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作者】 黄明俊

【机构】 广西百色市百胜蓝天希望小学

【摘要】 “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也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解决问题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展智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思维能力;
【正文】“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也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2011年新修订过的课程标准都将解决问题列为四大重要课程目标之一,这更凸显出解决问题在数学领域的重要性!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并且能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展智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很多学生说:我们在学习解决问题时,“一听就懂,一做就有些晃”,又有很多数学老师反映: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存有很多问题,比如难以养成思维习惯,常常盲目解题;灵活简洁解题不求灵活简洁;能多元化思考的懒得去思考:马虎草率,错误百出。心理学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差,不会思考数学问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在解决问题教学时,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认真审题,迅速收集到直接的和间接的信息
  很多学生读一遍题目后,就跟走马观花一样没有任何印象,还要再这样无奈的读几遍了才能勉强列式解题,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与不对,不曾想过,也许一部分学生知道,但多数的学生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只要看到有数据就胡乱列算式完成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训练学生如何审题,养成审题的良好习惯。首先,让学生读一遍题目后,可以抓重点读,批画性读,然后马上关上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结构,也就是你所知道的直接条件,和题目所提出的问题!其次,教师还可以追问,通过这些直接的信息条件,你还能想到些什么,能能得到那些间接的信息条件,让学生大胆的表达出来。方式可以是教师抽说,或者同桌的互说或者自己用画图的方式复述等等,相信只要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坚持训练,孩子们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们知道,思考是在读题的同时开始的!
  二、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标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借助语言表达,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几年来,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依据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跟着学说到独立叙述,逐步提高。 在训练中,主要采取下列两种形式:
  (一)说题意。说题意,就是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加深对题意的理解。训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途述题意或数量关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加深 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说思路。说思路,就是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能够用一定的数学术语有理有据有层次的表达解题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解题思路,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出发,用综合的方法整理思路,也可以通过问题入手采取分析的方法说出思路,或者两者综合考虑说出思路!
  三、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问,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一)一题多问。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二)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三)一题多变。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知。通常,教学中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比如:
  1.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比他年龄的4倍还多一岁,爸爸有多少岁?
  2.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比他年龄的4倍还少一岁,爸爸有多少岁?
  四、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一题多解在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将具有代表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独立作答,然后选出几种不同解答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比较、判断解答的对错,从中选出最优解法。通过不同途径解决同一问题,不仅能巩固与本题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到达开阔思路、掌握技巧、灵活应用的目的。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通过编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编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编应用题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练习。有计划地进行编题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编题训练中,除了教材中经常出现的看图编题和根据数量关系编题以外,我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知识、不同要求,采取以下几种训练形式:
  (一)根据式题编题。
  由我提供算式,指导学生把式题表示的数量关系,组织到一定的内容和情节中去,编成某种结构的应用题。
  (二)根据文字题编题。
  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名词术语、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根据文字题编题。
  (三)根据问题编题。
  我提供数学问题,让学生推导解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内容,安排情节,把数量关系编入题中。
  同行们都说教学永远都是门有遗憾的艺术,我也赞同,但是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个领域,我们不能因为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遗憾!只有教师训练和培养出学生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会有根有据,轻松自然,才会因为自己不断挑战成功而喜悦!
  • 【发布时间】2018/6/2 19:49:48
  • 【点击频次】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