎恶;凡愉快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爱好。基于此,他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概念。长期以来,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因此对历史课越来越没有兴趣。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学生实际因而收效甚微。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教育载体的教师,如果不更新教育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抱守“一支粉笔、一本书、走上讲台说半天”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必将岌岌可危,也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来。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迫在眉睫。
一、多媒体运用的原因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历史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而多媒体技术在在教学中的应用尤其重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则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促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优势促使我们去探索如何将多媒体有效的在历史课中进行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兴趣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丰实,形象更生动,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为历史课的愉快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也为历史课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比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良好的授课效果绝不是老师用语言所能达到的,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也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定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也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促进。搜集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围绕问题的疑点,找到与此相关的史实,用来佐证或推翻原有的论点,是我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在上多媒体课的过程中,教学生方法、途径,可以让学生也搜集资料,组织材料。学生在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鉴别等手段后,各种猜测、想法会纷至沓来,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如何看待哥伦布和郑和的远航时,我先让学生搜集有关两次远航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围绕时间、人员规模、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从时间、人员规模来讲,郑和远航超过哥伦布.佢f伦布探险航行,沟通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为世界从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开辟了通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乃至全球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多媒体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图示及动漫画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将图示灵活地分部出示,把静态变为动态,再铺之人物、场景、表格等幻灯片,的确让学生感到新奇,增强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对教师来说,节省了板书时间,有了更多课堂调控的机会。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把知识融入漫画之中,用漫画的形式来再现知识,比单纯讲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在历史课中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音视频资料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视频资料,可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长征”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多种珍贵的图片,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长征途中的艰难有了完整的了解,也为他们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使教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优良的品质,音乐在历史课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受到感染,逐渐地理解知识,认知世界。如让学生欣赏《春天的故事》,使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总之,任何一项工具,都具有两面性,克弊扬长才是我们运用的正确态度。在当前,虽然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看到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努力研究,扬长避短,采取一些措施,以推动多媒体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思红,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3年。
[2]杨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年。
[3]张霞,浅谈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J].新课程,2017年。
一、多媒体运用的原因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历史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而多媒体技术在在教学中的应用尤其重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则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促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优势促使我们去探索如何将多媒体有效的在历史课中进行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兴趣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丰实,形象更生动,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为历史课的愉快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也为历史课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比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良好的授课效果绝不是老师用语言所能达到的,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也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定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也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促进。搜集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围绕问题的疑点,找到与此相关的史实,用来佐证或推翻原有的论点,是我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在上多媒体课的过程中,教学生方法、途径,可以让学生也搜集资料,组织材料。学生在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鉴别等手段后,各种猜测、想法会纷至沓来,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如何看待哥伦布和郑和的远航时,我先让学生搜集有关两次远航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围绕时间、人员规模、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从时间、人员规模来讲,郑和远航超过哥伦布.佢f伦布探险航行,沟通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为世界从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开辟了通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乃至全球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多媒体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图示及动漫画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将图示灵活地分部出示,把静态变为动态,再铺之人物、场景、表格等幻灯片,的确让学生感到新奇,增强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对教师来说,节省了板书时间,有了更多课堂调控的机会。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把知识融入漫画之中,用漫画的形式来再现知识,比单纯讲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在历史课中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音视频资料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视频资料,可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长征”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多种珍贵的图片,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长征途中的艰难有了完整的了解,也为他们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使教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优良的品质,音乐在历史课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受到感染,逐渐地理解知识,认知世界。如让学生欣赏《春天的故事》,使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总之,任何一项工具,都具有两面性,克弊扬长才是我们运用的正确态度。在当前,虽然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看到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努力研究,扬长避短,采取一些措施,以推动多媒体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思红,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3年。
[2]杨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年。
[3]张霞,浅谈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J].新课程,2017年。
- 【发布时间】2018/5/3 14:13:13
- 【点击频次】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