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张秦铭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培智学校的生活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语文教学。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实际,尽可能地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化、动作化和康复训练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关键词】 生活语文;培智学校;实践策略;
【正文】培智语文是指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象是身患残疾的,甚至是智力低下的特殊儿童,这些儿童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都会低于同龄其他孩子。因材施教原则告诉我们,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会有别于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因此,为了适应特殊孩子们的学习需求,首先就体现在教材的编排设计上,国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就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学科称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强调培智学校要“以生活为核心”,淡化学科色彩。其中,作为一般性课程中的必修课——生活语文,被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对于当前以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的培智教育来说,是合乎现实的指导思想,是多年来理论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培智教育发展的方向。
  记得刚到培智学校任教时,我们使用的全日制的培智教材,虽然内容比普通学校简单,但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教材上知识点比较抽象,与生活的联系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理解也出现了困难。后来我校又采用了新的校本教材生活语文,该教材在编排有些改观,是以单元教学为主题的,较密切联系生活,由浅入深,内容更加适含特殊儿童的特点。但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凭借,要真正提高其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为了适合特殊儿童的需要,重要处理教材,这个开发处理过程,就需要语文老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精髓,教师的引导作用,才是学生是否学到知识的关键。在此,结合自己这些年来在生活语文教学上的经历,谈谈培智的生活语文教学。
  一、在生活化中开展语文教学
  生活语文,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与语文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理念的作用,打通语文和生活的通道,让学生在生活化中学语文。我们知道,语文知识本身就很抽象,而培智学生的理解力差、迁移能力弱,他们要接受抽象的知识就难以实现。我们要把生活当作培智孩子学习语文的源泉,那么教学中不仅会有语文气息在洋溢,也交织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形成一个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智障孩子的学习热情,也是使智障孩子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了可能。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知识,然后将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我在教学生活语文第八册《生日》这一课时,我就有意地选择了一个学生过生日的这一天教学这一课,在给学生过生日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里学习语文知识,引导学生说说过生日要准备些什么东西,怎么过,当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后,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有兴趣,更加容易掌握。
  二、在动手操作中学习语文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因此,在培智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操作中学习语文知识,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有一句话:“我看见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为学习思维提供支柱:且能让人茅塞顿开,产生学习兴趣。对于智障孩子来讲,动手操作对训练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激发兴趣,启迪求知欲,补偿缺陷,缓解手部功能障碍,加强个性培养,掌握知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我在给学生教学培智语文第七册《睡前准备》这一课时,要让学生回答睡前要做哪些准备?我没有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记忆来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也许这个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可对于记忆力差、迁移能力缺乏、语言表达不流畅的智障孩子来讲并不太容易,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将学生直接带到了寝室里,让学生实地演示睡前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教他们说词语,然后在引导学生说句子。某某准备睡觉了,他先刷牙,接着洗脸、然后洗脚,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三、在康复训练中学习语文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儿童,他们除了认知上有缺陷外,部分的智障儿童小肌肉群的发展也较弱,给他们基本的生活行为都带来不便,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碰到一些需要精细动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显得相对困难了些。为了改变或缓解这一问题,教学中,我们把康复训练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落实到实践中,如遇到与生活行为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尽可能地文章学习与动作训练进行。如《讲卫生》一课,文中涉及到刷牙、洗脸、修剪指甲等这样的社会行为的词语,我们就要求做动作进行锻炼。这样的教学,不但使教学内容动作化、直观化,还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培智语文的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我坚信:用我们的专业、爱心与责任去努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长,更好的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鄢秀惠,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5年。
  [2]金莉,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
  [3]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
  • 【发布时间】2018/6/2 19:52:02
  • 【点击频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