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电算化研究
【关键词】 公立医院;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信息化;ERP规范化;
【正文】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项经济政策和法规的逐步完善,医院的管理模式也从政府的附属机构向独立的经济主体转变。公立医院的会计制度随着这种转变而进行了改革,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就是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制定的。
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完全反映非药品存货的流转过程
医院的非药品存货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只有这些物品真正地用于对病人的治疗或护理时,其价值才能实现流转。而医院现行的会计制度实行的是内部成本,购入存货时相应的存货科目反映的是购入成本;在领用时存货成本计入相应的支出科目。尽管领用时并没有立即使用,其使用价值还没有体现到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中,也就是没有体现到病人的医疗费用中,从医院会计的角度讲就是没有实现了收入,不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显然这是不完整的核算,没有反映出存货整个流转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价值。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量高值的卫生材料及人体植入材料的使用,存货的价值在资产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不完整的核算办法不利于对非药品存货的管理。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问题
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形成的固定基金有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和融资租入等。除融资租入外,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由于对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也不进行减值核算,而是按固定资产的原值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但是医院的各类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其性质、用途各异,大型的医疗设备,不仅价值高而且科技含量高,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实际价值也在不断降低,新技术的替代造成了资产减值,这种现象越来越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因而仅仅靠提取修购基金是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问题的。
同时,确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项目的价格,最重要的仍然是确定医疗设备本身的实际价值,因而合理确定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就非常必要。
(三)药品收支及药品核算的问题
医院药品核算采用零售价法核算,药品的零售价按照国家有关药品的加成比例计算得出。由于加成比例高出相应药品的社会零售商的平均利润率,因而相同的药品从医院购买要比从社会零售药店购买价格高。这也是“看病贵”的部分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医疗市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对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核定收入的做法已经很难做到与实际收入水平相称,再加之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超收上缴部分仍然要返回医疗机构用于发展卫生事业。因此,尽管国家规定了严格的收费标准和药品收入的管理办法,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以药养医的局面。在药品市场也形成了医院在机制上的不平等竞争地位。
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建议
从以上对医院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不难看出由于目前对公立医院定位在“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因而其会计制度的设计与制定也是建立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础上的,这与医院已经置身于市场经济前缘的现实是不相适应的。因而解决上述问题依然要从医院是完全市场定位还是带计划性的市场定位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入手。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政府也公布了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其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公立医院有采取股份制的运行机制改革的趋向。同时,新的医改方案明确表示要管办分开。公立医疗机构将成为相对独立的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还在酝酿当中,但不论将来的公立医院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其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医院会计制度通过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的作用不会改变,因此制定合理的符合新的经济形势的医院会计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目前的这种医疗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形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凸显。“看病贵”就体现了医疗服务价格高的普遍现象。这也要求医院的会计制度能够体现实际的医疗服务成本,特别是占医疗服务收入比重较大的药品和检查化验收入。现在医院会计制度在资产核算中一方面体现市场的购入成本,另一方面体现实际的提供医疗服务中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会计制度也应向产权明晰的市场运行机制转变,相应的资产核算也应改变内部成本核算向全成本核算转变。
三、医院会计电算化问题。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
3.1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适应当前信息管理的飞速发展
1)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医院生产、材料采购、成本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子系统。但彼此孤立,没有与会计信息系统很好地衔接起来。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医院外部的信息系统隔离,没有成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的外部交易还是要通过手工方式先开据纸张单据,然后再输入电脑,这在电子技术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经济环境中越来越不适应。
2)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没有很好地利用计算机的特点,也没有触动现行的会计规则。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的管理决策、预算、投资、生产决策会因信息不能充分及时地传递而使决策延误。
3)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封闭的系统,缺乏信息共享机制,而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医院会计信息高度透明和医院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3.2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
1)对会计信息生成方式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会计中的会计凭证(含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收集、编制、加工都是手工(或模仿手工)完成的。在信息环境下,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国际互联网的开通、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使得医院财会人员可以自动收集来自买方医院系统、供货医院系统、金融机构系统、运输系统传来的电子原始凭证,可以自动收集来自医院生产、材料采购、工资、固定资产子系统传来的机制凭证(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计算机也能够自动编制凭证或辅助会计人员在计算机上编制凭证并自动加工凭证生成电子账簿。
2)对会计信息传输方式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会计信息的传输方式以报表、软磁盘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媒体利用数据压缩、海量存储技术、再配合以宽带网络传递,使实现无纸世界成为可能。同时,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远距离服务。会计信息的传输与获取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会计信息传播、处理和检索的双向互动方式。
3)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和冲击
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改变了会计信息生成与传播的方式,它还给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一些会计基本原则带来了新的挑战。如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关注点由历史信息转向未来信息,在电子联机的情况下所出具的时点报告中,现金收付制将取代权责发生制。
4)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的财会工作有自身独立的目标——管钱、管账,即在医院中掌握“货币流”,管理资金;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综合性的管理要求很高。作为一个普通的会计,既要搞好本职工作,又要参与全医院的组织管理工作。另外,传统的医院管理是大家分着管。在信息化时代,由于有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为加强综合管理提供了可能。于是,会计工作就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会计管理,而必须参与综合管理,财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将向医院全面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特征分析.德州学院学报,2004,(4).
