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蒋德秀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横江镇张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目标,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体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也会得到提高,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得到更好的提高。数学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工具,是一项逻辑性很强,抽象而系统的学科。而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怎样通过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在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浅谈一下。
  一、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意识的能力
  对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时期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教育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实际背景材料,让学生亲自体验,尝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注意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新课题。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从形式上看,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它的内容却是客观的,具体的,从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活动和其它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提出问题。如讲“实地测量——步测和目测”知识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导入:你能否不用皮尺和其它测量工具测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你能否不用皮尺和其它测量工具测出学校到你家的距离?这样做,使学生一开始对新知识兴趣盎然,产生学什么知识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教师要努力做到数学语言应用的目的性、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启发性。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语言特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用确切的、完整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要经常让学生亲自动笔、动口、动手,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示范性挂在学生口中,印在学生脑中,让学生“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只要求意思答对就行,还应要求学生把在感知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表达清楚,力求精炼明了地说明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展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思想上的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要设计好问题。
  问题的本身往往就是激发学生主动解题的原动力。因为有趣、新颖的问题能唤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比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为了解决本课的难点知识(闰年),同时激发起学生激情。教师艺术性地设计了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几岁了?老师年龄比你们大,可是生日过得却没有你们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设计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了本课重点——闰年的知识,问题就解决了。而课堂最初的问题则成了整堂课的一个悬疑,抓住了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给主动解决问题以动力。
  四、捕捉生活素材,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提升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形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掌握它,如果脱离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富勒说过:“理论是一种宝库,而实践是它的金钥匙。”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练习、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亲自参与下获取知识,熟练技能,领悟理论的本质。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发挥学生各自思维个性差异的优势,使他们相互间的思维“推波助澜”,形成多维立体交叉的思维信息网,教师随时点拨指导,使思维产生跃变。
  五、与现实相连接,锻炼思维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实例,在设置题型的时候也与学生平时的消费情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思考起来更容易,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加减法的计算。
  六、优化比较,教给正确的思维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矗”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在教学中,倘若能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会了辩证思维的方法——比较法。七、放大错例,深化思维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要注意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
  • 【发布时间】2018/5/3 14:26:02
  • 【点击频次】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