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陪孩子寻找习作中的小秘密
【关键词】 ;
【正文】 我们都清楚三年级语文对于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让孩子燃起习作的兴趣,无论对于语文老师,还是对于家长,都是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因此,从二年级下期我便投入到了过渡期的工作中去,是希望孩子们无论习作还是书写到了三年级都能够水到渠成,不至于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
但是,过渡和真正步入这个阶段还是有一定差别,从教材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每个单元都有固定的习作版块,和一、二年级没有对写话做具体明确的要求有了明显差异。我们先来看看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到的内容写清楚。
从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习作要求以孩子自身生活为基础,因此写身边的世界是习作的首要素材,结合习作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结合教材安排从容地进行练习呢?
首先,教师要对习作内容心中有数。我们先来看一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的习作安排,第一单元:我的课余生活;?第二单元:我熟悉的一个人;第三单元:图画里的秋天;?第四单元:我的新发现;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第六单元:介绍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第七单元:编一则童话故事?;第八单元:我想告诉你……(内容自定)
其次,教师要对习作统筹安排。我一直说,教材内容永远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的安排不一定符合每个地区、每个学校乃至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一定学会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搬教材,否则教材是你主人,而你永远不可能带着你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上面的习作安排可以看出,习作安排和课文内容有的有联系,有的没有。那如何把这些内容统筹兼顾,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呢?
我们先把与版块内容相关的习作拉出来:
与旅行篇有关的:第六单元:介绍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与秋景篇有关的:第三单元:图画里的秋天
与少年篇有关的:第二单元:我熟悉的一个人
与发现篇有关的:第四单元:我的新发现
与童话篇有关的:第七单元:编一则童话故事
除了两篇什么都可以写,其余还剩下四篇:为动物设计名片、诗中的迷团、我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那对于和课本内容无关的习作怎么处理呢?“诗中的迷团”就可以放在讲读文包诗,然后再进行自主学习其他三首诗之后,让他们自己选择这两年背诵古诗里不懂的诗句中最感兴趣的两句进行分析探讨,也不至于会写得空洞。当然,加上自己探讨的过程,要比教材中的那种格式化的书写更为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放在重阳节的时候,也是在讲述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穿插进去,其实传统文化在二年级我们专门让孩子作为专题回家读过有关的书目,他们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因此也不是特别为难。
“我的课余生活”可以结合孩子的成长记录袋,里面有许多孩子课余生活场景,有了素材才好书写,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相册,回忆自己课外都做过什么,把自己的所好就可以完整生动地描述出来。这个可以放在开学,正好结合暑假生活,很容易写出来。
至于为“动物设计名片”,设计名片不是最难的,而是设计出能体现动物特点,又能用孩子自己的话生动描述出来的名片,否则通过网络百度抄袭,除了拓展科普知识,对于习作并无太大作用。这个作为周记的一项内容,观察后再书写。
再次,教师要把习作和孩子当作一件探秘的事情来做。其实,这么大孩子最大的兴趣就是探秘,可以带着他们从教材文本中找到写好习作的小秘密,让他们有了打开习作大门的钥匙,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不仅仅是会说不会写,口语和书写同时锻炼,才是语文写作提升的必经路径。
三年级孩子刚开始写作,不能吓得他们认为写作很难,所以敢于写、愿意写,并在写中找到乐趣,才能真正地爱上习作。
因此,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在这个阶段,要学会慢下来,陪着孩子去发现生活中可写的素材,陪他们多说说,让他们先有话可写。不急,无论蜗牛多慢,它都会看到最美的风景。无论孩子起步时再“笨拙”,他也能在未来写出动人的文字。但是你要陪着他,探索文字的美妙。
但是,过渡和真正步入这个阶段还是有一定差别,从教材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每个单元都有固定的习作版块,和一、二年级没有对写话做具体明确的要求有了明显差异。我们先来看看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到的内容写清楚。
从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习作要求以孩子自身生活为基础,因此写身边的世界是习作的首要素材,结合习作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结合教材安排从容地进行练习呢?
首先,教师要对习作内容心中有数。我们先来看一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的习作安排,第一单元:我的课余生活;?第二单元:我熟悉的一个人;第三单元:图画里的秋天;?第四单元:我的新发现;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第六单元:介绍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第七单元:编一则童话故事?;第八单元:我想告诉你……(内容自定)
其次,教师要对习作统筹安排。我一直说,教材内容永远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的安排不一定符合每个地区、每个学校乃至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一定学会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搬教材,否则教材是你主人,而你永远不可能带着你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上面的习作安排可以看出,习作安排和课文内容有的有联系,有的没有。那如何把这些内容统筹兼顾,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呢?
我们先把与版块内容相关的习作拉出来:
与旅行篇有关的:第六单元:介绍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与秋景篇有关的:第三单元:图画里的秋天
与少年篇有关的:第二单元:我熟悉的一个人
与发现篇有关的:第四单元:我的新发现
与童话篇有关的:第七单元:编一则童话故事
除了两篇什么都可以写,其余还剩下四篇:为动物设计名片、诗中的迷团、我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那对于和课本内容无关的习作怎么处理呢?“诗中的迷团”就可以放在讲读文包诗,然后再进行自主学习其他三首诗之后,让他们自己选择这两年背诵古诗里不懂的诗句中最感兴趣的两句进行分析探讨,也不至于会写得空洞。当然,加上自己探讨的过程,要比教材中的那种格式化的书写更为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放在重阳节的时候,也是在讲述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穿插进去,其实传统文化在二年级我们专门让孩子作为专题回家读过有关的书目,他们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因此也不是特别为难。
“我的课余生活”可以结合孩子的成长记录袋,里面有许多孩子课余生活场景,有了素材才好书写,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相册,回忆自己课外都做过什么,把自己的所好就可以完整生动地描述出来。这个可以放在开学,正好结合暑假生活,很容易写出来。
至于为“动物设计名片”,设计名片不是最难的,而是设计出能体现动物特点,又能用孩子自己的话生动描述出来的名片,否则通过网络百度抄袭,除了拓展科普知识,对于习作并无太大作用。这个作为周记的一项内容,观察后再书写。
再次,教师要把习作和孩子当作一件探秘的事情来做。其实,这么大孩子最大的兴趣就是探秘,可以带着他们从教材文本中找到写好习作的小秘密,让他们有了打开习作大门的钥匙,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不仅仅是会说不会写,口语和书写同时锻炼,才是语文写作提升的必经路径。
三年级孩子刚开始写作,不能吓得他们认为写作很难,所以敢于写、愿意写,并在写中找到乐趣,才能真正地爱上习作。
因此,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在这个阶段,要学会慢下来,陪着孩子去发现生活中可写的素材,陪他们多说说,让他们先有话可写。不急,无论蜗牛多慢,它都会看到最美的风景。无论孩子起步时再“笨拙”,他也能在未来写出动人的文字。但是你要陪着他,探索文字的美妙。
- 【发布时间】2018/6/2 19:55:01
- 【点击频次】314