[2]耿文莉.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商业研究,2004,(17).
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完全反映非药品存货的流转过程
医院的非药品存货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只有这些物品真正地用于对病人的治疗或护理时,其价值才能实现流转。而医院现行的会计制度实行的是内部成本,购入存货时相应的存货科目反映的是购入成本;在领用时存货成本计入相应的支出科目。尽管领用时并没有立即使用,其使用价值还没有体现到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中,也就是没有体现到病人的医疗费用中,从医院会计的角度讲就是没有实现了收入,不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显然这是不完整的核算,没有反映出存货整个流转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价值。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量高值的卫生材料及人体植入材料的使用,存货的价值在资产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不完整的核算办法不利于对非药品存货的管理。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问题
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形成的固定基金有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和融资租入等。除融资租入外,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由于对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也不进行减值核算,而是按固定资产的原值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但是医院的各类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其性质、用途各异,大型的医疗设备,不仅价值高而且科技含量高,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实际价值也在不断降低,新技术的替代造成了资产减值,这种现象越来越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因而仅仅靠提取修购基金是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问题的。
同时,确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项目的价格,最重要的仍然是确定医疗设备本身的实际价值,因而合理确定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就非常必要。
(三)药品收支及药品核算的问题
医院药品核算采用零售价法核算,药品的零售价按照国家有关药品的加成比例计算得出。由于加成比例高出相应药品的社会零售商的平均利润率,因而相同的药品从医院购买要比从社会零售药店购买价格高。这也是“看病贵”的部分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医疗市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对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核定收入的做法已经很难做到与实际收入水平相称,再加之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超收上缴部分仍然要返回医疗机构用于发展卫生事业。因此,尽管国家规定了严格的收费标准和药品收入的管理办法,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以药养医的局面。在药品市场也形成了医院在机制上的不平等竞争地位。
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建议
从以上对医院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不难看出由于目前对公立医院定位在“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因而其会计制度的设计与制定也是建立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础上的,这与医院已经置身于市场经济前缘的现实是不相适应的。因而解决上述问题依然要从医院是完全市场定位还是带计划性的市场定位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入手。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政府也公布了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其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公立医院有采取股份制的运行机制改革的趋向。同时,新的医改方案明确表示要管办分开。公立医疗机构将成为相对独立的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还在酝酿当中,但不论将来的公立医院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其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医院会计制度通过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的作用不会改变,因此制定合理的符合新的经济形势的医院会计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目前的这种医疗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形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凸显。“看病贵”就体现了医疗服务价格高的普遍现象。这也要求医院的会计制度能够体现实际的医疗服务成本,特别是占医疗服务收入比重较大的药品和检查化验收入。现在医院会计制度在资产核算中一方面体现市场的购入成本,另一方面体现实际的提供医疗服务中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会计制度也应向产权明晰的市场运行机制转变,相应的资产核算也应改变内部成本核算向全成本核算转变。
三、医院会计电算化问题。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
3.1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适应当前信息管理的飞速发展
1)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医院生产、材料采购、成本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子系统。但彼此孤立,没有与会计信息系统很好地衔接起来。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医院外部的信息系统隔离,没有成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的外部交易还是要通过手工方式先开据纸张单据,然后再输入电脑,这在电子技术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经济环境中越来越不适应。
2)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没有很好地利用计算机的特点,也没有触动现行的会计规则。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的管理决策、预算、投资、生产决策会因信息不能充分及时地传递而使决策延误。
3)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封闭的系统,缺乏信息共享机制,而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医院会计信息高度透明和医院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3.2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
1)对会计信息生成方式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会计中的会计凭证(含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收集、编制、加工都是手工(或模仿手工)完成的。在信息环境下,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国际互联网的开通、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使得医院财会人员可以自动收集来自买方医院系统、供货医院系统、金融机构系统、运输系统传来的电子原始凭证,可以自动收集来自医院生产、材料采购、工资、固定资产子系统传来的机制凭证(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计算机也能够自动编制凭证或辅助会计人员在计算机上编制凭证并自动加工凭证生成电子账簿。
2)对会计信息传输方式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会计信息的传输方式以报表、软磁盘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媒体利用数据压缩、海量存储技术、再配合以宽带网络传递,使实现无纸世界成为可能。同时,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远距离服务。会计信息的传输与获取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会计信息传播、处理和检索的双向互动方式。
3)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和冲击
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改变了会计信息生成与传播的方式,它还给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一些会计基本原则带来了新的挑战。如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关注点由历史信息转向未来信息,在电子联机的情况下所出具的时点报告中,现金收付制将取代权责发生制。
4)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的财会工作有自身独立的目标——管钱、管账,即在医院中掌握“货币流”,管理资金;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综合性的管理要求很高。作为一个普通的会计,既要搞好本职工作,又要参与全医院的组织管理工作。另外,传统的医院管理是大家分着管。在信息化时代,由于有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为加强综合管理提供了可能。于是,会计工作就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会计管理,而必须参与综合管理,财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将向医院全面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特征分析.德州学院学报,2004,(4).
[2]耿文莉.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商业研究,2004,(17).
- 【发布时间】2018/5/3 14:16:30
- 【点击频次】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